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莹火虫下的星光 > 第254章 —碰撞

莹火虫下的星光 第254章 —碰撞

作者:蝶舞轻薇薇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4 22:28:06

接下来的几天,艺术中心里更忙碌了,却也更有章法。周芸每天很早过来,专注地做苏绣和盘扣,已经赶完了五件旗袍的绣活;顾星晚则守在隔壁的裁剪台,手里的软尺绕着模特架转得飞快,粉笔在素色绸缎上划出的线条利落又精准。

晨光刚漫过落地窗时,周芸的绣绷就已经支在窗边。她指尖捏着细如发丝的绣线,针脚落在旗袍下摆的玉兰纹样上,每一次起落都稳得像刻在骨子里的习惯。前几日还显空荡的展示架,如今已挂起三件绣好的旗袍——浅碧色的那件缀着银线绣的缠枝莲,走动时会泛着细碎的光;月白色的则用淡青线绣了小朵兰草,针脚密得能藏住指尖的温度。盘扣也堆了满满一碟,如意扣、琵琶扣、一字扣,每颗都衬着同色的真丝包边,扣合时发出轻脆的“嗒”声。

顾星晚总在周芸绣完半片纹样时过来讨杯热茶。她的裁剪台上摊着好几张纸样,最上面那张画着改良式的立领旗袍,领口处留了窄窄的缝,刚好能嵌上周芸新做的葡萄扣。“昨天试了下版型,腰侧得再收半寸。”她用铅笔在纸样上画了道细线,抬头时眼里带着笑,“你绣的玉兰太显灵气,我要是裁得不好,倒辜负了这手艺。”周芸闻言也笑,指尖捻着未完工的绣线晃了晃:“你放心裁,我这儿还剩两件的绣活,明晚就能赶完。”

午后的阳光暖得让人犯困,艺术中心里却没半分懈怠。周芸的绣针穿过绸缎时,偶尔会和顾星晚裁剪布料的“咔嚓”声叠在一起,倒像支温和的调子。有路过的学员探头进来,看到展示架上的旗袍,忍不住小声惊叹,周芸也不抬头,只抬手指了指角落的小凳:“别总站着,坐着看也成,就是别碰绣绷上的线。”

等到暮色漫进艺术中心,周芸才放下绣针。她把第五件旗袍——那件绣着水波纹的湖蓝色旗袍,轻轻搭在展示架最显眼的位置,又将刚做好的一对蝴蝶扣别在领口。顾星晚刚好收拾完裁剪台,走过来并肩看着:“明天把最后两件绣活收尾,咱们就能给客户拍样片了。”周芸点头,指尖拂过旗袍下摆的水纹,触感细腻得像真的漾着水。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下来,艺术中心里的灯却亮得温暖,绣绷上剩下的半片云纹,和裁剪台上摊开的新纸样,都在等着明天的晨光。

夜里的艺术中心很安静,只有展示架上的旗袍静静垂着。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浅碧色旗袍的缠枝莲上,银线泛着柔和的光。周芸和顾星晚离开前,特意检查了门窗,顾星晚还笑着说:“这些旗袍就像咱们的孩子,得好好护着。”周芸没接话,却在关门前又看了一眼展示架——五件旗袍衬着灯光,每一件都带着手作的温度,像是在等明天被更多人看见。

第二天一早,周芸来得比往常更早。她径直走到绣绷前,拿起那半片云纹的绣线,指尖很快就动了起来。顾星晚随后赶到,手里还提着热豆浆:“先喝口热的,再做活也不迟。”周芸接过豆浆,却没放下绣针,只偶尔抬眼喝一口。阳光慢慢爬进艺术中心,落在绣绷上,云纹渐渐变得完整,和旗袍上的水波纹连在一起,像真的有云飘在水上。

临近中午时,周芸终于绣完了最后一针。她把第六件旗袍——那件绣着云纹和水波纹的米白色旗袍,仔细熨烫平整,然后挂在展示架上。顾星晚凑过来,指着领口的如意扣:“这扣配得正好,比我预想的还好看。”周芸笑了笑,指尖划过旗袍的针脚:“你裁的版型好,我这绣活才显出来。”两人站在展示架前,看着六件旗袍整齐地挂着,颜色从浅碧到湖蓝,从月白到米白,纹样有莲有兰,有水有云,每一件都不一样,却都透着说不出的和谐。

下午,客户准时过来拍样片。看到展示架上的旗袍时,客户眼睛都亮了,伸手轻轻摸了摸浅碧色旗袍的缠枝莲:“这绣活也太精细了,比图片上还好看。”周芸站在一旁,看着客户试穿旗袍,顾星晚则在旁边调整领口和裙摆。当客户穿着湖蓝色旗袍转圈圈时,水波纹在裙摆上晃动摇曳,像是真的在水里走动。客户对着镜子笑个不停,连说:“就按这个标准做,剩下的十件也拜托你们了。”

送走客户后,艺术中心里又恢复了平静。周芸收拾绣绷,顾星晚整理纸样,两人偶尔聊几句,话题离不开接下来的十件旗袍。顾星晚说:“客户想要几件带花卉纹样的,咱们可以试试绣牡丹和月季。”周芸点头:“牡丹得用粗点的线,才显富贵;月季可以用细线,绣出花瓣的层次感。”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定了大概的方案,裁剪台的角落,又多了几张画着花卉纹样的草图。

暮色再次降临时,周芸和顾星晚坐在小凳上,喝着热茶。窗外的天渐渐黑了,艺术中心里的灯却亮得温馨。展示架上的六件旗袍还挂着,像是在无声地诉说着手作的故事。周芸看着那些旗袍,忽然说:“其实做这些活,累是累,但看到成品时,心里就特别踏实。”顾星晚笑着点头:“可不是嘛,咱们做的不只是旗袍,是把旗子也绣进布里了。”

夜里的风轻轻吹着,艺术中心的门窗关得严实,里面的每一件旗袍,每一个盘扣,都在等着明天的阳光。而周芸和顾星晚知道,接下来的日子还会忙碌,但只要手里的针和尺不停,那些素色的绸缎,就会变成一件又一件带着温度的旗袍,走进更多人的生活里。

艺术中心的热闹,早已不局限在周芸的绣绷和顾星晚的裁剪台。从走廊尽头的面料室到中央的样品间,随处可见抱着布料、捧着图纸的身影,娜迪莎的笑声混着缝纫机的“哒哒”声,成了这段日子里最鲜活的背景音。

娜迪莎是上个月才加入团队的设计师,一头卷发总用彩色发绳松松挽着,袖口永远别着三四支不同颜色的马克笔,走哪儿都像带着一团移动的色彩。她主攻现代改良旗袍,总爱把西式剪裁的利落和中式纹样的雅致揉在一起,前几日刚画出一套“竹影流光”系列的图纸,此刻正蹲在面料堆里翻找合适的料子,膝盖上还沾着半截掉落的棉线。

“找到了!”她突然举着一匹浅灰色的提花棉站起来,布料上若隐若现的竹节纹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周芸姐你看,这料子做短款旗袍肯定好看,配你绣的银竹枝,绝了!”说着就抱着布料往周芸的绣绷边跑,路过顾星晚的裁剪台时,还不忘顺手抽走一张画着领口样式的草稿纸,“星晚姐,我这短款的领口想做V领,你帮我看看会不会太露?”

顾星晚正用软尺量着模特架的肩宽,闻言抬头扫了眼草稿纸上的线条,指尖点了点领口的弧度:“再收半寸,到锁骨这儿就行,既显脖子长,又不会失了旗袍的温婉。”她说话时手里的活没停,软尺在模特架上绕了一圈,粉笔“唰”地划出一道利落的弧线,“对了,你上次说要加暗口袋的位置,我在侧腰这儿留了缝,等会儿给你标在纸样上。”

娜迪莎应着“好嘞”,已经凑到周芸身边,把浅灰提花棉铺在绣绷旁的桌子上。周芸正绣着湖蓝色旗袍的水波纹,细如发丝的蓝线在绸缎上起落,闻言抬眼扫了眼布料,指尖轻轻抚过竹节纹:“料子不错,吸绣线,绣银竹枝刚好能衬出纹理。”她放下绣针,从抽屉里拿出几缕不同明度的银线,在布料上比了比,“用这两色掺着绣,竹节的立体感能出来,你看行不行?”

娜迪莎凑过去一看,浅银和亮银的线在提花棉上叠在一起,真就像月光下的竹影,透着股清透的劲儿。她立马点头,抓过笔在图纸上画了个大大的对勾:“就按你说的来!我这就去把其他几件的面料也定下来,还有三件得用真丝,得赶紧跟供应商确认库存。”说着就抱着图纸往办公室跑,路过样品间时,还不忘跟正在整理旗袍的实习生小林打了个招呼。

小林是个刚毕业的小姑娘,手巧却腼腆,最擅长给旗袍做手工钉珠。此刻她正坐在小桌前,手里捏着细小的珍珠,一颗一颗往那件月白色兰草旗袍的衣襟上钉,桌上的托盘里,珍珠、米珠、水钻按颜色分好类,摆得整整齐齐。听到娜迪莎的招呼,她抬头笑了笑,指尖却没停,珍珠落在绸缎上,发出轻轻的“嗒”声,和周芸绣针起落的声音奇妙地合在一起。

“小林,你这钉珠的密度再匀一点,兰草叶尖这儿多钉两颗米珠,能显灵动。”周芸不知何时走了过来,手里还拿着绣绷,目光落在旗袍衣襟上。小林赶紧点头,小心翼翼地调整着珍珠的位置,周芸又补充道,“别太紧张,手放松点,钉珠也是讲手感的,你看——”她拿起一颗米珠,指尖捏着细针,轻轻一挑一压,米珠就稳稳地固定在绸缎上,针脚藏得严严实实,“就像这样,针脚藏在珠后面,看着才干净。”

小林跟着学了两针,果然顺手多了。周芸看着她认真的样子,笑了笑,转身回了自己的绣绷旁。刚坐下,就见顾星晚拿着几张纸样走过来,脸上带着点无奈:“客户刚才发消息,说想在两件旗袍上加盘扣,不是咱们常用的样式,要那种带流苏的。”她把手机递过去,屏幕上是客户发来的参考图,盘扣下面坠着细细的真丝流苏,看着精致却复杂。

周芸接过手机看了看,指尖在屏幕上划了划:“能做,就是费点功夫。得先把扣芯做得紧实点,流苏用同色真丝绒线编,长度控制在五厘米,太长了走路会晃。”她起身走到材料柜前,拿出几卷真丝绒线,在手里捻了捻,“这线够软,坠感也好,就用这个。我今晚上加会儿班,先做两个样品出来,客户确认了再批量做。”

顾星晚点头:“辛苦你了,我今晚上也把加盘扣的纸样改出来,明天一早就能裁布。”两人正说着,娜迪莎抱着一摞面料回来了,额头上沾着薄汗:“供应商说真丝明天就能送过来,不过有一匹酒红色的得等后天,我跟客户说了,客户说没问题。”她把面料放在桌上,展开其中一匹墨绿色的真丝,“你看这匹,光泽多好,做‘竹影流光’的长款旗袍,再绣上金色的竹叶,肯定特别大气!”

顾星晚凑过去摸了摸面料:“确实不错,垂感也好,长款能显出线条。”她拿起软尺量了量面料的幅宽,在纸上记了几笔,“这匹够做三件,刚好客户要五件‘竹影流光’,剩下两件用你刚才找的浅灰提花棉,颜色上也能错开。”

几人正商量着,艺术中心的门被推开了,进来的是负责拍照的摄影师老陈,手里提着相机和灯光设备:“明天拍样片的场地我都看好了,就在顶楼的露台,能晒到早上的太阳,光线软,拍旗袍正好。”他把设备放在角落,走到展示架前,看着挂着的六件旗袍,忍不住点头,“你们这手艺是真没得说,尤其是这件湖蓝色的,水波纹绣得跟活的一样,明天肯定出片。”

周芸笑了笑:“还得靠你拍得好。明天早上八点开始拍,我七点过来把旗袍再熨烫一遍,小林也早点来,把钉珠的细节再检查下,别掉了珠子。”小林在旁边赶紧应着,手里的钉珠速度又快了些。

夕阳渐渐沉了下去,艺术中心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来,暖黄色的光落在布料、绣线和纸样上,晕出一片温柔的烟火气。娜迪莎还在对着图纸修改细节,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顾星晚趴在裁剪台上,用铅笔细细修改着盘扣的纸样;周芸重新支起绣绷,开始做带流苏的盘扣,指尖捏着真丝绒线,一圈圈绕着扣芯;小林则收拾好托盘,把钉好珠的旗袍小心地挂回展示架,动作轻得像怕惊扰了什么。

夜里十点多,艺术中心里还亮着几盏灯。周芸手里的两个流苏盘扣已经做好了,放在白色的瓷盘里,墨色的扣身缀着浅灰的流苏,轻轻一碰,流苏就微微晃动,透着精致的巧思。她把瓷盘放在桌上,伸了个懒腰,抬头看见顾星晚还在改纸样,便走过去:“别改了,先歇会儿,喝口水。”

顾星晚抬起头,揉了揉眼睛,拿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口:“快好了,就剩最后一个领口的尺寸没标。”她指了指纸样上的线条,“加了流苏盘扣,领口得再放宽点,不然盘扣会挤。”周芸凑过去看了看,点头道:“嗯,放宽半寸正好,你标完就赶紧回家,别熬太晚。”

娜迪莎早就收拾好东西走了,临走前还特意跟两人说,明天一早会带早餐过来。小林也在九点多的时候离开,离开前把样品间的旗袍都整理了一遍,确保每件都挂得整齐,没有褶皱。

周芸和顾星晚锁门的时候,已经快十一点了。夜里的风有点凉,吹在脸上很舒服。顾星晚看着艺术中心的窗户,笑着说:“你说咱们这一天天的,忙得脚不沾地,却一点都不觉得累。”周芸点头,想起桌上那两个流苏盘扣,还有展示架上的旗袍,心里满是踏实:“因为每一件活都是咱们亲手做的,看着它们从一块布变成一件旗袍,就像看着孩子长大一样,累也值了。”

第二天一早,艺术中心的门刚打开,娜迪莎就提着早餐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一袋刚买的新鲜豆浆:“快吃快吃,油条还热着呢!”她把早餐分给周芸和顾星晚,又给小林递了一杯豆浆,“小林,你昨天钉的珠特别好,客户要是看到了肯定喜欢。”小林接过豆浆,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脸颊有点红。

吃过早餐,大家就各自忙了起来。周芸把昨晚做好的流苏盘扣拿给顾星晚,顾星晚对着纸样比了比,满意地点头:“正好,我这纸样也改好了,现在就能裁布。”她走到裁剪台旁,铺开一匹米白色的真丝,软尺一拉,粉笔“唰唰”地划出线条,剪刀落下,布料被精准地裁开,声音清脆利落。

娜迪莎则拿着“竹影流光”的图纸,在面料堆里挑挑拣拣,把墨绿色真丝和浅灰提花棉分好类,又拿出马克笔在面料上做标记:“这件长款用墨绿色,绣金色竹叶;这件短款用浅灰提花棉,绣银竹枝,颜色对比正好。”她一边说一边把标记好的面料递给顾星晚,“星晚姐,先裁这两件,我等会儿把竹叶的纹样画出来,给周芸姐参考。”

周芸已经支好了新的绣绷,把浅灰提花棉固定在上面,手里拿着几缕银线,正对着娜迪莎画好的竹叶纹样琢磨。娜迪莎凑过来,指着纹样上的叶脉:“周芸姐,叶脉用亮银线绣,叶肉用浅银线,这样立体感能出来,你看行不行?”周芸点头,拿起绣针,银线穿过布料,第一针落在叶尖,细细的线条慢慢延伸,很快,一片小小的竹叶就出现在布料上,栩栩如生。

小林则拿着放大镜,仔细检查着每件旗袍的钉珠,生怕有松动的地方。查到那件湖蓝色水波纹旗袍时,她发现一颗米珠有点歪,赶紧拿出针线,小心翼翼地调整位置,指尖捏着针,动作轻柔又专注,就像在呵护一件珍宝。

上午十点多,摄影师老陈带着助手来了,开始在顶楼露台布置场地。背景布选了浅灰色的,灯光也调试好了,就等旗袍准备好。顾星晚裁完布,走到露台上看了看,跟老陈商量:“等会儿拍那件墨绿色旗袍的时候,能不能把灯光调暖一点?这样能显出真丝的光泽。”老陈点头:“没问题,我这就调,保证拍出来好看。”

中午的时候,第一批要拍样片的旗袍已经准备好了。周芸把绣好竹叶的浅灰短款旗袍熨烫平整,顾星晚则把流苏盘扣缝在了米白色真丝旗袍上,娜迪莎帮着小林把旗袍挂在衣架上,一起搬到露台上。

模特穿上浅灰短款旗袍走出来时,所有人都眼前一亮。浅灰的提花棉衬着银竹枝,V领露出纤细的锁骨,腰间收得恰到好处,下摆到膝盖上方,显得利落又雅致。模特走动时,旗袍上的银竹枝跟着晃动,像真的有风吹过竹林,灵动极了。老陈赶紧拿起相机,“咔嚓咔嚓”地拍了起来,嘴里不停赞叹:“好看!再转个圈,对,就是这样!”

接下来拍的是墨绿色长款旗袍。模特穿上后,墨绿色真丝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金色的竹叶绣在衣襟和裙摆上,大气又贵气。顾星晚在旁边调整着裙摆的弧度,娜迪莎则帮模特整理着领口:“再往上提一点,显得脖子长。”模特按照她们的建议调整好姿势,老陈按下快门,一张张精美的照片被定格下来。

拍样片的过程很顺利,一直到下午三点多,所有旗袍都拍完了。老陈看着相机里的照片,笑着说:“这些照片肯定能让客户满意,你们这手艺,加上这旗袍的设计,简直绝了!”周芸、顾星晚和娜迪莎相视一笑,心里都满是欢喜。

送走老陈和模特,艺术中心里又恢复了忙碌。娜迪莎拿着刚收到的客户消息,跑过来跟周芸和顾星晚说:“客户看了样片的预览,特别喜欢,说剩下的十件旗袍就按这个标准做,还说要多订两件‘竹影流光’系列的!”

顾星晚闻言,脸上露出笑容:“太好了,那咱们得赶紧把剩下的面料和纹样定下来,争取早点开工。”周芸也点头,看着绣绷上刚绣了一半的竹叶,手里的绣针又快了些:“我今晚上再加点班,把这几件的绣活赶一赶,你们也别太累,注意休息。”

娜迪莎笑着说:“放心吧周芸姐,咱们分工合作,肯定能按时完成!”她转身走到材料柜前,开始整理新到的真丝面料,嘴里还哼着小曲,心情格外好。小林则收拾着拍样片剩下的道具,把旗袍一件件挂回展示架,动作依旧轻柔。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艺术中心,落在绣绷上、裁剪台上、面料堆里,每一个角落都透着温暖和生机。周芸的绣针还在布料上起落,银线勾勒出竹叶的轮廓;顾星晚趴在裁剪台上,认真地画着新的纸样;娜迪莎拿着马克笔,在面料上画着精美的纹样;小林则坐在小桌前,开始为新的旗袍准备钉珠。

缝纫机的“哒哒”声、剪刀裁剪布料的“咔嚓”声、绣针穿过布料的“沙沙”声,还有几人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成了艺术中心里最动听的旋律。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热爱的事情忙碌着,虽然辛苦,却充满了幸福感。

夜里,艺术中心的灯依旧亮了很久。周芸终于绣完了最后一片竹叶,把浅灰提花棉旗袍从绣绷上取下来,熨烫平整后挂在展示架上。顾星晚也改完了最后一张纸样,伸了个懒腰,看着桌上整齐的纸样,心里满是成就感。娜迪莎则把画好的纹样整理好,放在周芸的绣绷旁,方便她明天参考。

锁门离开时,娜迪莎看着展示架上越来越多的旗袍,笑着说:“等这些旗袍都做好了,咱们可以办个小型的展览,让更多人看到咱们的手艺。”顾星晚点头:“好啊,到时候咱们再设计点小配饰,搭配旗袍一起展示。”周芸看着两人,心里暖暖的:“会的,咱们的旗袍,一定会被更多人喜欢。”

夜色渐深,艺术中心安静下来,只有展示架上的旗袍静静垂着,在月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每一件旗袍,都凝聚着几人的心血和汗水,带着手作的温度,等待着被交付到客户手中,走进更多人的生活里。而周芸、顾星晚、娜迪莎和小林知道,只要她们手里的针、剪刀和画笔不停,就

一针一线,织就热爱的模样

艺术中心的晨光,总比别处来得更热闹些。天刚蒙蒙亮,娜迪莎的彩色发绳就先出现在门口,她一手提着装满馅料的保温桶,一手抱着卷成筒的新面料,刚推开门就喊:“周芸姐、星晚姐,我妈包的荠菜鲜肉馄饨,还热乎着呢!”话音未落,保温桶的香气就飘遍了前厅,正蹲在展示架旁检查旗袍褶皱的小林,立马直起身子,眼睛亮了亮。

顾星晚刚把裁剪台的防尘布掀开,闻言笑着迎上去:“你可真是咱们的‘早餐补给站’,昨天刚带了油条豆浆,今天又换馄饨,再这样下去,咱们都要被你喂胖了。”她伸手接过保温桶,指尖碰到桶壁还带着温度,“对了,你昨天说的那批刺绣花边到了吗?客户要的两件改良旗袍,得用它收袖口。”

“到啦!”娜迪莎把新面料放在桌上,麻利地解开捆绳,露出里面带着暗纹的杏色亚麻布,“我特意让快递早送了一小时,就在门口的货架上,等会儿吃完馄饨我就去拆包。”说着她又指向那卷亚麻布,眼睛里满是雀跃,“你看这料子,透气又挺括,做春秋款的直筒旗袍正好,我打算在衣襟绣上小朵的蔷薇,配上周芸姐做的珍珠扣,温柔感直接拉满。”

周芸这时从储物间走出来,手里抱着一摞干净的绣绷,听到两人的对话,笑着点头:“亚麻布绣蔷薇合适,用浅粉和米白的线掺着绣,花瓣能绣出渐变感,不会太扎眼。”她把绣绷放在桌边,拿起娜迪莎摊开的亚麻布摸了摸,“料子密度够,绣线不容易滑,我今早就把蔷薇的纹样打个底,下午就能正式绣。”

四人围坐在小方桌前吃馄饨,热气氤氲着每个人的脸。小林小口咬着馄饨,忽然小声说:“娜迪莎姐,你上次画的‘蔷薇漫枝’图纸,我能跟着学钉珠吗?我想在蔷薇花芯钉几颗小水钻,应该会更显精致。”娜迪莎立马点头,放下勺子拍了拍她的肩膀:“当然能!等会儿我把图纸给你,咱们一起琢磨,水钻选浅粉色的,跟绣线颜色呼应,肯定好看。”

吃过早餐,大家迅速进入忙碌状态。顾星晚先去货架上取了娜迪莎说的刺绣花边,展开在裁剪台上比对——花边是米白色的,边缘绣着细小的卷草纹,刚好能和杏色亚麻布搭得上。她拿起软尺量了量袖口的尺寸,用粉笔在布样上做了标记:“花边留三厘米的缝份,缝的时候要顺着袖口的弧度走,别拉太紧,不然会起皱。”

娜迪莎拆完花边的包装,就凑到顾星晚身边看标记,手里还拿着“蔷薇漫枝”的图纸:“星晚姐,直筒旗袍的腰侧不用收太狠吧?客户说想要宽松点的,日常穿舒服。”顾星晚点头,用铅笔在纸样上把腰线调得平缓了些:“就收两寸,刚好能勾勒出身形,又不会勒得慌,等会儿裁布的时候我按这个尺寸来。”

另一边,周芸已经把蔷薇纹样拓在了亚麻布上,正坐在窗边穿线。她面前摆着三缕线:浅粉、米白和淡橘,指尖捻着浅粉和米白的线凑在一起,在布上比了比:“小林,你过来看看,这样的渐变颜色,配水钻合适吗?”小林赶紧放下手里的水钻托盘走过去,仔细看了看,小声说:“合适!浅粉和米白很温柔,水钻钉在花芯,不会抢了绣线的风头。”

周芸笑着把线穿进针孔:“那你就按这个来,等我绣完一朵蔷薇,你就试着钉钻,不用急,咱们把细节做好。”小林用力点头,回到自己的小桌前,把浅粉色水钻挑出来单独放在小碟里,又找了根更细的针,提前穿好线等着。

临近中午,艺术中心的门被推开,进来的是老客户李姐,手里还提着一个精致的木盒。“芸芸、星晚,我来取上次订的那件缠枝莲旗袍,顺便再看看新款式。”李姐笑着走进来,目光一下就落在了展示架上那件墨绿色“竹影流光”旗袍上,忍不住走过去摸了摸,“这件也太好看了,金色竹叶绣得真精致,是谁的设计呀?”

娜迪莎立马凑过去,笑着介绍:“李姐,这是我设计的‘竹影流光’系列,面料是重磅真丝,垂感特别好,日常穿或者参加小聚会都合适。”她又指了指桌上刚裁好的杏色亚麻布,“我们刚开工做‘蔷薇漫枝’系列,用的是透气亚麻布,春天穿正合适,您要是感兴趣,我给您看看图纸。”

李姐接过图纸,越看越喜欢:“这个蔷薇纹样好看,温柔又不花哨,我订一件!就按我的尺寸做,袖口用你们刚拆的那种花边,再配上周芸做的珍珠扣。”顾星晚立马拿出软尺,笑着说:“我现在就给您量尺寸,保证合身。”周芸也停下手里的活,补充道:“珍珠扣我给您做琵琶扣,比普通一字扣更显精致,您看可以吗?”李姐连连点头:“好,都听你们的,你们做的我放心。”

给李姐量完尺寸,送走她时已经快一点了。几人简单吃了点面包和牛奶,就又投入到工作中。顾星晚按照李姐的尺寸,重新调整了“蔷薇漫枝”的纸样,裁布时格外仔细,剪刀沿着粉笔线游走,每一刀都精准利落,很快,一件旗袍的衣身、袖子就裁好了,整整齐齐叠放在一旁。

娜迪莎则帮着周芸固定绣绷,还时不时给她递线:“周芸姐,你绣的这朵蔷薇,花瓣的弧度真好看,比我画在图纸上的还灵动。”周芸手里的针没停,浅粉的线在布上慢慢晕开,像真的蔷薇花瓣般柔软:“画图是骨架,绣的时候得顺着花瓣的生长方向走针,才能显活。你要是感兴趣,也可以试着绣两针,不难。”

娜迪莎眼睛一亮,立马搬了个小凳坐在旁边:“真的吗?那我试试!”周芸耐心地教她穿线、起针,告诉她走针要稳,力度要均匀。娜迪莎学得很认真,虽然第一针有点歪,但很快就找到了感觉,绣出来的小半片花瓣,像模像样。

小林则在一旁专注地钉钻,她已经跟着周芸的进度,钉完了三朵蔷薇的花芯。浅粉色水钻嵌在花芯里,在灯光下泛着细碎的光,既不张扬,又能点亮整个纹样。她钉完一颗,就用指尖轻轻按一按,确保水钻固定牢固,生怕出一点差错。

下午四点多,外面突然下起了小雨,淅淅沥沥的雨声落在玻璃窗上,给忙碌的艺术中心添了几分宁静。顾星晚已经把李姐的旗袍衣身和袖子缝在了一起,正在试穿调整。她把旗袍套在模特架上,仔细检查领口、袖口的缝份,又用手拽了拽腰侧的布料:“娜迪莎,你过来看看,腰侧的松紧度怎么样?会不会太松?”

娜迪莎放下手里的绣针走过去,伸手摸了摸腰侧:“再收半寸刚好,现在有点晃,收完既能保持宽松感,又不会显垮。”顾星晚点头,拿起针线,小心翼翼地收着腰侧的布料,针脚藏得严严实实,看不出来痕迹。

周芸这时绣完了最后一朵蔷薇,把绣绷从布料上取下来,递给小林:“剩下的花芯就交给你了,钉完钻咱们就可以缝花边、装盘扣了。”小林接过布料,看着上面一朵朵灵动的蔷薇,心里满是欢喜,立马坐下继续钉钻,动作比之前更熟练了些。

雨停的时候,已经快六点了。夕阳透过云层洒下来,给艺术中心镀上了一层金色。顾星晚已经把刺绣花边缝在了袖口,米白色的卷草纹花边衬着杏色亚麻布,温柔又雅致。周芸则做好了琵琶扣,五颗珍珠扣串在一起,圆润饱满,扣合时发出清脆的“嗒”声。

娜迪莎把钉完钻的布料拿过来,和顾星晚一起把它与衣身缝合。两人配合得格外默契,娜迪莎扶着布料,顾星晚拿着针线缝合,针脚细密又整齐。缝合完成后,顾星晚又用熨斗把旗袍熨烫平整,一件“蔷薇漫枝”旗袍,终于初见雏形。

“太好看了!”娜迪莎看着熨烫好的旗袍,忍不住惊叹,“周芸姐的绣活、小林的钉钻、星晚姐的剪裁,凑在一起太完美了!”小林站在旁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小声说:“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帮了点小忙。”周芸拍了拍两人的肩膀:“每个人的活都很重要,少了谁都不行,咱们继续加油,争取明天把李姐的旗袍做完。”

当天晚上,娜迪莎主动提出留下来加班,帮周芸准备第二天要用的绣线。她把浅粉、米白、淡橘的线按颜色和粗细分类,整齐地摆在周芸的绣筐里,又把剩下的亚麻布叠好,放在裁剪台旁。顾星晚则把第二天要裁的布料提前整理出来,标好尺寸,方便一早开工。

离开艺术中心时,夜色已经很浓了。娜迪莎看着橱窗里挂着的“蔷薇漫枝”旗袍,笑着说:“等咱们把所有系列都做全了,真的办个小展览吧,让大家都看看,手作旗袍有多美。”顾星晚点头:“我已经跟艺术中心的负责人聊过了,下个月有个闲置展厅,咱们可以申请用,到时候再做些宣传海报。”周芸走在两人中间,心里满是期待:“好啊,到时候咱们把‘竹影流光’‘蔷薇漫枝’,还有之前做的水波纹、兰草系列都摆出来,肯定特别热闹。”

第二天一早,几人开工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李姐的“蔷薇漫枝”旗袍装盘扣。周芸拿着琵琶扣,仔细比对位置,顾星晚则扶着旗袍,确保扣眼和盘扣对齐。“左边再挪一毫米,不然扣的时候会偏。”周芸小声说,顾星晚立马调整位置,等确定对齐后,周芸才拿起针线,把盘扣稳稳地缝在旗袍上。

小林则在旁边整理展览要用的资料,她按照周芸的嘱咐,把每一件旗袍的设计理念、面料材质、工艺细节都写在卡片上,字迹工整又清晰。娜迪莎看到后,凑过去帮她排版:“卡片用米白色的,字体选楷体,和咱们的旗袍风格更搭。”两人一起商量着,很快就把十几张卡片整理好了。

上午十点多,负责展览海报设计的小杨来了,手里拿着几张设计初稿。“星晚姐,这是我按你说的风格做的海报,主色调用了浅杏色,上面印了‘竹影流光’和‘蔷薇漫枝’的旗袍样图,你看看行不行。”小杨把海报初稿递过去,顾星晚接过仔细看了看,又递给周芸和娜迪莎。

“颜色很好看,就是‘手作温度’这几个字能不能再大一点?”娜迪莎指着海报上的标题说,“咱们想传递的就是手作的温暖,得突出这个重点。”周芸也点头:“再加上咱们团队的名字‘织梦手作’,放在海报右下角,字体不用太大,清晰就行。”小杨一一记下,笑着说:“我回去就改,明天给你们送终稿。”

送走小杨,顾星晚突然想起什么,对娜迪莎说:“展览的时候,咱们得搭配些配饰,比如丝巾、团扇,不然光挂旗袍会有点单调。”娜迪莎眼睛一亮:“我有办法!我家里有不少真丝边角料,咱们可以做些小丝巾,印上和旗袍对应的纹样,比如‘竹影流光’配竹纹丝巾,‘蔷薇漫枝’配蔷薇纹丝巾,肯定很搭。”

周芸也附和:“团扇也能做,用素色的扇面,我在上面绣点小纹样,比如兰草、竹叶,小巧又精致,还能当展品,也能卖给来参观的人。”小林立马举手:“我可以帮着剪扇面、穿扇骨,之前在学校学过一点。”顾星晚笑着说:“那咱们就分工,娜迪莎负责丝巾设计,周芸姐负责团扇刺绣,小林帮着做扇面,我来联系丝巾印制的厂家。”

说干就干,当天下午,娜迪莎就回家取了真丝边角料,裁成了小方巾的尺寸,又在上面画了简化版的竹纹和蔷薇纹。顾星晚则联系了之前合作过的丝巾印制厂家,把娜迪莎的设计图发过去,确认了印制时间和价格。周芸找来了素色的绢布扇面,开始在上面绣小朵的兰草,一针一线,依旧认真。

接下来的几天,艺术中心更忙碌了,却也更有盼头。白天,几人忙着赶制客户的旗袍、准备展览的配饰;晚上,娜迪莎和顾星晚一起整理展览的流程,周芸则加班绣团扇,小林帮着给团扇穿扇骨、系流苏。

有天晚上,几人忙到快十二点,才把所有展览要用的旗袍都熨烫平整,配饰也整理完毕。展示架上,“竹影流光”“蔷薇漫枝”“水波纹”“兰草”四个系列的旗袍整齐排列,旁边摆着配套的丝巾和团扇,卡片一一对应,满是手作的温度。

娜迪莎靠在展示架上,揉了揉发酸的肩膀,笑着说:“明天就能布置展厅了,想想都激动。”顾星晚递给他一杯温水:“是啊,忙了这么久,终于要跟大家见面了。”周芸看着满架的旗袍,心里满是感慨:“从最开始只有我和星晚两个人,到现在有你和小林,咱们一起做了这么多旗袍,真不容易。”小林坐在小凳上,小声说:“能跟着大家一起做事,我特别开心,学到了好多东西。”

第二天一早,几人带着旗袍、配饰和海报,早早来到了艺术中心的闲置展厅。展厅不大,却很明亮,有大大的落地窗,还有可以调节的射灯。几人分工合作,顾星晚和娜迪莎负责挂旗袍,把每个系列的旗袍按颜色深浅排列,中间穿插着丝巾和团扇;周芸和小林负责贴卡片,把每张卡片都贴在对应的展品旁边,高度刚好方便游客观看。

小杨也带着海报终稿赶来了,帮着把海报贴在展厅入口和墙面显眼的位置。浅杏色的海报上,“织梦手作——手作旗袍展”的标题格外醒目,旁边印着精致的旗袍样图,吸引了不少路过的人探头张望。

布置到中午,展厅终于收拾妥当。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来,射灯打在旗袍上,面料的光泽、绣线的纹理、钉珠的细节都清晰可见。“竹影流光”的墨绿色真丝在灯光下泛着贵气,“蔷薇漫枝”的杏色亚麻布透着温柔,“水波纹”的湖蓝色绸缎像漾着真水,“兰草”的月白色面料衬着淡青绣线,清新雅致。

下午两点,展览正式开始。李姐是第一个来的,还带了几个朋友。“芸芸、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