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291章 桃酥罐里的悄悄话

跟着爷爷学中医 第291章 桃酥罐里的悄悄话

作者:中医自己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4 20:38:53

陈砚之推开院门时,爷正蹲在老槐树下翻晒药材,竹匾里的艾叶和紫苏混着香,被秋阳晒得蜷成小卷。他把油纸包往石桌上一放,铁皮罐“咚”地撞在粗陶碗上,惊飞了枝头两只麻雀。

“爷,林薇妈烤的桃酥,说谢您的药酒。”他蹲下来帮着翻药材,指尖捏起片紫苏叶,阳光从叶缝漏下来,在他手背上晃出细碎的光斑。

老爷子直起腰,后腰的旧伤让他疼得“嘶”了一声,却还是抢过油纸包往怀里揣:“我就说那老方子管用,当年你奶奶的腿疾,就是靠这药酒焐好的。”他掀开罐盖闻了闻,突然转身往厨房跑,“得用新蒸的绿豆糕配着吃,桃酥太干。”

陈砚之笑着跟进去,见老爷子正踮脚够橱柜顶层的青瓷盘,赶紧伸手接过——盘子边缘还留着道豁口,是他小时候摔的,老爷子总说“带点残缺才聚气”。

“对了爷,”他把桃酥掰成小块放进盘里,“下礼拜六林薇来学做拔丝地瓜,您不是说要改良配方吗?”

老爷子往灶膛里添了把柴,火舌“腾”地舔上铁锅,映得他满脸红光:“早琢磨好了,加把陈皮末,既能解腻,拔的丝还能绕盘子三圈。”他突然压低声音,用袖子挡着嘴,“我偷偷在糖里拌了点蜂蜜,保准比她妈做的甜,让那丫头知道咱陈家的手艺。”

陈砚之憋笑憋得肩膀直抖——上周老爷子还说“做甜食得守本分,瞎添东西是坏规矩”,转头就自己改起了方子,活像个跟人较劲的小孩。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自行车铃响,林薇的声音裹着风闯进来:“陈爷爷!我带糯米粉来啦!”

老爷子手忙脚乱把蜂蜜罐塞进面粉袋后面,转身时脸上已堆起正经八百的笑:“薇薇来啦?快坐,爷爷刚泡了山楂水,解腻。”

林薇支起自行车,车筐里的糯米粉袋晃悠着撞出白花花的粉,她掏出来往桌上一放:“我妈说加三成糯米粉最筋道,拔丝时能拉到半米长。”她瞥见橱柜上的蜂蜜罐还露着个角,突然歪头笑,“陈爷爷,您是不是藏了好东西?”

老爷子的耳朵尖腾地红了,梗着脖子往灶房走:“哪、哪有?快洗手准备,面糊得醒半小时才好用。”

陈砚之帮着倒糯米粉,悄悄碰了碰林薇的胳膊:“别逗他,昨晚对着食谱练到后半夜,说要让你‘见识真正的拔丝功夫’。”

林薇笑得弯腰,手指在粉袋上划着圈:“那我可得好好学,不然对不起陈爷爷熬的黑眼圈。”她突然凑近,声音像裹了层糖,“对了,你爷泡的药酒,我姥姥喝了三天,说膝盖疼轻多了,让我问问能不能再分点?”

“早给你备着呢。”陈砚之从厢房拎出个小陶罐,“这罐是新泡的,加了桑寄生,比上次的更润,适合老人喝。”他顿了顿,看着她被风吹乱的刘海,“你姥姥要是喜欢,我让爷再泡两罐,冬天炖羊肉时加两勺,暖得很。”

林薇眼睛亮得像沾了蜜:“真的?那我妈肯定要跟陈爷爷请教泡法,她总说自己泡的药酒发苦。”

灶房里突然传来“哐当”一声,老爷子举着锅铲探出头:“薇薇妈要是想学,让她亲自来!我这儿的方子得看缘分,不是谁都教的。”话虽硬气,眼角的笑纹却泄了底——上周他还跟陈砚之说“林家那媳妇看着灵透,教她两手也无妨”。

林薇憋着笑应下来,转头跟陈砚之咬耳朵:“你爷比我姥姥还爱面子,上次我夸他山楂水好喝,他非说‘这算啥,我年轻时泡的杨梅酒,能治跌打损伤’,结果掏出来的瓶子上贴着超市价签。”

陈砚之笑得直拍桌子,糯米粉袋被震得撒出细雪似的粉,落在两人手背上。林薇抽了张纸巾要帮他擦,指尖刚碰到他的皮肤,又触电似的缩回去,假装去看灶上的面糊:“好像稠了点,要不要加点水?”

“我看看。”陈砚之凑过去,鼻尖几乎碰到她的发顶,闻到股淡淡的薄荷香——是她新买的洗发水,早上在科室时他就闻到了,却没好意思说。他搅了搅面糊,“正好,太稀了挂不住丝。”

老爷子端着糖罐过来,故意重重放在桌上:“咳咳,年轻人离远点,面糊要凉了。”他往锅里倒糖时,手却抖了抖,白糖撒得灶台上到处都是,活像故意给两人留了收拾的活。

林薇捡着糖粒往嘴里塞,含糊不清地说:“陈爷爷,您这糖是不是放多了?上次我爸说……”

“你爸懂啥!”老爷子立刻打断,往锅里又加了勺糖,“拔丝拔丝,甜才够劲!当年你陈奶奶就爱吃我做的,说甜得心里发暖。”他说起奶奶时,声音软得像泡在蜜里,跟刚才的硬气判若两人。

陈砚之突然想起抽屉里那张泛黄的照片:奶奶穿着蓝布衫,手里举着块拔丝地瓜,老爷子站在旁边,手里的锅铲还沾着糖丝,两人的肩膀挨得紧紧的。原来那些藏在硬脾气里的温柔,都是有来头的。

面糊醒好时,日头爬到了头顶。老爷子系着蓝布围裙,站在灶台前指挥:“薇薇来翻地瓜,要小火慢煎,让每块都裹匀面糊;砚之负责熬糖,记住了,得用铜锅,铁锅会发苦!”

林薇拿着锅铲的手有点抖,第一块地瓜刚翻过来就掉了渣。老爷子在旁边急得转圈:“哎哎,慢点翻!你这是拆地瓜呢还是煎地瓜?”嘴上骂着,却悄悄往她手里塞了双防滑手套,“新做的,糙是糙了点,抓得住锅铲。”

陈砚之蹲在灶前看火,听着灶房里的拌嘴声,突然觉得这场景像幅老画——去年在博物馆看到的清代《岁朝图》,也是这样,祖孙几代围着灶台忙,蒸汽漫过窗棂,把日子熏得暖乎乎的。

“糖熬好了没?”老爷子的喊声把他拽回现实。陈砚之赶紧端起铜锅,琥珀色的糖液在锅里转着圈,挂在铲上能拉出细细的丝。

“刚好!”他把锅递过去,看林薇把炸好的地瓜倒进糖锅,两人配合着翻拌,糖丝缠在地瓜上,像裹了层金纱。

老爷子叉着腰站在旁边,突然叹了口气:“当年你奶奶总说,做甜食得两个人搭伙才好吃,一个人翻地瓜,一个人熬糖,少了谁都差点意思。”他看了眼陈砚之,又看了眼林薇,嘴角的皱纹堆成朵花。

林薇把第一块拔丝地瓜塞进老爷子嘴里,烫得他直呼气,却连说“好吃”。她又夹起一块递给陈砚之,指尖碰到他的手,两人都没说话,只是看着糖丝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像拉不断的银线。

午后的阳光斜斜切进灶房,把三个人的影子投在墙上,随着蒸汽晃啊晃。陈砚之咬了口地瓜,甜香裹着暖意往下滑,突然明白爷说的“缘分”是什么——不是藏着掖着的方子,也不是较劲似的改良,而是有人愿意陪你守着灶台,看糖熬成丝,看日头爬过窗棂,把寻常日子过成蜜里裹着的糖。

林薇的自行车铃响在院门口时,罐子里的新药酒正冒着泡。她拎着给姥姥的酒罐,回头喊:“陈爷爷,下周我带豆沙馅来,您教我做糖糕呗?”

老爷子已经在收拾面粉袋,闻言立刻直起腰:“得提前说!我好把祖传的木模找出来,让你做的糖糕比街上卖的还俏!”

陈砚之送她到门口,看着她的自行车筐晃悠着远去,罐子里的药酒随着颠簸发出轻响,像在数着日子。他摸了摸兜里的桃酥渣——是林薇刚才偷偷塞给他的,混着点糯米粉的甜。

回到灶房时,老爷子正对着拔丝地瓜的残局出神,见他进来,突然说:“下周让薇薇带她爸妈来吃饭,我露手红烧鱼,让他们知道啥叫真正的老手艺。”

陈砚之笑着点头,往灶膛里添了把柴。火又旺起来,映得墙上的影子摇摇晃晃,像在跳一支慢腾腾的舞。他想,有些味道是熬出来的,比如药酒里的光阴,比如此刻灶台上还没擦的糖渍,混着桃酥的香,在空气里慢慢酿着,要酿成一整个冬天的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