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诺话音落下,台下齐刷刷举手,那争先恐后的架势,真像是课堂上积极提问的学生。
王一诺随手点了一个靠近前排的工程师。
被点中的员工连忙起身,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话筒,语气带着恭敬:
“二王总,我想请教一下,关于尊剑S800的热管理系统。
尤其是在极端环境下的散热效率和电池温控稳定性,您怎么看?
我们未来自研的车型是否需要在这方面进行特别优化?”
问题相当专业,直指电动车的一个核心痛点。
王一诺想都没想,脱口而出:
“尊剑S800用的还是上一代的液冷叠加风冷方案,极端环境下,尤其是高负载持续爬坡或者极寒天气快充,散热效率确实会打折扣,电池活性管理也不够精细。”
他语速平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
“我们自研的车型,热管理系统必须重构。
我的思路是,采用分区独立液冷循环,配合智能变频压缩机,实现电驱、电池包、座舱三者的热量协同管理。
简单说,就是让系统的废热为电池包保温,或者在座舱需要制冷时,优先将热量导向更需要散热的部位……”
他不仅精准指出了尊剑S800的不足,更在短短几句话内,勾勒出一个更为高效、智能的优化方案框架,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台下不少人听得眼睛发亮,纷纷低头记录。
接着,王一诺又快速而精准地回答了另外两人的提问,涉及空气悬挂调校和电控系统响应逻辑。
他抬手看了眼时间,见已接近五点,便清了清嗓子,将话题拉回整体战略。
“好了,技术问题我们后续可以慢慢深入探讨。
这里,我再次强调一下我们隼辇科技现阶段的战略重心——”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语气严肃起来: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造一款安全、实用、耐操、便宜的智能汽车!
在座的各位,包括我在内,说实话,都是新手。
所以,我们第一步,就是拆!
把市面上能买到的、有代表性的新能源车,全都给我买回来。
拆透了!吃透了!”
“在充分消化、吸收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再进行我们的自主设计和制造,目标是——造出我们的第一款智能汽车!”
他略微停顿,声音陡然拔高:
“这里,我传达一下大老板的要求!”
整个大教室瞬间安静下来,落针可闻。
“大老板给我们的目标是——”
王一诺一字一顿,“一年之内,烧掉一百个亿!完成核心技术积累的同时,完成我们第一款智能汽车量产前的所有工作。”
“一百亿!”
“一年!”
“烧……烧一百亿造车?”
……
台下四百多号人瞬间哗然,惊呼声、抽气声此起彼伏。
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难以置信。
有人震惊于隼辇科技作为初创公司竟有如此恐怖的烧钱魄力;
有人觉得一年时间太过仓促,简直是天方夜谭;
更有了解行业的人暗自摇头,想起了那个着名的前车之鉴——
大麦汽车,三年投入超过百亿,结果呢?车没造好,反而陷入各种泥潭,问题层出不穷。
在场绝大多数人,内心其实并不看好。
烧钱快,不代表就能成功,造车的坑,实在太多了!
王一诺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他双手向下虚按,待喧闹声稍歇,脸上露出一丝看似轻松的笑容:
“我知道大家在想什么,觉得不可能,觉得我们在吹牛,或者步大麦的后尘,对吧?”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务实而直接:
“但我请大家搞清楚一点!
我们造的第一款车,核心难点只有一个——智能驾驶系统!
除此之外,什么底盘、车身、三电系统……
我们统统采用市面上最成熟、最稳定的方案和技术!”
“说句不好听的,在机械层面,我们就是搞组装的!
至于智驾系统,市面上开源方案和可借鉴的架构很多,我们的起点比几年前那些从零开始的厂商高太多了!
开发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他环视众人,眼神锐利:
“所以,一年时间,一百亿,集中力量攻破智驾堡垒,整合成熟供应链,完全有可能造出我们的第一款智能汽车!”
见台下众人眼神闪烁,似乎还在权衡,王一诺笑了笑,又抛出一颗定心丸:
“哦,忘了说最关键的一点——这一百亿,是纯研发费用!
不包括工厂建设,也不包括供应链搭建!
如果这一百亿烧完了,项目还没成……”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种背靠大树的从容:
“我还能去找大老板要!
所以,你们不用给我省钱,只需要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别特么给我花在刀背上就行!”
“轰——!”
这话如同点燃了炸药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