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81章 脉诊要诀,浮沉之间见阴阳

诊室的油灯刚点上,灯芯爆出个火星,爷爷放下手里的《脉经》,看着正在整理脉案的陈砚之:“问诊练得差不多了,该好好磨磨脉诊了。”

陈砚之抬起头,指尖还沾着墨迹:“爷爷,学校里学的《濒湖脉诀》我背得熟,‘浮脉为阳表病居,迟脉虚寒数脉热……’”

“背得熟不代表摸得准。”爷爷打断他,从怀里摸出个布包,里面是个脉枕,枕面上的棉布磨得发亮,“你说说,浮脉主表,沉脉主里,这没错。可同一个浮脉,有浮而有力,有浮而无力,前者是表实,后者是表虚,治法差着十万八千里。”

他让陈砚之伸出手,自己的食指、中指、无名指搭在他的腕上:“你感受下,这是你的脉,平和有力。再想想张婶那天的脉,浮而濡,像按在水里的棉花,那是表虚夹湿,得用黄芪固表,不能光用解表药。”

陈砚之凝神回忆,张婶的脉确实软得像没根,当时只当是浮脉主表,没细究“有力无力”,现在想来,难怪爷爷在她的方子里加了黄芪。

“脉诊的大道,就八个字: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爷爷收回手,烟杆在桌角磕了磕,“浮沉辨表里,迟数辨寒热,有力无力辨虚实,再合着脉的粗细、软硬,就能定阴阳。你看这灯芯,火苗旺是实热,火苗弱是虚热,道理是一样的。”

正说着,门帘被掀开,卖菜的刘婶抱着个南瓜进来:“小陈大夫,我这两天总觉得身上沉,头也晕(问头身),吃不下饭(问饮食)。”

陈砚之先按“十问歌”问了寒热——不怕冷也不怕热;问了二便——大便溏,小便清长。然后示意她伸手,三指搭在腕上,指尖下的脉像踩在棉花上,浮而无力,按下去更软。

“是脾虚湿盛。”陈砚之肯定地说,提笔写方:茯苓15克、白术10克、党参10克、炙甘草5克、陈皮6克。

爷爷在一旁搭了搭脉,点点头:“脉浮而濡,确实是湿邪困脾,方子对路。党参用12克吧,她这脉虚得厉害,得多补点气。”

刘婶走后,爷爷说:“你看,脉浮主湿在表,濡主脾虚,合起来就是脾虚生湿,这就是‘脉证合参’。”

第二个进来的是东巷的赵大哥,捂着心口说:“大夫,我这心总突突跳(问头身),夜里睡不着(问睡眠),一着急更厉害(问因)。”

陈砚之问诊得知,他怕热,口干,小便黄(问便)。搭脉时,指尖下的脉跳得又快又急,像打鼓似的,数了数,一分钟得有九十下。“这是数脉,主热,您这是心火偏旺。”他写下“朱砂安神丸”的方子,加了莲子心。

爷爷摸了摸脉,补充道:“脉数而有力,是实热,莲子心用3克就行,别太多,苦寒伤胃。”

日头偏西时,进来个老太太,咳嗽得直弯腰,痰黄带血(问痰)。陈砚之问诊后,搭她的脉,脉浮而数,像按在绷紧的琴弦上,又快又硬。

“是风热犯肺,热伤血络。”他写下:桑叶10克、菊花10克、杏仁10克、连翘10克、生地黄15克、白茅根20克。

爷爷搭完脉,在“生地黄”旁改了个“12克”:“老太太年纪大了,脉虽数但根有点虚,生地别用太多,免得碍胃。”

送走老太太,爷爷看着陈砚之写的脉案,上面记着“刘婶:脉浮濡——脾虚湿盛;赵大哥:脉数有力——心火亢盛;老太太:脉浮数——风热犯肺”,字迹工工整整。

“不错,”爷爷难得露出笑意,“知道把脉象和症状合起来看,没犯‘舍证从脉’的错。你记着,脉是船,证是水,船得跟着水走,不能反过来。”

陈砚之望着油灯下的脉枕,忽然觉得那些曾经让他头疼的“二十八脉”,好像有了章法。浮脉不是简单的“表病”,得看有力无力;数脉也不只是“热证”,得看是实热还是虚热。就像爷爷说的,大道至简,抓住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八个字,再复杂的脉也能摸出底细。

他给脉枕换了块新棉布,心想明天再来病人,他不仅要问得细,更要摸得准,让每个方子都踩着脉证的点子走,就像船行水道,稳稳当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