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莹火虫下的星光 > 第255章 —老款与新款旗袍碰撞

莹火虫下的星光 第255章 —老款与新款旗袍碰撞

作者:蝶舞轻薇薇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4 22:28:06

顾星晚指尖的顶针磕在红木桌沿上,发出一声轻响,她猛地回神,才发现手里的真丝面料已经被捏出了一道浅浅的褶子。赶紧松开手,用指腹轻轻抚平那道痕迹,目光落在桌案上摊开的两张设计稿上,一张画着老款旗袍的经典样式,一张则是她改了不下二十版的新款设计,两张纸的边角都被她反复摩挲得有些发毛。

窗外的梧桐叶被秋风卷着打在玻璃上,又悠悠飘落在窗台上,顾星晚抬眼望了望,天色已经暗了大半,工作室里只开着一盏暖黄色的落地灯,光线刚好笼罩住她的工作台,也把那些堆在角落的面料、剪刀、丝线照得格外清晰。她抬手揉了揉发酸的肩颈,想起一个月前决定做“老款与新款旗袍融合设计”时的冲动,那时只觉得这是件有意思的事,真沉下心来才发现,要在“守旧”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比她之前做过的任何一次设计都难。

老款旗袍的魂,是刻在针脚里的规矩。顾星晚从衣柜深处翻出那件压箱底的老旗袍时,手指触到面料的瞬间,就想起了第一次见它的模样——不是从外婆那里,是几年前在一个老裁缝的铺子里,那间铺子藏在老巷深处,推门就是满室的布料香。当时这件老旗袍挂在最里面的衣架上,藏青底色,上面用银线绣着疏疏落落的兰草,针脚细密得几乎看不出痕迹,领口是标准的元宝领,线条圆润,不高不低,刚好贴在脖颈处,连盘扣都是手工打的葡萄扣,一颗一颗圆润饱满,扣合时能听到轻微的“咔嗒”声。

她当时站在那件旗袍前看了很久,老裁缝走过来跟她说,老款旗袍的讲究,全在那些看不见的地方。比如肩线,必须是自然的溜肩,不能有丝毫生硬的棱角,这样穿在身上才像长在自己身上一样服帖;再比如袖长,大多是及肘的七分袖,既不会束缚手臂活动,又能遮住小臂最容易显粗的地方,分寸感拿捏得恰到好处;还有腰腹处的收缩,得顺着人体的曲线走,多一分则紧,少一分则垮,穿在身上既显腰身,又不会让人觉得憋闷。

顾星晚把那件老旗袍带回工作室后,翻来覆去研究了整整三天。她用软尺一遍又一遍测量领口的弧度、肩线的倾斜角度、收省的长度和宽度,甚至把旗袍轻轻拆开了一个小口子,看清了里面的衬布是如何与面料贴合,针脚是如何隐藏在面料缝隙里的。她发现,老款旗袍的美,从来不是张扬的,而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妥帖,它不刻意强调身材,却能最大程度地展现东方女性的温婉气质,就像老巷里的青石板路,看着朴素,走上去却步步安稳。

可真要把这种“妥帖”融入新款设计里,难题就来了。现在的姑娘穿旗袍,不再只满足于“好看”,更要“好穿”——要能自在地抬手、弯腰,能搭配运动鞋、牛仔外套,能穿去咖啡馆、美术馆,而不是只能藏在衣柜里,等着重要场合才拿出来。顾星晚第一次画的新款设计稿,几乎是老款旗袍的“简化版”:保留了元宝领和葡萄扣,把七分袖改成了更利落的五分袖,腰腹收省也做了调整,可画完后自己看着都觉得别扭——既没了老款的韵味,又少了新款该有的灵动,就像一杯加了太多水的茶,淡得没了滋味。

她把那版设计稿揉成一团扔在垃圾桶里,坐在工作台前发愣。落地灯的光落在她的发顶,在桌面上投下一小片阴影。她伸手拿起桌上的丝线,红色的、蓝色的、绿色的,绕在指尖又松开,心里反复琢磨:老款旗袍的“旧”,该守的是什么?新款旗袍的“新”,该破的又是什么?

直到第二天清晨,顾星晚被窗外的鸟鸣吵醒,她揉着眼睛走到工作台前,无意间看到阳光落在那件老旗袍的兰草绣纹上,银线在光线下泛着柔和的光泽,明明是几十年前的纹样,却一点都不显得过时。她忽然想通了:老款旗袍该守的,不是“元宝领必须多高”“收绳必须多长”这些死板的规矩,而是那种“贴合人体、尊重气质”的内核;而新款该破的,是“只能穿去正式场合”的束缚,是那些让穿着者觉得不自在的设计。

想通这一点后,顾星晚重新铺开画纸,这一次,她没有急着下笔,而是先在纸上列下了老款旗袍的核心元素:手工盘扣、传统绣纹、贴合曲线的剪裁;再写下新款旗袍的需求:舒适自在、适配日常场景、兼具时尚感。然后开始一点点尝试融合。

领口还是保留了元宝领的弧度,但她把领口的高度降低了一些,从贴合脖颈改成了微微宽松的状态,这样既保留了元宝领的经典轮廓,又不会让穿着者觉得勒得慌。盘扣是老款旗袍的灵魂,她没舍得丢,但放弃了传统的葡萄扣,改成了更小巧的琵琶扣,而且只在领口处钉了两颗,既起到了装饰作用,又不会像传统盘扣那样,穿脱时要一颗一颗扣,麻烦又耗时。

袖子的设计费了她不少心思。传统七分袖虽然温婉,但搭配外套时总显得有些累赘。她尝试过把袖子改成无袖,可穿在模特身上一看,少了几分东方韵味;改成长袖,又觉得不够清爽。最后,她想到了“可拆卸袖”的设计——主体旗袍是无袖的,另外做了一副七分袖,袖子与旗袍的衔接处用隐形按扣固定,想穿成传统样式时,就把袖子装上;想穿得清爽、搭配外套时,就把袖子拆下来,一件旗袍能穿出两种风格。

接下来是面料的选择。传统老旗袍大多用真丝、缎面,虽然垂坠感好、质感高级,但容易勾丝、难打理,不适合日常穿。顾星晚跑了三趟面料市场,从几十种面料里挑出了两种:主体面料用的是真丝与棉混纺的布料,既有真丝的垂坠感和柔软度,又有棉的耐磨性,打理起来也方便;而可拆卸的袖子,她用了轻薄的乔其纱,比主体面料更飘逸,装上袖子后,走动时袖子会随着动作轻轻晃动,多了几分灵动。

绣纹的设计,是顾星晚花心思最多的地方。传统老旗袍的绣纹大多是兰草、牡丹、仙鹤这些经典纹样,虽然好看,但对年轻姑娘来说,难免显得有些“老气”。她想设计一种既有传统韵味,又符合当下审美的绣纹。那段时间,她每天下班都会去老巷里逛一逛,看巷墙上爬着的爬山虎,看老院子里开着的月季,看石板路上的青苔,把这些日常能见到的景致,一点点融进绣纹里。

最终确定的绣纹,是“藤蔓绕枝”的样式。她没有像传统绣法那样,把整个纹样绣得满满当当,而是只在旗袍的右侧腰腹处,绣了一小簇藤曼,藤曼的线条用的是传统的苏绣平针绣,细密流畅,而藤曼上的小花,用了更有立体感的打籽绣,每一朵小花都像一颗小小的珍珠,轻轻凸起在面料上。绣纹的颜色也选得很克制,用了浅青色的丝线,和藏青底色的面料搭配在一起,不张扬,却又能在不经意间吸引目光,既保留了传统刺绣的精致,又不会显得沉闷。

剪裁上,顾星晚坚持了老款旗袍“贴合曲线”的核心,但做了更人性化的调整。传统老旗袍的腰腹收缩很极致,能把腰身勒得很细,但对身材的包容度不高,而且长时间穿着会不舒服。她在腰腹处做了“隐形弹力收省”,在收省的缝隙里加了极细的弹力丝,既能保证旗袍穿在身上有明显的腰身,又能给腰腹留出一定的活动空间,哪怕是吃饱饭,也不会觉得紧绷。下摆的长度也做了调整,传统老旗袍的下摆大多及踝,走路时需要小心翼翼,她把下摆剪到了小腿中部,既保留了旗袍的优雅,又不会影响日常行走,哪怕是穿着它快走、上下楼梯,也完全没问题。

设计稿确定后,就到了最耗时的手工制作环节。顾星晚没有找工厂代工,而是决定自己动手,她总觉得,只有亲手把每一针每一线缝上去,才能真正把老款旗袍的魂,注入到新款设计里。

光是准备工具和材料,就花了她三天时间。盘扣要用的丝线,她挑了和面料同色系的藏青线,为了让琵琶扣更挺括,她在丝线里加了细棉线,每一颗琵琶扣都要先把线缠成线团,再一点点捏出琵琶的形状,然后用针线固定,一颗扣子要做将近一个小时,两颗扣子她足足做了半天。刺绣用的丝线,她选了苏绣专用的桑蚕丝线,这种线比普通丝线更细,绣出来的纹样更精致,但也更费眼睛,她每天只能绣两个小时,绣了整整一个星期,才把那簇“藤曼绕枝”绣好。

裁剪面料时,顾星晚更是不敢有丝毫马虎。她把混纺面料平铺在工作台,用画粉轻轻画出裁剪线,每一条线的长度、角度,都对照着设计稿反复确认。裁剪时,她特意放慢了速度,剪刀沿着画粉线慢慢移动,生怕剪歪一点,就浪费了整块面料。尤其是可拆卸袖子的衔接处,她特意把按扣的位置画得格外清晰,裁剪时留出了足够的余量,确保袖子装上后,能和旗袍主体完美贴合,看不到丝毫缝隙。

缝制的过程,更是对耐心的极大考验。老款旗袍的针脚讲究“藏而不露”,顾星晚也坚持用这种缝法,每一针都从面料的内侧扎进去,外侧只露出一点点针尖,缝好后,从外面几乎看不到针脚的痕迹。肩线的缝制是关键,她先把面料的毛边折进去,用手针轻轻固定,然后再用缝纫机慢慢缝,缝完后又用熨斗反复熨烫,直到肩线变得平整服帖,没有一丝褶皱。

隐形弹力收绳的缝制最麻烦,弹力丝太细,很容易缠在针头上,顾星晚每缝几针,就要停下来整理一下弹力丝,确保它能均匀地分布在收绳缝隙里。有一次,她缝到一半,弹力丝突然断了,她只能把缝好的线全部拆下来,重新穿线、缝制,光是拆线和重新缝制,就花了她两个小时。那天晚上,她坐在工作台前,看着拆下来的线头堆在桌面上,手指因为反复穿线变得有些僵硬,心里难免有些烦躁,但一想到这件旗袍最终穿在人身上的样子,又重新拿起了针线。

可拆卸袖子的按扣安装,也费了不少功夫。按扣分公扣和母扣,她需要先在旗袍主体和袖子上分别做好标记,确保每一颗公扣都能精准地扣在母扣上。安装时,她用手针把按扣一点点缝在面料上,每缝一针都要拉紧丝线,防止按扣松动。缝完后,她反复装拆了十几次,直到确认袖子装上去后不会晃动,拆下来时也不会费力,才终于放下了心。

制作过程中,顾星晚还遇到了一个小插曲。她在缝制下摆时,不小心把面料勾了一个小洞,虽然洞很小,不仔细看几乎看不出来,但她还是皱起了眉。她没有选择用丝线修补,因为修补的痕迹哪怕再淡,也会破坏面料的完整性。最后,她想到了一个办法——在小洞的位置,绣了一朵小小的藤曼花,刚好把小洞遮住,而且这朵小花和腰腹处的绣纹呼应,反而让整个设计显得更完整、更有巧思。

日子一天天过去,工作室里的灯光每天都会亮到很晚。顾星晚的指尖被顶针磨出了淡淡的红印,眼睛因为长时间盯着面料和针线,变得有些干涩,每次揉眼睛时,都能感觉到眼角的酸胀。但每当她把做好的部分套在人体模型上,看着旗袍的轮廓一点点清晰起来,看着老款的经典元素和新款的实用设计慢慢融合在一起,心里就满是欢喜。

有一次,她的朋友来工作室找她,一进门就被工作台前的旗袍吸引了。伸手轻轻摸了摸面料,又试着把可拆卸袖子装上去、拆下来,眼睛一下子亮了:“星晚,你这设计也太懂我们了吧!既能穿出旗袍的韵味,又能随便搭衣服,以后出门再也不用纠结穿什么了。”顾星晚笑着递给他一杯温水,看着她把旗袍套在身上,转身时,腰腹处的藤曼绣纹随着动作轻轻晃动,可拆卸袖子飘逸又不拖沓,对着镜子转了两圈,忍不住感叹:“你这一个月的功夫,真是没白费。”

顾星晚没有接话,只是看着镜子里的旗袍,心里忽然很平静。她一开始做这个设计,只是想尝试“新旧融合”,但在这一个月里,她慢慢明白,老款旗袍的魅力,从来不是因为它“老”,而是因为它藏着老一辈手艺人对细节的执着、对穿着者的尊重;而新款旗袍的意义,也不是要“取代”老款,而是用更贴合当下生活的方式,让更多人感受到旗袍的美。

旗袍彻底做好的那天,顾星晚把它挂在工作室最显眼的衣架上,打开了所有的灯。暖黄色的灯光落在旗袍上,藏青的面料泛着柔和的光泽,领口的琵琶扣圆润精致,腰腹处的藤曼绣纹在光线下立体感十足,可拆卸袖子轻轻垂在两侧,整个旗袍既有着老款旗袍的温婉大气,又有着新款设计的灵动自在。

她没有打算把这件旗袍展出,也没有想过要批量生产。对她来说,这一个月的设计与制作,更像是一场与老款旗袍的对话——她读懂了它的规矩与温度,也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顾星晚伸手轻轻碰了碰旗袍的领口,指尖传来面料的柔软触感,她知道,这件旗袍不用被放在展厅里供人欣赏,只要有人穿着它,走在清晨的阳光下,走在傍晚的老巷里,走在充满烟火气的日常里,它的美,就有了意义。

之后的几天,顾星晚偶尔会把这件旗袍拿出来,搭配不同的衣服——配一件浅色的牛仔外套,踩一双白色的运动鞋,是清爽的日常风格;配一件黑色的小西装,穿一双高跟鞋,又能应对稍微正式的场合。每次穿着它出门,总会有人忍不住问:“你这件旗袍真好看,是在哪里买的?”顾星晚都会笑着说:“是我自己做的。”

有人会追问她能不能帮忙做一件,顾星晚没有立刻答应,只是把对方的需求记在小本子上——有人喜欢更鲜艳的面料,有人想要更长的袖子,有人希望绣纹能换成自己喜欢

顾星晚在画纸上勾勒短款旗袍的下摆线条时,笔尖突然顿了顿——她想起前几天朋友穿着那件藏青旗袍去美术馆,回来后兴奋地跟她说,有个刚上初中的小姑娘追着问旗袍的来历,说“原来旗袍不是只能奶奶穿,我穿也能好看”。这句话像颗小石子,在她心里漾开圈圈涟漪,握着画笔的手不自觉放缓了速度,短款旗袍的设计思路,也跟着清晰了几分。

之前定的短款旗袍,长度只到大腿中部,本是为了适配年轻姑娘的日常出行,可想起那个小姑娘亮晶晶的眼睛,顾星晚又在画纸上添了几笔:在旗袍两侧开叉的位置,各加了一道浅灰色的隐形抽绳。抽绳藏在面料内侧,不仔细看完全看不出来,想穿得利落些,就把抽绳拉紧,开叉收至膝盖上方;想穿得灵动些,就把抽绳松开,开叉自然垂到大腿中部,既能满足不同场合的需求,也给了穿着者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

梅花绣纹的设计,也比最初的想法更细腻了些。她没选浓艳的大红,而是挑了介于粉与白之间的“玉色”丝线,这种颜色温柔又清爽,不会让年轻姑娘觉得“老气”。绣纹的位置也换了地方,不再局限于腰腹,而是从旗袍的左肩开始,顺着衣身往下,零散地绣了三枝梅花——最上面的一枝只有两个未开的花苞,中间的一枝开了半朵,最下面的一枝则是一朵盛放的梅花,三枝梅花由疏到密,像极了春天梅花慢慢绽放的模样。

为了让绣纹更有新意,顾星晚还特意加了点小心思:在每朵梅花的花芯处,都用极细的银色丝线绣了一个小小的圆点。平时看着不明显,可一旦走到阳光下,银色圆点就会泛出淡淡的光,既不张扬,又多了几分灵动,刚好契合年轻姑娘喜欢的“小精致”。

确定好设计稿,顾星晚先从面料入手。这次她没再选藏青色,而是挑了浅杏色的天丝面料。天丝比真丝更轻薄,摸起来软乎乎的,贴在身上亲肤又透气,哪怕是夏天穿也不会觉得闷热,而且抗皱性比真丝好得多,穿出门一整天,下摆也不会堆起难看的褶皱,完全符合日常穿着的需求。

裁剪面料时,顾星晚特意留了个心眼。她记得之前做藏青旗袍时,林悦提过“领口偶尔会蹭到脖子”,这次她把浅杏色旗袍的元宝领边缘,都用细砂纸轻轻磨了一遍,又用熨斗反复熨烫,让领口边缘变得格外柔软,哪怕是皮肤敏感的人穿,也不会觉得不舒服。裁剪抽绳的布料时,她选了和旗袍同色系的浅杏色弹力布,剪成长条后,用缝纫机把边缘缝成管状,再把细棉绳穿进去,这样抽绳既结实又有弹性,拉拽时也不会轻易变形。

刺绣环节依旧耗神。玉色丝线比之前的浅青色更细,绣花苞时,顾星晚得把丝线分成三股,用苏绣的“缠针绣”一点点勾勒轮廓,每一针的长度都控制在1毫米左右,绣完一个花苞,眼睛就会酸得发疼。她特意在工作台旁放了一小盆薄荷,绣累了就凑过去闻闻薄荷的清香,揉一揉眼睛,再继续拿起针线。最麻烦的是梅花花芯的银色圆点,圆点只有绿豆大小,绣的时候得屏住呼吸,生怕手一抖,银色丝线就会超出圆点的范围,破坏整体的精致感。三枝梅花,她绣了整整十天,每天绣完,指尖都会沾着淡淡的丝线颜色,洗手时要反复搓好几遍才能洗干净。

缝制隐形抽绳时,顾星晚遇到了点小麻烦。抽绳的通道要藏在旗袍侧缝的面料夹层里,通道的宽度得刚好能容下抽绳,太宽了抽绳会晃,太窄了又拉不动。她先剪了一小块废面料试手,反复调整通道宽度,试了五次才找到最合适的尺寸。正式缝制时,她一边用手把面料夹层捏紧,一边用缝纫机慢慢走线,每走几厘米就停下来,用手拽一拽抽绳,确认抽绳能顺畅拉动,才继续往下缝。缝完两侧的抽绳,她又反复拉动了几十次,直到确认抽绳既不会卡顿,也不会轻易滑开,才放下心来。

这件浅杏色梅花旗袍快做好时,之前问她定制旗袍的姑娘发来消息,说想给即将高考的妹妹做一件旗袍,“不用太复杂,要显精神,还要有好寓意”。顾星晚看着消息,突然灵机一动,在浅杏色旗袍的后颈处,绣了一小朵迷你玉色梅花,花芯的银色圆点换成了淡金色——“梅开五福”,既有好寓意,又藏在不显眼的位置,不会让即将高考的姑娘觉得刻意。

旗袍彻底完工那天,顾星晚把它和那件藏青旗袍并排挂在衣架上。阳光透过工作室的玻璃窗照进来,浅杏色的面料泛着温柔的光,玉色梅花绣纹在光线下层次分明,后颈的迷你梅花像个小惊喜;旁边的藏青旗袍则沉稳大气,藤曼绣纹低调又精致。两件旗袍,一件偏年轻灵动,一件偏温婉大气,却都藏着老款旗袍的内核,也都适配当下的日常。

没过几天,定制旗袍的姑娘来取衣服,看到浅杏色旗袍后眼睛一下子亮了。她把旗袍套在身上,拉了拉侧缝的抽绳,又摸了摸后颈的迷你梅花,笑着说:“星晚,你也太懂我们了!这个抽绳太方便了,我妹妹平时穿去学校可以拉紧开叉,高考那天松开,又显得特别有精神。”顾星晚看着她小心翼翼地把旗袍叠好,放进随身带的布包里,布包上绣着简单的小太阳,和旗袍的温柔气质格外搭。

后来,那个高考的小姑娘特意给顾星晚发了一张照片。照片里,小姑娘穿着浅杏色旗袍,扎着高马尾,站在考场门口,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旗袍侧缝的抽绳松着,梅花绣纹随着动作轻轻晃动,格外亮眼。小姑娘在消息里说:“姐姐,穿上你做的旗袍,我一点都不紧张了,感觉自己像带着春天的好运进考场。”顾星晚看着照片,手指轻轻摩挲着手机屏幕,心里满是暖意——原来,一件贴合心意的旗袍,不仅能带来好看的穿搭,还能传递温暖与力量。

从那以后,来找顾星晚定制旗袍的人慢慢多了起来。有人是刚入职的职场新人,想要一件能兼顾职场与日常的旗袍;有人是即将结婚的新娘,想要一件不是红色却满是仪式感的旗袍;还有人是退休的阿姨,想要一件穿去跳广场舞、逛菜市场的舒适旗袍。每一次接定制,顾星晚都会先和对方聊很久——聊日常的穿搭场景,聊喜欢的颜色和纹样,聊穿衣服时在意的小细节,再根据这些需求,一点点调整设计。

有一次,一位退休阿姨说想做一件“能装东西”的旗袍,平时跳广场舞时能装钥匙和手机。顾星晚琢磨了很久,最后在旗袍的侧腰处,设计了一个隐形口袋。口袋的面料和旗袍主体一致,开口处用了和盘扣同色系的细丝带做了个小小的蝴蝶结,既不破坏旗袍的整体美感,又能轻松装下手机和钥匙。阿姨取衣服时,特意把手机放进隐形口袋,试着跳了两下,笑着说:“一点都不晃,还看不出来装了东西,你这设计太实用了!”

顾星晚的工作室里,渐渐堆起了不少定制记录。每一本记录上,都写着客户的需求、设计调整的过程,还有完工后客户的反馈,有的记录旁边,还贴着客户穿着旗袍的照片——有职场新人穿着简约旗袍在办公室的合影,有新娘穿着淡蓝色旗袍和家人的合照,有阿姨穿着带隐形口袋的旗袍在广场舞队的集体照。这些照片被顾星晚贴在工作室的墙上,和她的设计稿、常用的针线放在一起,让不大的工作室满是生活的烟火气。

深秋的一个傍晚,顾星晚忙完手里的活,坐在工作台前喝茶。窗外的梧桐叶几乎落尽了,光秃秃的枝桠伸向天空,工作室里的暖灯亮着,照在墙上的照片和衣架上待完工的旗袍上。她拿起桌上的设计稿,上面画着一件适合冬天穿的旗袍——面料选了加绒的棉麻,纹样是简约的山茶花纹,领口加了一圈可拆卸的兔毛领,既保暖又好看。

笔尖落在设计稿上,顾星晚想起这几个月的经历。从最开始摸索“新旧融合”的设计,到现在能精准抓住每个人的需求,她慢慢明白,旗袍从来不是固定不变的样式,老款旗袍的魂,是手艺人对细节的执着、对穿着者的尊重;而新款旗袍的意义,就是让这种魂,融入当下的生活,让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都能在旗袍里找到适合自己的模样。

这时,手机响了,是朋友发来的消息,说周末想约她去老巷的茶馆喝茶,还说要穿那件藏青旗袍。顾星晚笑着回了句“好”,放下手机,又拿起画笔,继续勾勒冬天旗袍的兔毛领轮廓。暖灯的光落在画纸上,笔尖慢慢移动,旗袍的线条越来越清晰,就像那些藏在针丝里的热爱与坚持,在岁月里慢慢沉淀,也慢慢绽放。

工作室的窗外,晚风轻轻吹过,带来远处老巷的烟火气。顾星晚低头看着设计稿,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关于旗袍的故事,还有很长,她会带着老款旗袍的温度,继续做新款旗袍的尝试,让每一件旗袍,都能成为穿着者生活里的小美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