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麓灵脉支线的晨雾如轻纱裹着湿冷的灵脉气,林间露水滴落在灵脉草叶片上,折射出细碎的光。第六代弟子清瑶、砚辰、风翎额角还沾着汗珠,半个时辰前刚按《灵脉守护传承录》注解化解的灰黑色寒淤,此刻竟在感知仪屏幕上重新凝聚,边缘缠绕着淡紫光晕,如同凝血般顽固,灵脉气流动愈发滞涩,仿佛被无形屏障堵住。
“怎么会这样?”清瑶攥着灵汐前辈亲授的感知仪,机身留着历代传承的温润触感,指尖因用力泛白,指节几乎嵌进金属外壳纹路,“按3:2:4精准配比了阳草药剂,六角阵也严格照星燃前辈示意图布设,每块阵石的倾斜角度、间距都量了三遍,误差绝对没超一寸!”
砚辰蹲在最外侧阵石旁,指尖抚过被灵脉气浸润发亮的石面,星燃前辈刻下的简化阵纹仍清晰可辨。他眉头紧锁,取出软尺再次丈量阵石间距,丝线般的软尺绷得笔直:“阵纹能量流转顺畅,无偏移;药剂融合度也达标,注入时明明见灵脉气顺脉络流动,怎会复现?”起身望向林间深处,古松粗壮根系旁竟渗出蛛网状黑丝,沾在指尖带着腐浊凉意,与灵脉气的温润截然不同。
风翎捧着《灵脉守护传承录》,书页在晨风中轻翻,停在灵汐前辈的注解页——上面还留着当年不小心蹭到的淡橙色药渍,旁侧瑾禾导师补注的“传承需活变,遇异则调”八字,墨色温润却力道十足。她指尖反复摩挲这行小字,忽然眼前一亮:“瑾禾导师特意强调,不能只照搬注解!西岭是集中型寒淤,核心单一;南麓淤堵分散成三处,还掺了这黑丝般的异物,根本不是同一种情况!”
三人围拢看着感知仪上拆分的三个淤堵点位,每个点位都裹着紫晕,黑丝交织缠绕,一时焦灼无措。林间只剩晨雾流动的轻响,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就在这时,清瑶腰间的传讯符亮起柔和蓝光,灵汐导师温润沉稳的声音透过符纸传来,如甘霖浇灭焦躁:“南麓灵脉气有异常波动,是不是遇到新问题了?”
“灵汐导师!”清瑶像是抓到救命稻草,声音难掩急切,“我们按传承录注解化解了寒淤,可半个时辰后就复现了,还带着腐浊气息,古松根旁渗出了黑丝!”
“我即刻过来。”灵汐的声音毫无慌乱,却透着安心的力量。
半个时辰后,灵汐的身影出现在林间小径。她身着月白色导师袍,腰间系着灵脉兽皮封面的传承录原版,步履轻缓沉稳。刚踏入林区,便停下脚步鼻翼微动——空气中除了灵脉气的温润,还夹杂着极淡的腐浊味,与当年石砚导师提及的“废弃矿道浊气”极为相似。
“随我来。”灵汐转身走向古松,清瑶三人立刻跟上。她蹲下身,指尖凝聚一缕微弱灵脉气,轻轻拨开表层土壤,黑丝般的浊流果然顺着灵脉走向蔓延,与重新凝聚的寒淤交织,形成诡异的“双浊”形态,触之冰凉刺骨,还带着一丝侵蚀灵脉的霸道。
“这不是单纯的寒淤,是‘双浊淤堵’。”灵汐指着黑丝浊流,声音清晰笃定,“南麓支线东侧有段废弃矿道,是百年前石砚导师负责矿脉维护时封闭的。当年封矿残留了少量浊气,与南麓冬季寒凝之气交织,便形成了这种复合型淤堵。你们只解了寒淤,未清浊气,浊气会重新吸附寒凝,自然会复现。”
砚辰恍然大悟,拍了下额头:“难怪药剂只起了一半作用!我们光顾着按注解操作,忘了观察现场差异!”
“那要不要回学堂取专门的净浊药剂?”清瑶急切追问。
灵汐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翻开传承录原版,指尖落在苏禾前辈的朱笔批注上,墨迹依旧鲜亮:“苏禾前辈说‘对症中和’,秦霜前辈讲‘顺脉引流’。传承录的注解是死的,但前辈们的思路是活的。”她抬眼看向风翎,“你说说,浊气的特性是什么?”
风翎立刻回忆课堂内容,语速飞快却条理清晰:“浊气重浊下沉,遇阳则凝,畏惧净浊类灵草,且会顺着灵脉缝隙蔓延,难以彻底清除。”
“寒淤需阳散,浊气需净解,两者交织,便要‘分而治之’。”灵汐点头,目光扫过三人,“南麓有什么本土灵草是温性且能净浊的?”
“净浊草!”清瑶和砚辰异口同声喊道。清瑶补充:“南麓林间随处可见,叶片翠绿、茎秆带白霜,能吸附浊气且不损伤灵脉本源!”
砚辰盯着地上的阵石,忽然有了想法:“六角阵针对集中型淤堵设计,如今淤堵分散,不如改成双环阵——外环顺脉引流,稳住灵脉气;内环专门锁定浊气,避免扩散,这样就能精准发力!”
风翎握着感知仪,屏幕上的紫晕愈发清晰:“我可用感知仪做三次扫描,取平均值拆分淤堵点位,标记出每个点位的寒淤核心与浊气核心,让药剂精准注入,不浪费药效!”
灵汐看着三人眼中重燃的光芒,嘴角泛起欣慰浅笑:“就按你们的想法试,我来稳住灵脉气,避免调整过程中淤堵扩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