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90章 艾火暖寒骨

跟着爷爷学中医 第90章 艾火暖寒骨

作者:中医自己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4 20:38:53

霜降过后,风里带了刺。陈砚之刚把药铺的铜炉点上,燃了些苍术祛潮,就听见门口传来熟悉的咳嗽声——是北村的姜老汉,裹着件打补丁的棉袄,手里拎着个布包,一步一挪地蹭进来。

“小陈大夫,这天儿一冷,我这老寒腿就跟我较劲。”姜老汉往炉边凑了凑,棉袄上沾着的霜花遇热化成水,在布面上洇出深色的印子。他掀起裤腿,膝盖肿得像个紫茄子,皮肤发亮,一按一个坑,半天弹不起来。

陈砚之蹲下身,指尖触到他的膝盖,冰得像块铁。“夜里疼得厉害?”

“厉害!”姜老汉往炉边挪了挪脚,“后半夜能疼醒,抱着膝盖坐到天亮,被窝里焐不热。”他说话时带着颤音,牙床打颤的声音混在咳嗽里。

陈砚之让他伸出手,舌苔白腻得像涂了层米糊,搭脉时脉沉得像坠了铅,按下去软得没力气。“您这是寒湿入骨了,光喝药不够,得用艾灸透透。”

他从药柜里翻出个粗瓷罐,里面装着陈年的艾绒,灰绿色,带着股陈香。“这艾绒是三年前收的,火力绵,能往骨头缝里钻。”陈砚之取来几根艾条,用火柴点燃,橘红色的火苗跳了跳,冒出淡青色的烟,混着铜炉里的苍术香,在屋里漫开。

姜老汉有点发怵:“这玩意儿烫不烫?我前几年在镇上试过,燎得慌。”

“我给您隔着姜片灸,不烫。”陈砚之取了片厚实的生姜,切成半分厚的片,用针在上面扎了些小眼,敷在姜老汉的膝盖上,再把点燃的艾条悬在姜片上方,离皮肤寸许。“您觉得温乎就行,烫了就说。”

艾火慢慢舔着姜片,姜汁混着艾烟的热气往肉里渗。姜老汉起初还紧绷着腿,片刻后松了劲:“舒坦……像有股热流往骨头里钻。”他的额头渗出细汗,脸色比刚才活泛了些。

陈砚之边灸边说:“这叫隔姜灸,生姜能散寒,艾绒能温通,俩搭着用,比单用药汤来得快。”他又取来些独活、牛膝,包成小包,“回去用这药煮水,先熏后泡,水温别太高,以不烫皮肤为度,泡到微微出汗就停。”

姜老汉灸完腿,试着弯了弯膝盖,“没刚才那么僵了。”他从布包里掏出几个烤红薯,黑黢黢的,还冒着热气,“给你爷爷尝尝,我家老婆子烤的,甜得很。”

送走姜老汉,药铺的门被风撞开,卷进几片枯叶。进来的是个年轻媳妇,怀里抱着个襁褓,孩子在里面哼哼唧唧的,小脸冻得通红。“大夫,娃这几天总哭,夜里哭得更凶,奶也不吃。”媳妇的鼻尖冻得通红,说话时带着哭腔。

陈砚之解开襁褓,婴儿的小脚丫冰凉,攥着小拳头,肚子鼓鼓的。“是不是给娃穿太多了?”他摸了摸婴儿的后颈,潮乎乎的。

“村里老人说,娃不怕冻就怕热,我给裹了三层棉花。”媳妇抹了把泪。

陈砚之看婴儿的舌苔白厚,像积了层霜,又摸了摸他的肚子,硬得像个小皮球。“这是积着了,热不透气。”他取来艾条,在婴儿的肚脐上方悬灸,离得极远,只让艾烟轻轻拂过。“这叫温和灸,能帮娃消消食,您看他眉头松了吧?”

果然,婴儿的哭声小了些,小嘴巴开始咂巴。“回去别裹那么厚,孩子火力壮,比大人少穿一件正好。”陈砚之开了点消食的药粉,“混在奶里喂,一天三次,别多了。”

媳妇走后,爷爷从里屋出来,手里拿着个竹制的艾灸盒。“刚才给姜老汉灸的时候,艾条离姜片再近一分就好了。”爷爷把艾灸盒放在桌上,“他那寒气重,得让热力透得深些,隔着姜片也烫不着。”

陈砚之点头:“下次我试试。”他想起去年给李奶奶灸腰,艾条离得太近,燎了个小水泡,爷爷当时没说啥,只是默默给李奶奶涂了点烫伤膏,过后才说:“灸法讲究‘温而不烫’,太急了反而坏事。”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在地上投下格子影。药铺里来了个穿蓝布衫的姑娘,梳着两条辫子,脸色白得像纸,嘴唇却有点发紫。“大夫,我这手脚总冰凉,冬天被窝里焐一夜也不热。”她说话时把手往袖口里缩了缩。

陈砚之看她舌苔淡白,搭脉时脉细得像头发丝,按下去没力气。“来月经时疼不疼?”

姑娘脸一红:“疼,腰也酸,得用热水袋捂着才好些。”

“这是宫寒。”陈砚之取来艾条和艾灸盒,“我给您灸灸关元穴,这穴能温丹田,您自己回去也能灸,用这盒子,方便。”他把艾灸盒绑在姑娘的小腹上,点燃艾绒放进去,“觉得热了就调大调风的口,别闷着。”

姑娘灸了片刻,脸颊泛起红晕:“真暖和,好像有股热流往腿上走。”

“这就是艾的好处,能行气活血。”陈砚之开了些当归、益母草,“回去跟红糖一起煮,月经前喝,连着喝三天,比光灸管用。”

傍晚收摊时,最后来的是西巷的王婆婆,手里拎着篮刚挖的荠菜。“砚之,给你送点荠菜,包饺子吃。”她的气色比上次好多了,上次来的时候,喘得直不起腰,用了陈砚之的方子,又灸了几回火,现在走路都稳当。

“婆婆,您这喘见好?”

“好多了!”王婆婆笑着说,“夜里能躺平了,就是还有点痰。”她指了指自己的胸口,“你爷爷教我灸膻中穴,说能化痰,我天天灸,还真管用。”

陈砚之望着窗外渐沉的夕阳,药铺里的艾香还没散,混着铜炉里的苍术味,暖融融的。他想起爷爷说的“艾灸之妙,在于温通”,就像这寒天里的炉火,不用猛烧,却能一点点焐热冻透的骨头。

收拾药材时,陈砚之发现艾绒用得快见底了。他想起后山的艾草该收了,明天得抽时间去割些,晾晒干透,存起来明年用。爷爷说过,好艾得经三晒三晾,就像好大夫得经千锤百炼,急不得,躁不得,得慢慢熬。

锁门时,风里的寒意更重了,陈砚之裹紧了棉袄,却觉得心里暖烘烘的。药铺里的艾火虽熄了,那点暖意却像种在了心里,知道明天开门,又会有等着被温暖的病痛,等着他用这草木的微火,一点点焐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