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324章 药香里的拉锯战

跟着爷爷学中医 第324章 药香里的拉锯战

作者:中医自己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4 20:38:53

葆仁堂的铜炉正熬着药,咕嘟咕嘟的声响里飘出股苦香,是早上那男孩的小青龙汤。林薇正用竹筛晒陈皮,听见门口有动静,抬头就看见那老太太扶着男孩又来了,孩子手里还攥着半块没吃完的枇杷膏,小脸依旧通红,只是咳嗽声好像闷了点。

“陈医生,小林医生,”老太太一脸焦急,又带着点不好意思,“孩子刚才喝了药,咳得更厉害了!痰倒是咳出来不少,白乎乎的像棉花球,就是这咳嗽劲儿比之前还大,是不是药不对啊?”

陈砚之正在柜台后写药方,闻言抬头,放下狼毫笔:“把药碗给我看看。”男孩妈赶紧把没喝完的药汁递过去,他用小勺舀了点,放在鼻尖闻了闻,又看了看男孩的舌苔——还是白厚腻,但舌尖的红退了点。“把孩子抱到诊疗床上去,我听听。”

林薇赶紧铺了块干净的蓝布,帮着把男孩扶上去。男孩刚躺下就咳起来,咳得身子一抽一抽的,老太太在旁边急得直搓手:“你看你看,又咳了!比在家咳得还凶!”

陈砚之捏着听诊器,冰凉的金属头刚贴上男孩后背,孩子就瑟缩了一下。“别怕,深呼吸。”他声音放得轻,“吸气……对,再呼气……”听诊器在后背移了移,他眉头微蹙,又挪到胸口听了听,“痰鸣音往下走了,之前在喉咙口堵着,现在到支气管了。”

“那是好是坏啊?”老太太追问。

“是好事,”林薇一边给男孩擦嘴角的痰渍,一边解释,“这叫‘引邪外出’,药劲儿把痰从肺深部赶出来了,虽然咳得厉害,但痰能排出来就好。您看他咳出来的痰,是不是没那么黏了?之前您说像胶水,现在是不是松散点了?”

老太太凑近看了看纸巾上的痰,愣了愣:“还真是!刚才在家咳出来的,好像是稀点了。那为啥咳得更凶了?”

“就像打扫屋子,”陈砚之把听诊器收起来,“藏在柜子缝里的灰,不使劲扫能出来吗?咳嗽就是身体在‘扫灰’,现在药劲儿推着,痰要出来,肯定得咳得厉害点。”他转身往药柜走,“林薇,记方子,原方基础上,炙麻黄减成三克,加杏仁十克,桔梗六克。”

“为啥减麻黄啊?”林薇一边写一边问,“他不是还有寒邪吗?”

“麻黄是发汗的,他早上喝完药,是不是微微出汗了?”陈砚之问老太太。

“对对!喝完药我给盖了层薄被,出了点汗,手脚也暖和点了。”

“这就对了,”陈砚之抓出杏仁,用戥子称着,“寒邪已经散了大半,再用六克麻黄就该出汗太多了,减到三克,既能宣肺,又不伤人。加杏仁是帮着降气,桔梗能把痰往上提,一降一提,痰更容易出来。”

爷从里屋出来,手里端着杯冒着热气的茶,递到老太太手里:“陈皮姜茶,您暖暖手。孩子这情况,得让痰彻底排干净,不然容易反复。”他摸了摸男孩的额头,“不冷了吧?早上您说他手脚凉,现在摸着手心有点汗了。”

男孩妈捧着茶杯,指尖终于不抖了:“可不是嘛,在家喝完药就说热,把毛衣脱了件,手脚也暖和了。就是这咳嗽,看着揪心。”

“揪心也得忍忍,”爷往炉子里添了块炭,“这时候停了药,痰排不干净,过两天又得犯。你看这孩子的舌头,白苔还厚着呢,说明湿邪还没去完,得接着温化。”

陈砚之已经把药抓好了,分成两包。“这包今天下午煎,加三片生姜,不用加枣了,他现在有点出汗,枣是补的,怕把湿邪留住。煎法跟早上一样,大火烧开,小火十五分钟,分三次喝,喝完别盖太厚的被子,免得汗出太多。”

林薇在旁边给男孩贴耳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在“肺”“气管”“神门”这几个点上。“疼不疼?”她捏着男孩的耳垂问。

男孩摇摇头,眼睛盯着柜台上的枇杷膏罐子。林薇笑了:“等会儿给你块新的,不过得等咳完这阵再吃,现在吃甜的,痰又该黏了。”

“我知道,”男孩声音哑哑的,“爷爷说,吃糖咳嗽好不了。”

“爷爷说得对,”陈砚之摸了摸他的头,“等你不咳了,让你妈给你买糖葫芦,酸的,既能开胃,又不生痰。”

老太太看着药方,又有点犹豫:“这药还是辣的不?早上那药,孩子喝的时候龇牙咧嘴的。”

“加了桔梗,有点苦,但不辣了,”林薇接过话,“我等会儿包点甘草片,让孩子喝完药含一片,就不那么苦了。”

爷在旁边补充:“喝完药可以给孩子搓搓背,从下往上搓,帮着他顺顺气,痰也容易出来。就像咱们揉面,揉开了才筋道,这肺里的气顺了,咳嗽才能少点。”

老太太跟着学搓背的动作,一边学一边笑:“我这老婆子,还得跟你们学育儿经。早上在家给他拍背,拍得他直哭,原来是手法不对啊。”

“拍背得空心掌,”林薇示范着,“这样拍,既不疼,还能震松痰。”她在男孩后背轻轻拍了两下,男孩果然没躲,反而咳了两声,咳出一小口痰。

“你看,管用吧?”林薇冲老太太眨眨眼。

陈砚之把药包递给老太太:“下午煎药的时候,把药渣捞出来,别扔,用布包着,趁温乎的时候给孩子敷胸口,能帮着化痰。这叫‘内服外治’,双管齐下。”

“好好好,”老太太连连点头,接过药包像捧着宝贝,“我这就回去煎药,下午再来复诊。”她扶着男孩站起来,男孩还不忘跟林薇挥手:“姐姐,枇杷膏别忘了!”

“忘不了,”林薇从罐子里舀了小半勺枇杷膏,“现在只能吃这么点,等不咳了管够。”

男孩含着枇杷膏,含糊不清地说:“谢谢姐姐,谢谢陈医生爷爷。”

爷在旁边笑:“这孩子,刚才还叫我爷爷,现在知道叫爷爷了。”

等他们走了,林薇收拾诊疗床,笑着对陈砚之说:“你说这孩子,早上还怕听诊器,现在居然敢跟我要枇杷膏了。”

“这说明药对症了,”陈砚之擦着听诊器,“身体舒服了,胆子才大得起来。”他看了眼炉上的药锅,“早上那锅小青龙汤,还剩点药渣,等会儿加艾叶煮水,给下午来的那个风湿病人泡泡脚,温经散寒,不浪费。”

“还是你会过日子,”林薇打趣他,“连药渣都能派上用场。”

爷端着茶杯走过来:“这叫‘物尽其用’。行医的,就得把每样东西都用在刀刃上。你看这孩子的病,初起是风寒夹湿,用小青龙汤温化寒饮;现在寒邪减了,就减麻黄,加杏仁桔梗助排痰;再配合耳穴、药渣外敷,这才叫‘辨证施治’,一步一步来,急不得。”

林薇点点头,往药柜里添药材:“下午复诊,估计痰能更少点,到时候是不是可以加点茯苓,帮着渗渗湿?”

“可以,”陈砚之赞同,“湿邪去了,痰才生不出来。这就像釜底抽薪,光化痰不行,还得把生痰的根儿去掉。”

炉子里的炭噼啪响,药香混着陈皮的味在屋里漫着。林薇看着窗外,阳光正好,照在晒着的陈皮上,金灿灿的。她突然觉得,这看病就像熬药,得慢慢咕嘟,火候到了,药劲儿才能透出来,急不得,也慢不得。就像刚才那男孩的咳嗽,看着凶,其实是身体在跟病邪较劲,而他们要做的,就是帮着身体加把劲儿,既不能帮倒忙,也不能袖手旁观。

正想着,门口又响起脚步声,林薇抬头,笑着迎上去:“张阿姨,您来啦?今天膝盖好点没?”

陈砚之放下手里的听诊器,也抬眼看过去,眼里带着平和的笑意。葆仁堂的日子,就像这药香,不浓烈,却绵长,在一诊一方、一问一答里,慢慢熬着属于他们的时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