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日紧锣密鼓的筹备,盖着鲜红官印、设计精美的“丰年券”终于发放到了鄞县吏役们的手中。
消息早已在县衙内部传开。初闻风声时,吏役们多是怀疑和不安。
“丰年券?说得好听,不就是打白条吗?”一个老吏揣着手,在廊下嘀咕。
旁边一个年轻书办笑道:“刘叔,总比什么都没有强吧?我听说能去云酥坊换糕点、郑记割肉,还能到丰泰粮行兑米面——好歹是实在东西!”
“指定店铺?”老刘嗤了一声,摇摇头,“那不就是把咱们框死了吗?我老伴还等着钱扯布做袄,小孙子咳嗽半个月了,药铺可不认这券!”他越说越愁,“还是现钱实在,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直到放衙前,周彦辰召集全体吏役于大堂前院。冬日斜阳将他的身影拉得修长,他手持一叠桑皮纸券,神色肃然却声音清朗。
“诸位同僚,”他环视众人,“年关将至,衙中银钱吃紧,然大伙一年辛苦,岂能无赏?故特制此‘丰年券’,以桑皮纸精制,盖官印为凭,可在城中八家信誉卓着的商铺兑换年货。”
他略顿一顿,清晰报出商铺名号:“此次参与的有:云酥坊、郑记肉铺、丰泰粮行、季家酱园、瑞祥布庄、王记药铺、清雅书肆、还有季家速食店。”
听到“瑞祥布庄”和“王记药铺”时,一直低着头的刘叔猛地抬起眼,原本紧抿的嘴唇微微一张,像是想说什么却又顿住,只下意识将揣着的手松了松,眼中的疑虑稍退,换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松动。
而当“季家速食店”几个字落下时,年轻吏员那边顿时起了一阵不小的骚动。几个平日就常去那儿解决午饭的年轻人忍不住交头接耳,面露喜色。
“竟是季家食店?他家的红烧肉和糖醋排骨可是一绝!”
“是啊,干净又便宜,我晌午十顿有八顿在那儿!”
“这下好了,券若能用,午饭岂不省了大钱?”
议论声渐大,透着惊喜与期待,与前一刻的沉闷忧虑截然不同。
周彦辰轻咳一声,抬手示意:“肃静!”
他详细说明了每张券的面值、使用规矩和可用店铺,最后抬高声调,“此非白条!乃官府以信誉为担保之凭证。开春税银一到,即刻兑付各店现钱,持券者权益绝不受损!”
同时,第一批制作好的“丰年券”也当场按等级职务发放了下去。当精美的桑皮纸券拿到手中,感受到那扎实的质感,看到清晰的官印和吉祥的图案,不少人的心稍稍安定了一些。
苏木捏着那几张扎实的桑皮纸券,心里仍有些七上八下。他决定趁下衙,先去试试。
走进云酥坊,伙计一见他手中的券,顿时笑脸相迎:“官爷您来啦!要酥糖是吧?咱掌柜特意交代,持券来的大人,另送两块桂花糕呢!”
苏木一愣,还没回过神,手里已多了一包点心和赠品。
他又转到郑记肉铺。郑屠户验了验券上的官印,哈哈大笑:“好说!官爷要多少?”手起刀落,便是一刀沉甸甸的五花肉,肥瘦相间,分量实在。
最后他走进丰泰粮行。掌柜亲自迎上来,不仅称足了白面,还热络地问:“家里有老人孩子不?捎点杂粮回去,易克化,营养也好!”
苏木提着满手年货推开家门时,母亲看见那袋以往过年才舍得买一点的细白面,几乎说不出话。
“这……这都是衙门发的?”
他笑着将“丰年券”一事细细道来,最后挠头说:“娘,虽不是铜钱,但这些东西实实在在,能吃饱能穿暖,我觉得……挺好。”
那晚,苏家厨房里炖肉的香气飘出老远,引来邻居探头羡慕。
饭桌上,热腾腾的红烧肉油亮香浓,母亲眉头舒展。苏木心里暖融融的——这纸券或许不如钱方便,但它换来的,却是最实在的温饱。
没过几天,衙门里的氛围悄悄变了。
“你换了啥?我家里换了米和油,还扯了块布!”
“云酥坊的桂花糕是真不错,之前只是听说,这次终于尝到了!”
“郑屠户这次给的肉特实在,一看我是拿券兑换的,客客气气的!”
那些早先的疑虑和抱怨,渐渐被实实在在的收获压了下去。“丰年券”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赢得了人心——再怎么说,有这个券,年关总算宽裕了些。
后堂里,郝知县听着主簿汇报,这几日非但没人闹事,吏役办事反倒更卖力了。他捋须微笑,心中大石落地。用极小成本和未来的钱,不仅没惹出乱子,还为他搏了个体恤下属的好名声。
他心中对提出此策的周彦辰和背后那个机敏的季家丫头,赏识之情又添了十分。
而对季知棠和一众商户来说,这看似“赊账”的生意,实则稳赚不赔。
姚小星一边打菜一边笑着说:“这几日来兑券的官爷一个接一个,咱们日常准备的饭菜都快不够卖啦!”
云酥坊的掌柜也满面春风:“当初还有些怕收不回本,如今看,名气打出去了,客流翻了几番!福源斋现在后悔都来不及喽!”
待到转年一月,春风尚未拂过鄞县墙头,但市舶司的关税银子却比往年更晚地解送到了县衙银库。不少地方县的吏役们年底时叫苦连天,而鄞县没有丝毫影响。
周彦辰亲自带队,捧着整匣的银两,依序前往各家参与的商铺结算第一批“丰年券”。
云酥坊的掌柜接过银两,脸上的笑意藏都藏不住。郑记肉铺的郑屠户声如洪钟,恨不得全街坊都听见衙门来给他老郑结现钱了。丰泰粮行的掌柜则再三躬身,谢了又谢,说往后官爷们来采买定给最实惠的价。
几家欢喜间,唯福源斋的胡掌柜站在自家堂前,望着对面络绎不绝的客人,脸上青白交错,心中悔意翻涌——当初一念之差,竟将送上门的招牌推给了对家。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一张“丰年券”,确如投入湖心的石子,激荡开重重涟漪。化解了一场年关危机,令衙门吏役、合作商户、县衙主官乃至整个鄞县市井皆有所获。
喜欢穿越后,我开了一家小食铺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穿越后,我开了一家小食铺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