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925年农历三月十七,辰时三刻
地点:黑风堂戏楼(临时作战指挥室)——戏楼原是黑皮的地盘,如今处处透着榴芒团的印记:戏台中央的“榴芒椅”椅背雕着凸起的榴莲尖刺,每根刺都打磨得锋利,阳光透过窗棂照在上面,反射出细碎的冷光;两侧兵器架上,62柄短刀按编号排列,1号石敢当的刀鞘嵌着铜片,在白纸灯的光晕里泛着暖光;新锻的开山斧并排挂着,斧刃淬过火,呈深蓝色,斧柄缠的黑布条里渗着桐油,凑近能闻到淡淡的油味。
堂内空气混杂着多重气息:米缸蒸的白面馒头冒着乳白色蒸汽,甜香裹着麦香飘满全堂;铁砧刚送来的新斧带着铁屑味,混着火药的硝石味;墙角的伤药箱敞开着,云南白药的辛辣味与金疮药的苦涩味交织,偶尔还能闻到墙缝里残留的旧血味——那是黑皮被杀时溅在木缝里的,雨水浸过,带着铁锈般的腥气。
8大金刚、水蛇刘的大河盟骨干围在戏台中央的地图旁,人群中那个壮硕的身影格外扎眼——牛拦珊,绰号“河马”,水蛇刘的副手。他身高八尺,膀大腰圆,肚子像灌满水的麻袋,往下坠着,粗布水手服的纽扣崩开两颗,露出黝黑的肚皮,上面刺着一条歪歪扭扭的蛇(去年跟风纹的,说是能挡灾)。他左手握着一把特制鱼叉,叉齿带倒刺,柄长三尺,是铁砧用精铁打的,叉尾缠着防滑布;右手总摩挲着腰间的银链,链上挂着三枚铜钱(据说是他娘传的,说能招财),说话时粗声粗气,唾沫星子溅在地图上,晕开一小片墨迹:“黄总舵主,咱丑话说在前头——杀了青蛇,鸦片分四成,码头归我们大河盟,这可是你昨天拍胸脯答应的!要是少一分,我河马这鱼叉可不认人!”
水蛇刘皱眉,抬脚踹在河马的小腿上——河马的腿像柱子一样粗,踹上去只晃了晃。“河马!跟总舵主说话客气点!”水蛇刘的铜鱼哨别在腰间,随着动作轻轻晃动,“黄兄弟是什么人?上个月帮我抢回东滩码头,分利润时多给了我五十块,还能亏了咱们?”
河马却梗着脖子不退让,眼睛死死盯着桌角的银票——那是黄榴莲给水蛇刘的200块定金,银票边缘印着“汇丰银行”的字样,在灯光下泛着光泽。他的喉结上下滚动,偷偷用胳膊肘碰了碰身边的两个小弟:“麻杆”(瘦高个,擅长爬墙)和“胖墩”(矮胖,力气大),嘴型动了动,没出声,但麻杆和胖墩立刻会意,眼神瞟向地图上的“蛇湾武器库”——那里标着“火油弹五十、火枪二十”的字样。
黄榴莲坐在榴芒椅上,左手食指轻轻敲击扶手,铁制扶手传来冰凉的触感。他看得分明,河马的小动作没逃过他的眼睛——这小子从进门起,目光就没离开过银票和武器库的标记,嘴角的假笑像涂了浆糊,硬邦邦的。但黄榴莲没点破,只是拿起桌上的茶壶,给水蛇刘和河马各倒了一杯茶——茶水是碧螺春,是米缸早上刚泡的,茶叶浮在水面,香气清淡。
“牛兄弟顾虑我懂。”黄榴莲把茶杯推到河马面前,杯底在木桌上发出轻响,“弟兄们三个月没发月钱,换成我也急。这样,除了之前说的四成鸦片和码头,战后我再给你个人加一百块大洋,算是辛苦费。”他顿了顿,指了指武器架上的新斧,“铁砧刚锻的开山斧,刃口锋利,你要是喜欢,挑一把带走——以后跟着刘盟主做事,有家伙在手,也威风。”
河马眼睛瞬间亮了,伸手就要去拿银票,却被水蛇刘按住。“先别急着拿!”水蛇刘的声音沉了下来,“黄兄弟的好意我们心领,但规矩不能破——等杀了青蛇,分了赃,该你的一分不少。现在拿着钱,要是出了岔子,怎么对得起弟兄们?”
河马悻悻地收回手,却偷偷给麻杆使了个眼色——麻杆点点头,悄悄往后退了半步,手摸向腰间的短刀,显然没打算听话。
戏楼角落里,铁山和石敢当正检查新斧。铁山的板斧刃口磨得发亮,他用手指蹭了蹭,指尖沾了点铁屑:“石敢当,你看这河马,眼神不对。刚才他看银票的样子,跟饿狼盯着肉似的,还有他那两个小弟,麻杆的手一直摸着刀,没安好心。”
石敢当的短刀别在腰间,刀鞘上刻着“1”的编号,他顺着铁山的目光看去,正好看到河马偷偷跟胖墩咬耳朵,嘴型像是在说“武器库”“私吞”。“山哥,要不要告诉总舵主?”石敢当的声音压得很低,怕被河马听到。
“再等等。”铁山摇头,把板斧扛在肩上,“总舵主心里有数,咱们先盯着,明天作战时把他的人隔开,别让他们靠近武器库。”
戏台另一侧,米缸正给众人分馒头。他的布袋子里装着刚蒸好的白面馒头,热气腾腾,拿在手里烫手。“影先生,你尝尝,这是我用苏州的新麦磨的面,甜得很。”米缸把一个馒头递给影子——影子站在阴影里,黑色夜行衣几乎与立柱融为一体,只伸出手接过馒头,指尖苍白,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