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小年。
清晨推开窗,外面竟已是一片银装素裹。细密的雪花仍在纷纷扬扬地飘落,将鄞县的青瓦白墙、街道树木都温柔地覆盖,世界显得格外静谧安宁。然而,这雪却丝毫无法冷却岁末年关那日益炽热的气氛,反而更添了几分童话般的年味。
李氏族学从小年这日起便开始放假,直到来年正月十六才复课。县衙也放了假,只留必要人手轮值。季家速食店自然也挂出了“歇业休整”的牌子,章秀秀、元宝、满仓也领了红包和年礼,欢天喜地地回家过年去了。
忙碌了近一年的季家,终于能彻底放松下来,准备迎接最重要的节日。
今日还有一件大事——采购年货。桃源镇虽好,但许多东西终究不如县城齐全新奇。他们打算今日将一部分年货采买了,明日一早便雇车回桃源镇老家过年。
吃罢简单的早饭,一家人穿戴暖和,何氏反复检查了门锁,便兴致勃勃地出发了。雪天路滑,姚小星小心地搀扶着何氏,季知棠牵着蹦蹦跳跳的季知蘅,季知舟则沉稳地跟在最后,一家人的身影在雪地上留下一串串欢快的脚印。
鄞县的岁末大集设在最宽敞的南大街,此时早已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雪花落在人们的斗笠、伞盖和肩头,却丝毫阻挡不了采购年货的热情。
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孩童的嬉笑声、熟人相遇的寒暄声……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汇成一曲热闹非凡的岁末交响乐。
“写春联!吉祥对子!现写现卖咯!”一个临时搭起的棚子下,一位穿着旧儒衫的老秀才正挥毫泼墨,笔走龙蛇。周围围了不少人,不时发出叫好声。写好的春联红纸黑字,墨迹未干,散发着淡淡的墨香,内容无非是“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之类的吉祥话。
“烟花爆竹!小心火烛!远离火源!”另一个摊位上,各式各样的鞭炮、烟花堆成了小山,吸引了不少孩子眼巴巴地围着看,既向往又害怕。摊主一边大声吆喝,一边紧张地盯着周围,生怕有哪个调皮孩子拿了火星子过来。
水产摊前更是热闹,大木盆里鲜活的鲤鱼、草鱼不时甩尾蹦跳,溅起冰凉的水花,引得人们一阵惊呼躲闪。摊主手法极其老练,顾客一指,他便能精准地捞出,称重,然后用一根柔软的稻草从鱼鳃穿入,鱼嘴穿出,打个结,便递了过去,那鱼还在徒劳地扭动着。
山货摊上,晒干的香菇、木耳、黄花菜、笋干等堆放着,散发着山野特有的浓郁香气。摊主大声吆喝着:“自家晒的!绝对干净!炖鸡炖肉最是鲜美!”
季知棠手里拿着早就拟好的清单,统筹全局。
季知蘅一到了卖糖果糕点的铺子前,就彻底挪不动步了。眼睛亮晶晶地看着那些做成各种形状的芝麻糖、花生酥、云片糕、糖冬瓜……季知棠笑着,除了按照清单采买一些桃源镇没有的精致茶食,准备带回去分赠亲友外,还额外给小妹买了一小包价格不菲的蜜渍金桔和杏脯,乐得季知蘅一路都小心翼翼地捧着,笑得见牙不见眼。
何氏更关心祭祀用品。她在一个香烛纸马摊前仔细挑选,对香烛的粗细、纸钱的厚薄都有讲究。最重要的是请一张新的灶王爷画像。她反复对比着不同摊位的画像,挑剔着纸张的质地和印制的清晰度,最终选了一张眼神尤其慈和、色彩鲜亮的。
“灶王爷看着欢喜,上天才能多替咱们说好话。”她郑重其事地说。挑选糖瓜时,她更是仔细,希望灶王爷吃了能甜住嘴,“上天言好事”。
原本按惯例,何氏会买布料回去自己赶制新衣,但今年实在忙不过来,时间紧迫。只得去了七里街头那家成衣铺——就是徐阿妹曾说过的、掌柜钱某人眼神不太老实的那家。
那钱掌柜虽爱打量人,但货物用料确实实在,价格也公道,好在今日钱掌柜不在,只有他家娘子看店。那娘子手脚麻利,言语爽快。
季知棠、何氏带着季知蘅,三个女子快速地为一家人挑选好了新衣裳。季知棠给自己选了件藕荷色绣缠枝梅的袄子,给何氏选了沉稳的绛紫色,给季知舟挑了靛蓝色的学子袍,给季知蘅则是喜庆的大红色镶白兔毛边的小袄裙。连姚小星也有一件崭新的靛青色棉袍,很快便成交了。
季知舟去了文房书籍和山货区域。他为自己和敬重的孙夫子挑选新年礼物,精心选了两支狼毫笔和几本新出的程文集。又为在桃源镇的表弟胡喜和刚开蒙的堂弟季白时挑选了些实用的文具和描红本子。
采购完毕,人人手中都提满了东西,虽有些疲惫,却都满脸洋溢着满足和期盼的笑容。
雪渐渐停了。一家人回到家中,稍事休息,便开始了小年最重要的仪式——“送灶王爷上天”。
何氏神情庄重,先是督促大家简单漱洗,整理了一下衣冠,以示对灶神的尊敬。然后在厨房灶台前清理出一块地方,依次摆放供品:最先是一碗清澈的冷水、一小碗白米、一小扎干净的干草料,这是给灶王爷坐骑的准备,然后是一碟精心挑选的、粘稠甜香的糖瓜,最后,才将新请来的灶王爷画像暂时靠在墙边。
她点燃三炷香,恭敬地插入香炉,然后代表全家,在灶台前虔诚地跪下,双手合十,默默祷祝,无非是“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保佑我家来年衣食丰足,平安顺遂”之类的心愿。
仪式结束后,何氏小心地将旧的灶王爷画像请下,连同香炉里积攒的香灰一道,放在一个铁盆里,拿到院中洁净处焚化。纸灰和香灰随着热气袅袅升起,仿佛真的随着灶王爷一同上天庭去了。
送神之后,便是彻底的清扫。何氏带着姚小星和季知蘅,开始仔细擦拭灶台、清理烟囱口积攒的油灰、清扫厨房地面的每一个角落。这不仅是为了卫生,更带有辞旧迎新的象征意义。
“要过年了,里里外外都得一新!”何氏一边用力擦着灶台边角一处平日忽略的油渍,一边感慨道。
喜欢穿越后,我开了一家小食铺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穿越后,我开了一家小食铺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