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396章 冬夜熬膏

跟着爷爷学中医 第396章 冬夜熬膏

作者:中医自己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4 20:38:53

腊月的夜风卷着雪粒,拍得葆仁堂的窗纸簌簌响。陈砚之蹲在炭火炉前,盯着铜锅里翻滚的药汁,深褐色的液体冒着泡,当归、川芎的药香混着松香的焦味,在屋里漫成一团暖雾。

“火候再小点,”爷爷坐在藤椅上,手里转着个油亮的核桃,“这锅是给王奶奶熬的,她那膝盖积了三十年的寒气,得用慢火煨,把药性熬进油里去。”

林薇正往药碾里倒没药、**,木碾子压过树脂块,发出细碎的咯吱声:“刚称了称,血竭还差三钱,要不要用龙血竭代替?药材行说正经麒麟竭断货了。”

陈砚之往炉里添了块银炭,火苗顿时矮了半截:“不行,龙血竭性偏凉,王奶奶是纯寒证,得用温热的麒麟竭。我记得西厢房药柜最底层还有去年收的陈货,你去翻翻。”

林薇踩着梯子爬上药柜,翻出个锡箔包,打开时一股醇厚的脂香飘出来:“找到了!这颜色红得像玛瑙,比新货强多了。”她用戥子称足三钱,倒进研钵里细细碾着,“爷爷,您说这黑膏药为啥非得用麻油浸药?菜籽油不行吗?”

“傻丫头,”爷爷笑出了声,“麻油性温,能引药入经络,菜籽油偏凉,还带着股生味,熬出来的膏药贴在皮肤上发僵。”他指着铜锅,“你看那油面泛着的泡沫,得撇干净,那是药里的水分和杂质,不撇掉,膏药贴不住,还容易过敏。”

陈砚之正用铜勺撇浮沫,闻言点头:“前儿李大爷贴了新熬的膏药,说起疹子,就是我偷懒没撇净沫子。后来加了两钱蜂蜡调和,再贴就没事了。”

这时门被推开条缝,一个裹着厚围巾的老太太探进头:“小陈大夫,膏药熬好了没?我那老寒腿今晚疼得钻心,贴您上回给的试用药,居然能蜷腿了。”

“王奶奶快进来暖和暖和,”林薇赶紧搬过烤火凳,“还得等半个时辰,药油得熬到滴水成珠才行。您先坐着喝杯姜枣茶,我给您按按足三里。”

王奶奶坐下时,棉裤摩擦着膝盖发出沙沙声:“就信你们葆仁堂的膏药,去年在别处买的,贴了三天就起泡,你们这药又软又透气,贴上去像揣了个小火炉。”

陈砚之舀起一勺药油,滴在冷瓷盘上,油珠凝成个透亮的圆:“快成了。王奶奶您这是寒湿痹阻,我在膏药里加了细辛、肉桂,还有点麝香,能钻到骨头缝里去。但麝香劲儿太冲,您贴六个时辰就得揭下来,不然容易上火。”

“哎哎,记着呢,”王奶奶搓着冻红的手,“上回那试用药,我贴了一夜,后半夜就觉得脚心冒热气,多少年没这感觉了。”

林薇已经按完穴位,开始往研钵里加黄丹:“陈砚之,黄丹按比例放了吗?油七丹三,多一分就硬,少一分就流。”

“错不了,”陈砚之把药油离火,“称了三次,绝对准。你把丹粉慢慢撒,我搅着,千万别快了,容易炸锅。”

黄丹粉簌簌落进滚烫的药油里,顿时腾起一股白烟,陈砚之拿着长柄木铲快速搅动,黑褐色的膏体渐渐变得黏稠,在铲上拉出亮晶晶的丝。“成了!”他把膏药倒在涂了麻油的青石台上,用木槌反复捶打,“这步叫‘去火毒’,捶得越匀,膏药越柔和。”

爷爷这时站起身,用指尖按了按膏药:“软硬正好。林薇,把那卷棉布裁成巴掌大的方块,咱们摊膏药。”

林薇铺好棉布,陈砚之舀起一团膏药,在手里揉成圆球,往布上一按,再用竹刀转圈推开,边缘留着整齐的白边:“这样贴的时候好揭,还不蹭衣服。”他往每张膏药中心撒了点研细的冰片,“加这个能透皮,让药效走得更快。”

王奶奶捧着热乎乎的膏药,笑得眼角堆起褶:“这味儿闻着就踏实。对了,我那老姐妹张大妈也腿疼,她是膝盖发热,能贴这膏药不?”

“不行,”陈砚之摆手,“她那是湿热型,得用加黄柏、苍术的膏药,我明儿专门给她熬一锅。您让她明儿来,我再给她开个二妙丸的方子,内外一起治。”

送王奶奶出门时,雪下得正紧。林薇望着她裹着膏药的膝盖消失在雪幕里,回头问:“咱们这熬膏药的手艺,是不是比机器做的强?”

爷爷往炉里添了块炭:“机器哪懂辨证?张三的寒和李四的湿,膏药里的药就得不一样。这黑膏药看着简单,实则是把汤药熬进了油里,贴在皮肤上,跟喝药汤一个理,讲究的就是个‘对症’。”

陈砚之正在收拾药锅,药香混着雪的清冽,在屋里缠成一团。窗外的雪映着灯光,把葆仁堂照得透亮,就像这熬了半宿的膏药,看着黑沉沉的,却藏着能焐热寒冬的暖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