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424章 固本培元

跟着爷爷学中医 第424章 固本培元

作者:中医自己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4 20:38:53

大寒的清晨,葆仁堂的屋檐挂着冰棱,像串晶莹的玉坠。陈砚之蹲在青石台前,正用铜杵碾着党参,粉末簌簌落在白纸上,混着黄芪的甜香,在暖融融的屋里漫开。林薇坐在药柜前翻医案,忽然抬头笑:“砚之,你看这则‘虚劳’的医案,用黄芪配当归,气血双补,咱们昨天那个病人不就是这情况?”

陈砚之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药粉:“可不是嘛,周大爷刚出院,化疗后虚得连筷子都拿不稳,正是气血两虚。”他凑过去看医案,“这方子用黄芪五钱、当归二钱,黄芪量大于当归,就是‘气能生血’的道理,补气为主,补血为辅,才不容易滞腻。”

话音未落,门帘被“呼”地推开,周大爷的儿子扶着老人进来。老爷子裹着件厚厚的羽绒服,脸色白得像纸,嘴唇一点血色没有,一进门就喘:“小陈大夫,我这身子骨怕是熬不过这个冬天了,吃啥都没味儿,夜里还总出汗……”

陈砚之赶紧扶老人坐近炭盆,又往盆里添了块银丝炭:“大爷别胡思乱想,我这就给您调调方子。”他掀开老人的手腕搭脉,指尖下的脉搏弱得几乎摸不着,“脉细弱,舌淡苔白,是化疗伤了气血,得像给庄稼施肥,一点点补起来,急不得。”

林薇端来碗参汤:“大爷先喝点这个,我用新开的野山参炖的,就放了点冰糖,您尝尝。”她用小勺喂老人喝了两口,“这参是长白山来的,您看这参须,密得像胡子,补元气的劲儿足着呢。”

“还是小林姑娘心细,”周大爷叹了口气,“在医院输了那么多液,也没这碗汤舒坦。”

“输液快,但补气血还得靠慢慢调理,”陈砚之拿起笔,“我给您开个八珍汤加减,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这是四君子汤,补气的;再加当归、熟地、白芍、川芎,四物汤,补血的。合在一起,气血双补,就像给您这棵老树培土浇水,根扎稳了,才能发新芽。”

他顿了顿,又指着药方:“您胃里胀,我加了点陈皮和砂仁,理气开胃,免得补药堵在胃里不消化。煎药时放三片生姜、五枚大枣,调和脾胃,药也能好喝些。每天一副,分三次温服,别喝凉的,伤胃。”

林薇已经从里屋拿出个陶瓮,里面装着深褐色的膏方:“大爷,这是我熬的益气养血膏,加了阿胶和鹿角胶,您看,稠得能拉丝,每天早晚用温水冲一勺,比汤药方便。”她舀了点在勺子里,“我加了点桂圆肉,甜甜的,不腥,您准爱喝。”

周大爷的儿子在旁边问:“大夫,我爸这情况,能贴膏药不?他总说后背发凉。”

“能贴,”陈砚之拿起张黑色的膏药,“这是温肾膏,加了肉桂和附子,我给您贴在肾俞穴上。”他指着老人的后腰,“这儿是肾的位置,药劲儿从这儿进去,能把阳气补起来,后背就不凉了。”

林薇已经把膏药烤软,用竹刀抹得匀匀的:“大爷您看,这膏药边缘我剪了小豁口,透气,贴着不闷汗。明天早上揭下来,要是药面发白,就是寒气排出来了。”

送走周大爷,林薇刚把膏方收进柜里,门帘又动了,进来个穿运动服的中年女人,扶着膝盖直皱眉:“陈大夫,我这膝盖蹲下去就响,像卡着块骨头,上下楼梯都费劲。”

陈砚之上前扶她坐下,掀开裤腿一看,膝盖不红不肿,但按下去女人疼得直吸气。“您这是膝关节退行性病变,也就是骨质增生,跟年龄和劳累有关。”

女人叹了口气:“拍片子说有骨刺,医生让换关节,我怕疼,想试试中药。”

“能试试,”陈砚之笑着说,“您这脉沉细,舌淡苔白,是肝肾亏虚加寒湿阻络。我给您开个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桑寄生、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再加牛膝、秦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林薇凑过来看了看:“她这膝盖响,是筋脉失养,得加点伸筋草和透骨草,我这就去拿。”

“对,”陈砚之点头,“再加这两味药,能把筋脉捋顺了,就不响了。您这情况,得慢慢调,别指望一下子好,毕竟是骨头的事儿。”

女人有点着急:“那得调多久啊?我还想跳广场舞呢。”

“最少得三个月,”林薇笑着说,“我教您个按揉的法子,每天按按足三里和阳陵泉,能强筋骨,通经络,配合吃药贴膏药,好得快。”她指着女人的膝盖下方,“这儿是足三里,按到发酸就行;这儿是阳陵泉,治膝盖疼最灵。”

女人跟着按了按,果然酸得厉害:“还真酸!我回去天天按。”

林薇把调好的膏药递给她:“这是通络膏,加了威灵仙和穿山甲,能把骨刺周围的筋络通开,您每天贴一贴,换的时候用热毛巾捂会儿,别硬揭。”

女人刚走,爷爷从里屋出来,手里捏着本《本草纲目》:“刚才那骨质增生的,你用穿山甲是对的,但得用炮山甲,生的太腥,还容易伤胃。”他翻到穿山甲那页,“你看,炮山甲‘性善走窜,能通经络,达病所’,比生的药效好。”

陈砚之点头:“我刚才也想着用炮的,就是忘了说。您看周大爷的方子,是不是该加味仙鹤草?他总出汗,仙鹤草能敛汗。”

“加三钱就行,”爷爷笑着说,“仙鹤草又叫脱力草,既能敛汗,又能补气,正好适合他这虚劳的情况。”

林薇正在给膏药贴标签,闻言笑道:“还是爷爷想得细!我这益气养血膏里加了点炒麦芽,能助消化,刚才忘跟周大爷说了。”

“现在说也不晚,”陈砚之提笔写着什么,“等下我给他家打个电话,再嘱咐几句。对了,中午炖点乌鸡汤吧,加当归和黄芪,给爷爷补补气血,也给周大爷送点,他身子虚,得补补。”

“得嘞,”林薇系上围裙,“我这就去买乌鸡。您把那罐枸杞拿来,炖鸡汤放枸杞最好。”

爷爷坐在窗边的竹椅上,看着他们一个写方一个择菜,炭盆里的火噼啪作响,药香混着肉香漫开来。大寒的风在窗外呼啸,屋里却暖得像开春,葆仁堂的日子,就像这慢慢熬着的膏方,稠稠的,甜甜的,把岁月里的风风雨雨,全熬成了踏实和安康。

陈砚之看着林薇忙碌的背影,忽然笑了:“等开春了,咱们在后园种点当归和黄芪,自己种的药效好。”

林薇回头笑:“好啊,再种点枸杞和红枣,炖鸡汤方便。”

爷爷看着他们,眼里的笑意像炭盆里的火,暖融融的。这葆仁堂的招牌,就像这慢慢熬着的膏方,一代代传下来,靠着的就是这份用心和坚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