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82章 四诊合参,脉证相应

跟着爷爷学中医 第82章 四诊合参,脉证相应

作者:中医自己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4 20:38:53

晨露还凝在药圃的马齿苋叶上时,葆仁堂的门板刚卸下一半,就迎来了第一个病人。是西巷的王奶奶,由孙子扶着,佝偻着背,咳嗽声像破旧的风箱,每一声都扯得满脸通红。

“小陈大夫,”王奶奶喘着气,枯瘦的手紧紧攥着孙子的胳膊,“这阵子总咳,夜里躺不平,一躺下就像有东西堵着嗓子眼(闻诊:听声音)。”她的声音嘶哑,带着浓浓的痰音。

陈砚之上前一步,先看了看王奶奶的面色——两颊泛着不正常的潮红,嘴唇却有些发紫(望诊:望神色形态)。他伸手探了探王奶奶的额头,不烫,又翻开她的眼睑,结膜有些充血。“奶奶,您伸舌头我看看。”

王奶奶费力地张开嘴,舌体胖大,边缘有明显的齿痕,舌苔白腻中带着点黄,像一层发潮的棉絮(望诊:望舌)。

“痰是什么颜色?带血吗?”陈砚之轻声问(问诊)。

“白泡泡痰,有时候带点黄,没血,就是黏得很,咳半天咳不出来。”王奶奶的孙子在一旁补充。

陈砚之让王奶奶伸出手腕,指尖轻搭在寸关尺三部。指尖下的脉象浮而滑,像按在滚动的珠子上,节奏还算匀,但重按下去就显得没什么力气(切诊:脉诊)。他沉吟片刻:“您这是痰湿阻肺,郁久有点化热了。躺不平是痰堵在气管里,气不顺。”

他提笔开方,一边写一边解释:“望您面色潮红、舌苔黄腻,是有热;闻您咳嗽声重、痰音浓,是痰湿;问您痰黏难咳、卧不安,合证;切您脉浮滑,浮主表,滑主痰,正好对得上。”方子上写着: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6克(三子养亲汤),加黄芩6克清余热,茯苓12克健脾化痰。

王奶奶刚走,卖豆腐的张叔就捂着肚子冲了进来,额头上全是冷汗,脸色煞白(望诊)。“小陈大夫,肚子疼得钻心,早上吃了块隔夜的豆腐,现在又吐又泻(问诊)。”他说话时气息急促,带着酸腐的气味(闻诊)。

陈砚之看他舌质红,苔厚腻发黄(望舌),再搭脉——脉滑而数,像珠子在盘子里乱滚,又快又急(切诊)。“这是饮食积滞,化了热。您看,望您面白冷汗是急症,闻您口气酸腐是食积,问您吃了隔夜食、吐泻并作,切您脉滑数,滑主积,数主热,四诊合起来,就是食积化热,得用枳实导滞丸加减。”他在方子里加了黄连,“这味药能清胃肠的热,跟您的脉证对得上。”

中午时,邻村的李大姐抱着孩子进来,那孩子约莫五岁,脸蛋通红,小手滚烫(望诊),哭起来声音嘶哑,喉咙里像有拉锯声(闻诊)。“大夫,孩子烧了一天了,说喉咙疼,不肯吃饭(问诊)。”

陈砚之让孩子张开嘴,看见咽喉红肿,都起了小白泡(望诊)。搭脉时,孩子的脉浮数,像小珠子蹦得飞快(切诊)。“这是风热犯喉,您看孩子面红、喉肿是热,咳嗽声哑是风邪带热伤了津液,脉浮数正好是风热在表的证。”他开了银翘散,加射干、牛蒡子利咽,叮嘱:“方子里银花、连翘清表热,跟他脉浮数对得上;射干针对喉咙肿,应了望诊的喉痹。”

下午来的是个年轻小伙,说自己总觉得累,上二楼都喘,脸色苍白,嘴唇没血色(望诊),说话有气无力(闻诊)。“吃饭也没胃口,大便总不成形(问诊)。”陈砚之看他舌淡苔白(望舌),脉摸起来细而弱,像一条细线,重按几乎摸不到(切诊)。“您这是气血两虚,望您面白唇淡是血虚,闻您声低是气虚,问您乏力便溏是脾虚,切您脉细弱,细主血少,弱主气虚,全合上了。”方子用了八珍汤,补气又补血。

夕阳斜照进诊室时,爷爷背着手走了进来,看了看陈砚之写的脉案,上面每一条都记着“望:……闻:……问:……切:……”,字迹工整。“不错,”爷爷难得点头,“你现在明白为啥四诊不能偏废了吧?单看脉滑,可能是痰,也可能是食积,也可能是孕脉,得结合望闻问,才能定准。就像看河,望水流急缓,闻水声清浊,问源头深浅,再摸河床软硬,才能知道水情。”

陈砚之望着窗外,药圃里的紫苏在风中摇,叶片正面青、背面紫,就像病人的证,得面面俱到才能看清。他想起今天的几个病例,王奶奶的痰湿脉浮滑配苔腻,张叔的食积脉滑数合口气酸腐,孩子的风热脉浮数应喉肿——可不就像爷爷说的,四诊合参,才能让方子准得像长了眼睛?

他提笔在脉案最后补了句:“望闻问切,如春夏秋冬,缺一不成岁;脉证相应,似榫卯相扣,差一丝不合。”晚风从窗缝钻进来,吹得墨迹微微发颤,却吹不散字里的笃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