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莹火虫下的星光 > 第192章 —乡下第三场服装秀

莹火虫下的星光 第192章 —乡下第三场服装秀

作者:蝶舞轻薇薇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4 22:28:06

暮色像一块被浸了水的灰布,慢悠悠地往田埂上盖。顾星晚蹲在谷仓后头系鞋带,草叶上的露水顺着裤脚爬上来,凉丝丝地往骨头缝里钻。她抬头时正撞见娜迪莎抱着一摞布料从玉米地里钻出来,靛蓝色的头巾被风吹得鼓起来,像只扑棱着翅膀的鸟。

“线头都理顺了?”顾星晚朝她喊,声音撞在远处的麦秸垛上,弹回来时沾了点麦香。娜迪莎咧嘴笑,露出两排白牙,把怀里的布往谷仓门板上一搁,哗啦啦抖开——那是块靛蓝底的蜡染布,上面用米白色的线绣着歪歪扭扭的长颈鹿,脖子却绕成了中国结的模样。

“王婶家的老母鸡总啄我的线轴,”娜迪莎用袖子擦了擦额角,“不过你看,它把鸡毛蹭上去了,倒像给长颈鹿加了圈围巾。”顾星晚凑过去看,果然有几根黄棕色的羽毛粘在线脚里,风一吹轻轻晃,倒真有几分灵动。她伸手把羽毛小心地捋下来,夹进随身带的笔记本里:“留着,下次给童装系列当灵感。”

谷仓里已经闹哄哄的了。李大爷搬来的旧缝纫机还在嗡嗡转,张嫂子正踩着踏板,把顾星晚设计的盘扣缝到娜迪莎带来的肯加布上。墙角堆着几捆刚从地里割的芦苇,被村里的孩子们折成了圈,套在头上当王冠。顾星晚踩着木梯子往横梁上挂灯,竹编的灯笼一晃,把影子投在墙上,像一群跳舞的蝴蝶。

“星晚姐,模特不够啦!”村东头的小虎子举着根玉米杆跑进来,杆顶上插着个红辣椒,“二丫说她娘不让她穿露胳膊的衣服。”顾星晚从梯子上下来,拍了拍手上的灰:“没事,让你姐把她那件花棉袄改改。”她转身往谷仓外走,娜迪莎正蹲在池塘边,手里拿着支芦苇在水面上画圈。

“在想什么?”顾星晚在她身边坐下,水面倒映着两个人的影子,被风吹得碎成一片。娜迪莎把芦苇杆往水里一插,溅起的水珠落在她们的布鞋上:“我想起我家乡的河,雨季的时候,水面上会漂着好多木槿花。”她低头扯了扯自己的裙子——那是用顾星晚给的云锦边角料拼的,宝蓝色的底子上绣着金色的凤凰,裙摆却接了块橙红色的蜡染布,像团燃烧的火。

“你看那片棉花地,”顾星晚朝西边指,夕阳正把棉桃染成金红色,“像不像你们那儿的猴面包树?”娜迪莎眯起眼笑,忽然站起来往棉花地里跑,她的裙摆扫过棉枝,惊起一群麻雀。顾星晚看着她的背影,忽然想起三个月前在县城的仓库里,这个非洲女孩举着块蜡染布对她说:“我们该让衣服回到土地里去。”

那会儿她们刚结束第二场服装秀,后台堆着没卖出去的礼服,亮片掉了一地,像碎掉的星星。娜迪莎蹲在地上捡亮片,忽然抬头说:“我奶奶说,最好的布料是能听见风声的。”顾星晚当时正对着账本叹气,闻言忽然笑了——她想起小时候在乡下,穿的粗布衣裳总带着阳光的味道。

于是就有了这场在谷仓里的秀。没有t台,就用拖拉机的拖斗搭了个台子;没有聚光灯,就挂了几十盏马灯;模特是村里的姑娘媳妇,还有几个跟着娜迪莎学过鼓的孩子。顾星晚把带来的丝绸和娜迪莎的蜡染布拼在一起,给张嫂子的袄子加了条孔雀蓝的裙摆,给二丫的粗布裙缝上了蜡染的花边,连李大爷的烟袋锅都被她系了块红绸子当装饰。

天擦黑的时候,来看热闹的人挤满了谷仓周围的打谷场。王婶端来一筐刚蒸好的玉米,孩子们捧着啃,玉米粒掉在地上,被跑来跑去的鸡啄食。娜迪莎的鼓队开始敲鼓,咚咚的鼓声混着远处稻田里的蛙鸣,倒比城里的交响乐还热闹。顾星晚站在谷仓门口,看着田埂上有人扛着板凳往这边走,手电筒的光像条小蛇,在黑暗里蜿蜒。

“准备好了?”娜迪莎走过来,帮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头发。她今天穿了件顾星晚做的旗袍,斜襟上绣着非洲的图腾,开衩处却缀着中国结,走起来叮当作响。顾星晚点头,深吸了口气——空气里有泥土的腥气,有柴火的烟味,还有刚割的稻子的清香,比任何香水都好闻。

第一个出场的是张嫂子。她穿着那件加了裙摆的袄子,脸上被二丫抹了点胭脂,走起路来有点别扭,却引得台下的人笑出了声。她走到台子中间,忽然学着电视里的模特转了个圈,裙摆扫过地上的稻草,惊起几只飞蛾,扑向挂着的马灯。台下的掌声像雨点一样落下来,张嫂子的脸更红了,却挺了挺胸,走得更稳了。

接着出场的是二丫。她的粗布裙上缝着蜡染的星星,手里拿着个芦苇编的星星棒,蹦蹦跳跳地跑上台。走到台边时,她忽然把星星棒往台下一扔,正好落在小虎子怀里。小虎子举着星星棒欢呼,引得一群孩子跟着起哄。娜迪莎在后台笑着说:“这比巴黎时装周的互动环节精彩多了。”

顾星晚站在后台,看着一个个熟悉的身影从眼前走过。李大爷穿着那件系了红绸子的褂子,手里拄着根雕了花纹的拐杖,慢悠悠地走,每一步都踩在鼓点上;村西头的哑女比划着手上的银镯子,那镯子是顾星晚用碎银给她打的,上面刻着非洲的太阳图案;还有几个跟着娜迪莎学鼓的孩子,穿着拼布做的小褂子,在台上跳起了非洲舞,脚底下的稻草被踩得沙沙响。

轮到娜迪莎出场时,鼓声忽然变了调。她穿着那件旗袍,手里拿着块靛蓝色的蜡染布,像展开翅膀的鸟一样掠上台。走到台中间,她忽然把布往空中一抛,布在空中散开,露出里面缝着的云锦凤凰,在马灯的光下闪着光。台下的人都看呆了,连蛙鸣都停了片刻,接着爆发出更响的掌声。娜迪莎转了个圈,旗袍的开衩处露出绣着非洲花纹的衬里,两种截然不同的美撞在一起,却奇异地和谐。

最后出场的是顾星晚。她穿了件自己设计的长裙,上半身是用云锦做的,绣着江南的小桥流水,下半身却接了块橙红色的蜡染布,像燃烧的晚霞。她走到台中央,和娜迪莎并肩站在一起,两个人的影子被马灯投在墙上,一个高一个矮,却紧紧靠在一起。台下忽然安静了,只有风吹过谷仓的缝隙,发出呜呜的声音,像在唱歌。

“这是我们的第三场秀,”顾星晚拿起话筒,声音有点抖,却很清亮,“没有漂亮的舞台,没有专业的模特,但我们有最好的布料——”她指了指自己的裙子,“有中国的云,有非洲的太阳,还有这片土地的风。”娜迪莎接过话,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衣服不只是穿在身上的,是要带着故事的。”

话音刚落,台下忽然有人喊:“给我们唱首歌吧!”娜迪莎眼睛一亮,拉着顾星晚的手就往鼓边跑。鼓声响起来,娜迪莎用斯瓦希里语唱起了家乡的歌谣,顾星晚跟着哼起了江南的小调,两种语言混在一起,被风吹过打谷场,吹过稻田,吹向远处的村庄。

月亮升起来的时候,秀早就结束了,可没人愿意走。孩子们围着鼓队学打鼓,大人们坐在田埂上聊天,王婶把剩下的玉米都煮了,香气飘得老远。顾星晚和娜迪莎坐在谷仓门口的草垛上,脚边放着半瓶米酒。

“你看,”顾星晚指着天上的星星,“这边的星星和你们那儿的一样亮。”娜迪莎仰头看,忽然笑了:“我奶奶说,星星是祖先的眼睛,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看着我们。”她低头拿起块碎布,那是刚才秀场上掉下来的,一半是云锦,一半是蜡染,被风吹得贴在草叶上。

顾星晚拿起那块布,借着月光看。云锦的金线在月光下闪着微光,蜡染的蓝像深不见底的湖。她忽然想起刚认识娜迪莎的时候,在时装周的后台,这个非洲女孩因为不熟悉环境,把一杯咖啡洒在了她的礼服上。她当时差点发火,却看见娜迪莎慌忙用手去擦,指尖沾着的咖啡渍在白色的礼服上晕开,像朵奇怪的花。

“别擦了,”她当时鬼使神差地说,“这样挺好看的。”后来她们就一起改了那件礼服,在咖啡渍的地方绣了朵非洲菊,反倒成了那场秀上最受关注的一件。再后来,她们就一起办秀,从繁华的都市到安静的乡下,把不同的布料拼在一起,也把不同的故事缝在了一起。

“下次我们去草原办秀吧,”娜迪莎忽然说,眼睛亮晶晶的,“让长颈鹿当观众,让斑马走台步。”顾星晚笑出声,米酒的热气从喉咙里冒出来,暖烘烘的:“好啊,那我们就用草原的风做裙摆,用沙漠的阳光做纽扣。”

远处传来鸡鸣,天快亮了。打谷场上的人渐渐散去,脚步声和说笑声混在一起,像首温柔的歌。谷仓里的马灯还亮着,照着那些挂在横梁上的衣服,被风吹得轻轻晃,像一群睡着了的蝴蝶。顾星晚把那块碎布小心地叠起来,放进兜里,那里还装着白天从布上捋下来的鸡毛。

“走吧,”娜迪莎拉她起来,“明天还要去看李大爷种的棉花,他说要给我们留最好的棉线。”顾星晚点点头,跟着她往村里走。露水打湿了她们的布鞋,脚步踩在草地上,发出沙沙的声音。月光把她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两条缠绕在一起的布,一头系着东方的炊烟,一头系着非洲的鼓点。

风吹过稻田,稻穗轻轻摇,像是在为她们伴奏。顾星晚忽然想起小时候奶奶说的话,衣服是有灵性的,你对它好,它就会陪着你去很多地方。她低头看了看身上的裙子,云锦的花纹里藏着家乡的雨,蜡染的颜色里盛着远方的阳光,而脚下的土地,正把新的故事,悄悄缝进她们的脚印里。

天刚蒙蒙亮,顾星晚被窗棂上的麻雀吵醒来时,娜迪莎已经蹲在灶台前生火。土灶里的柴火噼啪作响,把她的侧脸烤得红扑扑的,靛蓝色头巾边缘沾着点火星子,像落了只萤火虫。“张嫂子送了筐红薯来,”娜迪莎用铁铲翻了翻锅里的东西,蒸汽腾起来,裹着甜香漫出锅沿,“她说昨天秀上二丫的裙子太素,要教我们编玉米皮花边。”

顾星晚揉着眼睛凑过去,锅里的红薯正冒着泡,表皮裂开的地方露出金灿灿的瓤。她伸手想捏一块,被娜迪莎拍开手背:“等小虎子他们来一起吃。”话音刚落,院门外就传来叽叽喳喳的声响,几个半大的孩子抱着芦苇杆冲进院,鞋上还沾着田埂的泥,把刚扫过的地面踩出一串小泥点。

“星晚姐,娜迪莎姐,你们看!”小虎子举着根芦苇,上头串着三个野柿子,橙红色的果子被晨露洗得发亮。娜迪莎接过芦苇,往灶台上一搁,转身从布包里翻出块蜡染碎布,三两下折成个小口袋:“装起来,别蹭脏了新衣服。”顾星晚看着她灵巧的手指,忽然想起昨夜散场后,娜迪莎蹲在谷仓角落,借着马灯光给孩子们补磨破的袖口,针脚歪歪扭扭,却比任何精致的刺绣都让人心里发暖。

早饭刚摆上桌,李大爷背着个竹篓来了。篓子里装着新摘的棉花,白乎乎的像堆云,上头还沾着几片嫩绿的棉叶。“昨儿看你们的布缝得密,”李大爷往炕沿上坐,烟袋锅在鞋底磕了磕,“这新棉絮软和,给娃娃们做里子正好。”顾星晚摸了摸棉花,指尖沾着点阳光的温度,忽然想起娜迪莎说过,她家乡的棉花是长在沙漠边缘的,开的时候像给大地铺了层雪。

正说着话,张嫂子挎着个竹篮进门,篮子里是刚蒸的槐花糕,热气腾腾的,甜香混着槐花香往人鼻子里钻。“二丫今早起来就翻箱倒柜,”张嫂子笑着往盘里摆糕,“说要把昨儿的裙子改改,加圈你说的玉米皮花边。”娜迪莎眼睛一亮,拉着张嫂子就往院里走:“我知道哪片玉米杆最结实,咱们现在就去剥!”

院外的玉米地刚浇过水,土埂软软的,踩上去能陷半个脚。娜迪莎穿着顾星晚给做的蓝布裤,裤脚卷到膝盖,露出小腿上沾着的泥点,像落了串星星。她选了根最粗的玉米杆,用指甲顺着纹路一撕,黄澄澄的玉米皮就簌簌往下掉,露出里面嫩绿色的杆芯。“我们那儿用椰壳做扣子,”娜迪莎举起片玉米皮,对着阳光看,“这个透光,能当装饰。”

顾星晚蹲在她身边,手里也剥着玉米皮。晨风吹过玉米叶,沙沙的响像在说话。她忽然发现娜迪莎的指甲缝里还沾着蜡染的蓝,那是昨夜染布时蹭上的,洗了好几遍都没掉。“等回县城,我给你买瓶卸甲水,”顾星晚说。娜迪莎摇摇头,用沾着玉米浆的手指点了点自己的指甲:“留着,像戴着星星呢。”

正说着,二丫带着几个姑娘跑来了,每人手里都捧着些稀奇物件——有河滩捡的圆石头,有野地里摘的凤仙花,还有个姑娘举着只装着萤火虫的玻璃罐,罐口蒙着层薄纱布,里头的光忽明忽暗,像颗会喘气的星星。“娜迪莎姐说用凤仙花能染指甲,”二丫把花往顾星晚手里塞,花瓣蹭得她手心里全是紫红的汁,“染成红的,配昨天的裙子肯定好看。”

中午的太阳晒得人暖洋洋的,谷仓里又热闹起来。李大爷的缝纫机又开始嗡嗡转,这次缝的是孩子们的小褂子,棉花絮得厚厚的,像裹着团云。娜迪莎教姑娘们用玉米皮编辫子,编好的辫子被顾星晚缝在衣角,风一吹哗啦啦响,像挂了串小铃铛。小虎子和几个男孩不知从哪儿弄来些麦秸,正蹲在地上扎草人,要给草人穿上昨天秀场上的拼布小褂。

顾星晚靠在谷仓门板上,看着眼前这一切,忽然觉得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她想起在城里办秀时,后台永远是急匆匆的,设计师皱着眉改图纸,模特对着镜子补妆,谁都没功夫看一眼窗外的天。可在这里,时间像谷仓里的棉絮,软软的,慢慢的,能让人听见布料呼吸的声音,看见阳光在针脚里流淌的样子。

娜迪莎不知什么时候走过来,手里拿着块刚染好的布。靛蓝色的底子上,用玉米皮拓印出星星点点的黄,像把夜空裁了块下来。“你看,”娜迪莎把布往风里一展,布料鼓起来,像只刚学会飞的鸟,“土地会教我们做衣服的。”顾星晚接过布,指尖触到那些凹凸的纹路,忽然明白,她们要做的从来不是什么时装,而是能装下风声、阳光和故事的衣裳。

远处传来孩子们的笑闹声,原来是小虎子扎的草人被风刮倒了,草人的拼布小褂掉在地上,沾了些金黄的油菜花粉。娜迪莎拉着顾星晚跑过去,两个人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把花粉抖下来,收进娜迪莎那个蜡染小口袋里。“留着,”娜迪莎说,眼睛亮闪闪的,“下次染布时加进去,肯定像撒了把金子。”

夕阳又开始往山后沉,把天边染成一片橘红。谷仓顶上的炊烟直直地往上飘,和天上的云缠在一起,分不清哪是烟哪是云。顾星晚坐在门槛上,看着娜迪莎和姑娘们坐在石碾上,一边编玉米皮花边,一边唱着谁也听不懂的歌,歌声混着远处的牛哞,像首没谱的曲子,却比任何乐章都让人安心。她摸了摸兜里的碎布和野柿子,忽然觉得,这里的每一缕风,每一粒土,都已经悄悄钻进了她们的布纹里,成了最珍贵的设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