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430章 寒邪化热

跟着爷爷学中医 第430章 寒邪化热

作者:中医自己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4 20:38:53

腊月的风裹着雪沫子,打在葆仁堂的窗纸上噼啪响。陈砚之正用毛笔在医案上记录,笔尖悬在“寒邪化热”四个字上,忽然抬头对林薇笑:“你闻,张大爷家的煤烟味儿飘过来了,怕是又忘了捅烟囱。”

林薇刚把新熬的冻疮膏装进瓷盒,闻言往窗外瞥了眼:“昨儿刚提醒过,老人家就是记性差。”她拿起块膏体凑到鼻尖闻了闻,“这膏子里加了辣椒酊,比去年的劲儿大,刚才给李婶试了试,她说贴上去火辣辣的,正好抵得住这风雪。”

“辣椒酊得用50度以上的酒泡才出劲儿,”陈砚之放下笔,“你去年用低度酒,效果差了一半。今年这颜色红得发亮,准是泡透了。”

话音未落,门帘被“呼”地撞开,张大爷的孙子扶着老人闯进来。张大爷裹着件旧军大衣,脸色红得发紫,一进门就扯开领口直喘气:“小陈大夫,我这嗓子像吞了火炭,咳得胸口疼,还一个劲儿出汗!”

陈砚之赶紧把老人扶到炉边,伸手摸了摸他的额头,又探了探后背:“额头烫得像烙铁,后背却湿得能拧出水——这是寒邪入里化热了。”他掀开老人的手腕搭脉,指尖下的脉搏又快又有力,像擂鼓似的,“脉洪数,舌红苔黄燥,您这是昨天受了寒,今儿又着了热,寒包火裹在里头了。”

林薇端来杯凉白开:“大爷先喝点水,慢点咽。”她看着老人把水一饮而尽,又问,“您是不是早上喝了姜糖水,还盖着厚被子捂汗?”

“是!”张大爷抹了把汗,“我寻思着发发汗就好了,结果越捂越热,痰也变成黄的了,黏得像胶水!”

“这就错了,”陈砚之拿起笔,“您这寒邪已经化热,再用姜糖水捂汗,就像给火上浇油。我给您开个麻杏石甘汤,麻黄三钱,生石膏一两,杏仁五钱,甘草二钱——麻黄能解表散寒,石膏能清里热,一表一里,正好把这股邪火透出去。”

他顿了顿,又在药方上添了“桔梗三钱,芦根五钱”:“桔梗能宣肺止咳,您不是说咳得胸口疼吗?芦根能生津止渴,您这舌苔燥成这样,得先把津液补回来。煎药时注意,麻黄要先煎五分钟,撇去浮沫,不然喝了心慌;石膏得打碎了下锅,煮的时间长点,药效才能出来。”

林薇已经把膏药烤软,摊在纱布上:“大爷,这次的膏药跟上次不一样,加了黄芩和连翘,都是清热的。您看,颜色发绿,那是加了青黛粉,能凉血,您痰里不是带点黄血丝吗?这药正好能治。”她把膏药往老人后背的肺俞穴上一贴,用掌心轻轻按实,“贴这儿,药劲儿顺着穴位往肺里走,比光喝药来得快。”

张大爷的孙子在旁边记着:“大夫,这药得煎几次?我爷眼神不好,总记混时辰。”

“煎两次,”陈砚之把药方递过去,“第一次煎20分钟,第二次15分钟,两次的药汁混在一起,分三次喝,别放糖,甜的生痰。喝完别再盖厚被子了,穿件单衣在屋里待着就行,让汗慢慢出,别出得太猛。”

送走张大爷,林薇刚把膏药收拾好,门帘又动了,进来个穿羽绒服的年轻姑娘,捂着肚子蹲在地上:“陈大夫,我这肚子拧着疼,还一个劲儿跑厕所,早上到现在拉了五六次了,全是稀水!”

陈砚之上前扶她坐下,见姑娘脸色发白,嘴唇发绀,赶紧问:“是不是吃了啥不干净的?昨儿晚上是不是吃了火锅?”

“是!”姑娘疼得直咧嘴,“跟朋友吃了麻辣火锅,还喝了冰啤酒,今早上就成这样了!”

林薇凑过来看了看:“舌苔黄腻,脉滑数,是湿热泄泻。你看她手捂着的地方,是脐周,一阵一阵地疼,正是湿热阻滞肠道的毛病。”

“没错,”陈砚之拿起笔,“我给您开个葛根芩连汤,葛根五钱,黄芩三钱,黄连二钱,甘草二钱——葛根能升阳止泻,黄芩、黄连能清热燥湿,正好对付您这吃了辛辣又喝冰的毛病。再加木香三钱,槟榔三钱,理气止痛,您不是说肚子疼得厉害吗?这俩药能把肠道里的气滞通开。”

他把药方推过去:“煎药时别煮太久,15分钟就行,不然黄芩、黄连的苦寒劲儿就太冲了。喝完药别吃油腻的,喝点小米粥就行,让肠道歇歇。”

姑娘有点着急:“我下午还得上班呢,这药能快点见效吗?”

“能,”林薇笑着说,“我再给您配点黄连素片,中西结合,好得快。记得多喝淡盐水,您拉了这么多次,别脱水了。”

姑娘道谢走了,爷爷从里屋出来,手里捏着本《伤寒论》:“刚才那麻杏石甘汤,石膏的量是不是大了点?老人年纪大了,别太寒凉伤了脾胃。”

陈砚之点头:“我也想着呢,所以加了甘草调和,还让他分三次喝,就是怕伤了正气。”

林薇正在给膏药贴标签,闻言笑道:“爷爷您不知道,刚才张大爷说他总想吃冰西瓜,这热邪够盛的,不多用点石膏压不住。”

“那也得注意,”爷爷翻到麻杏石甘汤那页,“你看这方子,麻黄和石膏的比例是1:3,你开的是1:3还多点,虽然对症,但喝完最好让他喝点小米粥,护住脾胃。”

陈砚之应着,忽然想起什么:“对了,早上那个拉肚子的姑娘,您说要不要加味茯苓?她是不是有点脾虚?”

“可以加三钱,”爷爷点头,“茯苓能健脾渗湿,既止泻又不伤正气,正好。”

林薇把贴好标签的膏药摆进药柜,忽然笑了:“这腊月天,又是寒又是热的,病人也跟着遭罪。等过了年,天暖和了,就好利索了。”

陈砚之看着窗外的雪,也笑了:“可不是嘛,这冬天的病就像这天气,忽冷忽热的,辨证稍差点就错了。咱们得更细心点,别让病人白受罪。”

炉火烧得更旺了,把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忽长忽短。药香混着炭火气漫开来,裹住了窗外的风雪,也裹住了葆仁堂里踏实的暖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