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353章 老咳喘遇新风寒

跟着爷爷学中医 第353章 老咳喘遇新风寒

作者:中医自己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4 20:38:53

葆仁堂的木门被推开时,带进一阵夹着雨星的风,吹得药柜上的标签哗哗响。进来的是住在隔壁胡同的赵奶奶,裹着件旧棉袄,手里攥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半截啃剩的窝头,一进门就直咳嗽,咳得腰都弯成了虾米,每声咳嗽都带着浓浓的痰音。

“小陈医生,小林医生……咳咳……”赵奶奶刚站稳,就从塑料袋里掏出张皱巴巴的病历单,“社区医院说……咳咳……让我来这儿看看,他们治不了……”

林薇赶紧扶她到藤椅上坐下,递过杯温水:“赵奶奶您慢点说,先喝口水润润。这下雨天您咋还跑出来了?”

“不跑不行啊……”赵奶奶喝了口水,喘着气,“从昨天开始就咳,夜里咳得没法睡,痰是白的,像泡沫似的,还带点清鼻涕,浑身骨头缝都疼,头也昏沉沉的……咳咳……刚才在社区医院量了体温,38度2,给开了退烧药,吃了也不管用。”

陈砚之伸手搭在赵奶奶腕上,指尖刚触到脉搏就微微一顿:“脉象浮紧,是风寒犯肺了。您这是老慢支犯了,又着了凉吧?”

“可不是嘛,”赵奶奶捶了捶胸口,“前天晚上窗户没关严,吹了夜风,昨天就开始不对劲……咳咳……我这老毛病,一到变天就来凑热闹,以前吃点甘草片还管用,这次咋就不管用了?”

林薇翻开她的眼皮看了看:“眼结膜有点充血,但舌苔是白的,还带着点水滑,是风寒夹湿的样子。您是不是觉得身上发沉,不爱动?”

“对对!”赵奶奶点头如捣蒜,“就像背了块大石头,腿都抬不动,饭也没胃口,早上就啃了两口窝头。”

陈砚之松开手,接过话:“您这情况,跟上次周大爷的热痰不一样。他是痰湿化热,您这是风寒束表,痰湿阻肺——简单说,就是寒气裹着湿气堵在肺里了。”他转身从药柜里抓药,“得用温化的法子,不能用凉药,不然寒上加寒,更麻烦。”

“那……该用啥药啊?”赵奶奶咳得更厉害了,眼角挤出泪来。

“我给您开个方子,”陈砚之一边称药一边说,“麻黄6克,桂枝6克,这俩能散寒解表,把您体表的寒气赶出去;杏仁10克,苏子10克,都是降气化痰的,对付您这泡沫痰正好;再加茯苓15克,白术12克,帮您把湿气排出去,不然浑身发沉好不了;甘草3克调和一下,生姜3片,大枣3枚,都是家里常有的,一起煎。”

林薇在一旁补充:“这药得用生姜水来煎,先把麻黄、桂枝用生姜水泡泡,泡半小时再煮,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煎二十分钟就行。煎出来的药汁得趁热喝,喝完盖着被子出点汗,寒气就能跟着汗走了。”

“出汗?我这发着烧呢,再出汗会不会更虚啊?”赵奶奶有点犯怵。

“这是解表汗,跟虚汗不一样,”陈砚之笑着解释,“就像打开窗户放潮气,汗出透了,身上那股沉劲儿就没了。不过也别出大汗,微微出点汗就行,跟刚洗完澡似的那种。”

林薇从抽屉里拿出个小布包:“这是我们自己配的止咳贴,您拿着。里面有麻黄、白芥子、细辛,研成末加醋调成糊,贴在肺俞穴和膻中穴上,晚上睡前贴,早上揭下来,能帮着止咳嗽。”她边说边在纸上画了个简易人体图,圈出穴位位置,“您看,后背第三胸椎旁边两指是肺俞,胸口两**中间是膻中,照着贴就行。”

赵奶奶拿着药方和药包,还是有点不放心:“那退烧药还用吃不?我这还烧着呢。”

“不用吃,”陈砚之摇头,“您这烧是风寒闭在里面了,光退烧不管用,得把寒气散出去,烧自然就退了。要是实在难受,就用葱白煮水喝,葱白三段,生姜三片,煮五分钟,趁热喝,比退烧药管用。”

正说着,门口又进来个小伙子,背着个双肩包,脸色苍白,捂着肚子蹲在地上,额头冒冷汗。“医生……我……我肚子疼得厉害,早上吃了碗路边的馄饨,现在又拉又吐的……”

林薇赶紧扶他到另一张椅子上:“急性肠胃炎吧?是不是还觉得恶心?”

小伙子点头:“嗯,刚吐了两次,拉的都是水,浑身没劲……”

陈砚之走过去搭脉,又看了看他的舌苔:“脉象滑数,舌苔黄腻,是湿热犯了胃肠。”他转向林薇,“拿点藿香正气水,再配包蒙脱石散,让他先喝了。”又对小伙子说,“你这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湿热堵在肠胃里了,等下给你开点汤药,茯苓、白术、葛根、黄芩……清利湿热的,喝两付就好。”

小伙子接过藿香正气水,拧开喝了一口,皱着眉说:“这味儿……真冲,但好像没那么疼了。”

赵奶奶在一旁看着,忍不住问:“小陈医生,我这老慢支,跟他这急性的不一样吧?我这药跟他的能混着吃不?”

“可不能混!”林薇赶紧摆手,“您是风寒,他是湿热,您的药是温的,他的药是凉的,混着吃就抵消了。就像您穿棉袄烤火,他穿单衣吹空调,哪能一样呢?”

陈砚之笑着补充:“治病跟种地似的,得看苗施肥。您这苗喜温,他那苗怕热,用的法子能一样吗?”

赵奶奶这才放心,拿着药方站起身:“那我这就回去煎药,谢谢你们啊,比社区医院说得明白多了。”她走到门口又回头,“对了,我家老头子说……咳咳……想喝你们这儿的润肺茶,能给我也捎一包不?”

“当然能,”林薇从柜台上拿起一包封装好的茶包,“这是用麦冬、玉竹、百合配的,润肺的,正好适合您家大爷喝,您拿着。”

赵奶奶千恩万谢地走了,雨丝斜斜地打在她的旧棉袄上,却好像没那么沉了。

小伙子喝了药,脸色缓和了些,捂着肚子问:“医生,我这以后得注意啥?总不能老跑肚吧。”

“别吃路边摊了,”陈砚之写着药方,“夏天快到了,剩菜别过夜,西瓜别冰太狠,胃肠受不住。”

林薇在一旁包药,接口道:“实在想吃路边摊,挑那种人多的,看着干净的,别买凉拌的,容易坏肚子。”

小伙子点头记下,拿着药包走了。葆仁堂里安静下来,雨还在下,敲得窗沿哒哒响。

“刚才赵奶奶那情况,要是用错药可就麻烦了,”林薇擦着柜台说,“风寒用了凉药,怕是要咳个把月。”

陈砚之点头:“可不是,上次有个病人,自己买了川贝枇杷膏,本是风寒咳嗽,越吃越重,后来还是来这儿调了半个月才好。”

“所以说辨证太重要了,”林薇感慨道,“光看咳嗽不行,还得看痰的颜色、舌苔、脉象……差一点都不行。”

陈砚之望着窗外的雨帘,忽然笑了:“这雨下得正好,赵奶奶喝完药捂汗,寒气准能散得透。”

林薇也笑了:“等雨停了,估计赵奶奶的咳嗽也该好了。对了,下午该熬膏方了,上次泡的川贝雪梨膏,差不多能收膏了吧?”

“差不多了,”陈砚之起身去后院看药锅,“加两味陈皮进去,既能理气,又能防膏方太滋腻,您觉得呢?”

“我看行,”林薇跟过去,“再少放点冰糖,别太甜,赵奶奶他们老一辈不爱吃太甜的。”

雨还在下,葆仁堂的药罐咕嘟咕嘟冒着泡,川贝的清苦混着雪梨的甜香飘出来,和着窗外的雨声,像一首慢悠悠的曲子。陈砚之搅动着膏方,林薇往药柜里添着新到的药材,偶尔抬头说两句话,默契得像做了千百遍。

爷爷坐在门口的藤椅上,眯着眼看雨,手里的紫砂壶冒着热气:“辨得准,用得对,药就灵。你们俩这搭配,越来越像样了。”

陈砚之和林薇相视一笑,继续手里的活儿。药香混着雨气,在屋里慢慢漾开,把每个角落都填得踏踏实实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