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够的话,我还会另外捐。”
“真够了,感激不尽!”宗明辉这个西北大汉,身材魁梧,此刻笑得跟孩子似的。他虽然没念过多少书,长相也**,但他把一生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了这些孩子身上。王锴、郭曼容他们看了,心里都暖洋洋的,感触特别多。
这种感动,非得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才能真正懂得他们有多伟大。
“宗校长,你刚才说的白月明家,能带我们去一趟吗?那么小个孩子,干那么重的活儿,我真想早点去帮帮她,让她早点回来上学。”
“行,咱这就走。”
宗明辉领头,一群人顶着大太阳,往山里进发。
郭曼容虽然越走越累,但她觉得这累值得,一句怨言都没有。
她看着走在前头的王锴,心里有点泛嘀咕。
回想起在学校里的点点滴滴,郭曼容这才明白这次跟踪报道的真正意义。
也更深地理解了王锴以前说的那句话——“有钱只帮有钱人”是多么的正确。
明明这些孩子才是最急需帮助的。
刚开始半小时,大家还能聊几句,后来就只能听见沉重的喘气了。
一个个低着头,只顾往前走。
“真难想象,孩子们每天都要走这么远的山路去上学,条件太艰苦了。”
王锴一说,宗明辉眼神就坚定了:“这是孩子们的求学路,能上学就行。他们知道,只有好好读书,才能走出大山,这儿的孩子也想出去看看!”
宗明辉这话一出,郭曼容顿时来了劲。这是孩子们每天的路,她才走一趟,哪敢喊累。
再看看宗明辉这个中年汉子,一直守在这儿,一生都在帮这儿的孩子走出大山。
郭曼容这个打小在北京、衣食无忧的记者,又被深深打动了。
到了白月明家,已经是下午两点了。
矮矮的墙头,破破烂烂的草屋,一个腿脚不方便的男人看见院子里来了这么多人,神色有点慌张。
“宗校长,这些都是啥人?”
白月明的父亲惊讶地问。
“都是外面来的领导,来帮咱们孩子的。”宗明辉说。
那男人一听,脸上乐开了花,勉强站起来说:“我去给你们倒水。”
“不用麻烦了,告诉我们水缸在哪儿就行,我们自己喝,这一路渴死了,一杯哪够!”王锴看男人有点紧张,笑着打趣道。
男人一听,不好意思地说:“实在不好意思,我这腿脚不方便,水缸在那边。”
几个人走到水缸旁边,大口大口地喝起了山泉水。
“孩子跟她妈下地干活去了,我去叫他们回来。”
说着,男人就要起身。
王锴赶紧拉住他:“老哥,这一路走下来可把我们热坏了,正好在这儿等孩子回来,顺便凉快凉快。”
听王锴这么一说,男人这才坐了下来。
来之前,王锴已经从宗明辉那儿了解了,白月明的父母特别想让她上学,可这孩子太懂事也太固执,说什么都不去。
两个小时后,白月明才跟她妈回来。
小女孩晒得皮肤黝黑,眼睛又大又亮,看见宗明辉不敢抬头,小声叫了声“杜校长”。
“你这孩子,明天就去上学,所有费用都免了,外面来了大领导赞助咱们山里的孩子读书。”宗明辉激动地说。
女孩的妈妈一听,激动地说:“谢谢,太谢谢宗校长和各位领导了。”
这时,刚才还低着头的小女孩突然抬起头,红着眼睛认真地说:“我不去,我不上学了。”
女孩的爸爸大声问:“为啥不去?”
王锴明白女孩的心思,拍拍女孩爸爸的肩膀,走上前去。
其实,女孩眼里的泪水已经说明了一切。
她很想上学,只是她的成熟懂事让她把自己放在了最后。
她才多大!
王锴笑了笑,蹲下来捏了捏女孩的脸。
“叔叔来你们家,就是来帮你们的。你爸生病了,这段时间你不上学,以后就没机会走出大山了。刚才我们聊天的时候,你爸还盼着你好好学习,将来走出去。”
“还要带他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带他们去城里生活,过上好日子。”
“家里的事儿不用担心,好好学习就行,其他事儿叔叔会帮你,包括你爸的病。”
“叔叔也不是白帮忙,对你有要求,你要用成绩来回报我,要好好学习,好不好?”
王锴说着,鼻子一酸,这个小女孩的懂事真让人心疼。
白月明紧紧咬着嘴唇,抬起头。
王锴说的那句话——带爸妈去城里过好日子,看看外面的大山——让这个倔强的小女孩所有的倔强劲儿都没了。
她看着眼前这个陌生的叔叔,眼泪不停地流,身体不停地抖。
这时,摄影师已经开始拍了。
这种真挚的情感流露,必须让大众看到,这是他的责任。
女孩拽着王锴的衣服,一个字也不说,只是一个劲儿地哭,过了一会儿才平复下来,对王锴说:“叔叔,我想上学,我要走出大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