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235章 药香里的老方子

跟着爷爷学中医 第235章 药香里的老方子

作者:中医自己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4 20:38:53

陈砚之刚把晒干的活血丹粉装进陶罐,院门外就传来一阵急促的拍门声,力道重得像是要把门板拍散。

“陈医生!陈医生快开门!”是村西头的王二柱,声音抖得不成样子,“我媳妇……我媳妇突然说不出话了!脸憋得通红,脖子上还起了大片的疙瘩!”

陈砚之心里一紧,抓起药箱就往外跑。刚冲出院子,就见王二柱背着个女人,那女人头歪着,嘴巴张得老大,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声音,脖子和脸涨得像紫茄子,皮肤上布满了连片的红疙瘩,看着吓人得很。

“啥时候开始的?”陈砚之边跑边问,手指已经搭上女人的手腕——脉搏又快又乱,像打鼓似的。

“就刚才!”王二柱喘着粗气,额头上的汗往脖子里淌,“她刚吃了两口我从镇上买的卤猪耳,突然就捂住脖子喊疼,接着就说不出话了,脸也肿起来了!”

到了王家,陈砚之赶紧让王二柱把人放在炕上,掀开女人的眼皮一看,眼白都布满了红血丝。他摸出听诊器听了听,肺里有点喘鸣音,心里大概有了数:“像是急性过敏,是不是以前也对啥东西过敏?”

王二柱急得直搓手:“没有啊!她以前啥都能吃,卤猪耳也吃过好几次,从没这样过!”

陈砚之从药箱里翻出抗过敏的药,刚想让王二柱找水化开,那女人突然猛地抽搐了一下,双手紧紧抓着炕沿,喉咙里的声音更响了,像是有东西堵着。陈砚之心里咯噔一下——这反应比一般过敏凶多了,不像是单纯的食物过敏。他仔细看了看那包没吃完的卤猪耳,包装上印着“添加了香辛料”,突然想起什么,问王二柱:“这猪耳是不是放冰箱里冻过?”

“是!前天买的,吃了一半,剩下的放冰箱冻着了,今儿拿出来切了切就吃了。”

“坏了!”陈砚之拍了下大腿,“冰箱里是不是还放了别的?比如中药之类的?”

王二柱愣了愣,突然跳起来:“对!我娘前儿抓的‘独活’放在冷藏层,说是治腰疼的,刚才拿猪耳时还看见呢!”

陈砚之心里沉了沉。独活是中药,按理说没问题,但有些香辛料遇冷后会和某些中药成分起反应,尤其这女人可能体质特殊,两种东西混在一起,过敏反应就变凶了。他赶紧给女人打了脱敏针,可过了快一刻钟,红肿一点没消,女人的呼吸反而更急了。

“陈医生,这可咋整啊?”王二柱蹲在地上哭,“再这样下去……”

陈砚之咬了咬牙,掏出手机:“二柱哥,你先别急,我请个人来看看。”他拨了个号码,响了三声就被接起,那边传来个慢悠悠的声音:“大半夜的,你这小子又捅啥娄子了?”

“爷爷,您快来王二柱家一趟,有个病人过敏反应不对劲,我压不住了。”陈砚之的声音带着点急。

“等着。”电话那头挂得干脆。

没过十分钟,院门口就传来拐杖拄地的“笃笃”声,陈守义背着个旧药箱走进来,头发白了大半,却腰杆笔直。他看都没看陈砚之,径直走到炕边,伸手摸了摸女人的脖子,又翻看她的眼皮,最后拿起那包卤猪耳闻了闻。

“独活放冷藏,猪耳也放冷藏,俩东西挨得近?”老爷子开口了,声音有点哑。

王二柱连连点头:“就隔了一层保鲜膜!”

“傻小子。”陈守义瞪了陈砚之一眼,“独活遇冷会析出挥发油,混着卤料里的八角醚,在冰箱那点温度里能合成新东西,她这是中了‘寒毒相搏’的招,不是单纯过敏。”

陈砚之脸有点红:“我没考虑到中药和食物在低温下的反应……”

“你那课本里能教这个?”陈守义哼了一声,打开药箱,从最底层翻出个油纸包,里面是些灰扑扑的粉末,“这是‘荆芥炭’,拿酒调开,给她敷在脖子上。再去灶房拿块生姜,越老越好,切片煮水,加三勺醋,撬开嘴灌下去。”

王二柱手忙脚乱地去煮姜醋水,陈守义则亲自给女人敷药粉,他的手背上布满老茧,动作却稳得很,指尖沾着粉末,沿着红肿的边缘轻轻抹开,像在画一幅精细的画。

“爷爷,这荆芥炭不是止血的吗?”陈砚之忍不住问。

“傻小子,炭能吸附毒素,荆芥本身能祛风,烧成炭了,寒性就没了,刚好克这‘寒毒’。”陈守义头也不抬,“你以为治杂症就靠那几支针剂?这身子骨就像块土地,得知道它啥时候缺肥,啥时候该松土,光靠化肥可不行。”

说话间,王二柱端着姜醋水进来,陈守义让人撬开女人的嘴,一点点往里灌。刚开始女人还呛得厉害,灌了小半碗后,喉咙里的“嗬嗬”声居然小了点。

“这姜醋水是干啥的?”陈砚之盯着女人的脸,见那紫青色慢慢淡了点,赶紧追问。

“生姜驱寒,醋能解腻化毒,俩放一起,能把混在血里的杂东西‘钓’出来。”陈守义擦了擦手,“当年你太爷爷在山里给猎户治病,遇着吃了冻肉又喝了草药酒的,都用这法子,比啥西药都快。”

陈砚之蹲在旁边记笔记,笔尖都快戳破纸了:“那为啥加三勺醋?多一勺少一勺不行吗?”

“你当做饭呢?”陈守义敲了下他的脑袋,“三是阳数,醋性酸敛,多了会涩住气血,少了又没力道,这是老辈人试了百十来次才摸出的数。”

正说着,炕上的女人突然咳嗽了一声,虽然还发不出清晰的声音,但至少能咳出点痰了,脸上的红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退。王二柱高兴得直搓手:“能咳了!能咳了!”

陈守义又从药箱里拿出个小瓷瓶,倒出三粒黑药丸:“天亮后让她用温水送服,这是‘消风散’的丸剂,比你那脱敏针管长效。”他收拾药箱时,瞥见陈砚之的笔记本,随手翻了翻,“别光记方子,得记为啥这么用。就像这病人,平时看着壮实,其实冬天总手脚凉,是阳虚体质,遇着寒毒才反应这么凶,换个火力壮的,顶多起几个疹子。”

陈砚之点点头,突然想起什么:“爷爷,您咋知道她冬天手脚凉?”

“你看她指甲盖,半月痕几乎没有,虎口处的皮肤发白,不是阳虚是啥?”陈守义背起药箱,“行医跟种地一样,得看天看地看苗情,光认死理可不行。”

王二柱要留爷孙俩吃饭,陈守义摆摆手:“不了,家里的药罐还熬着药呢。”走到院门口,他回头对陈砚之说,“明儿把那本《本草备要》的批注给我抄一遍,重点抄‘异类相制’那篇。”

陈砚之赶紧应下,看着爷爷的拐杖声渐渐远了,心里却亮堂了不少。王二柱家的灯还亮着,女人已经能小声说话了,断断续续地说着“谢谢”。陈砚之摸了摸口袋里的笔记本,纸页被手汗浸得有点潮,可上面的字却像生了根——原来那些课本上学不到的“土道理”,藏着这么多学问,就像爷爷药箱里的老药丸,看着不起眼,却能治大病。

夜风里飘着姜醋的味道,混着点荆芥炭的烟火气,陈砚之突然觉得,这味道比医院消毒水的味道让人踏实多了。他往家走,脚步比来时沉了点,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暖暖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