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210章 针随四季转,情伴岁月长

陈砚之把最后一贴艾草膏装进纸袋时,窗台上的薄荷正开着细碎的白花,香气混着诊室里的药味,清清爽爽的。手机“叮咚”响了,是林薇发来的照片:县中医院的梧桐树下,几个穿白大褂的医生围着她,手里都拿着针灸模型,她正指着“风池”穴说话,阳光透过叶隙落在她发顶,像撒了把金粉。

配文写着:“带同事们认穴位呢,他们总把‘风池’和‘风府’弄混,我说你给李奶奶治头疼时,总先按按耳垂后面找位置——你那边今儿忙不?我妈说乡下该收玉米了,扭腰的人肯定多。”

陈砚之笑着回:“刚送走个掰玉米闪了腰的大叔,扎了‘肾俞’和‘委中’,现在能自己走了。你教的‘弹拨法’真管用,按完他说酸得直想跺脚。对了,我爷把他那套铜人模型给我了,说让我照着练‘透刺’,等你回来检查。”

正说着,诊室门被推开,刘大爷的孙子背着个布包进来,布包里鼓鼓囊囊的。“砚哥,我爷让我送点新收的玉米,说你扎针费力气,煮着吃补身子。”小伙子挠挠头,“他还说,昨天你给扎完‘阳陵泉’,他居然能蹲在院里喂鸡了,比吃仨鸡蛋还管用。”

陈砚之接过布包,玉米的清香混着泥土气扑面而来。“替我谢谢大爷,”他往小伙子手里塞了瓶薄荷水,“这是刚泡的,天热,喝了解暑。你爷的膝盖还得扎两次巩固,明儿让他早点来。”

小伙子刚走,马大姐就扶着个老太太进来,老太太拄着根磨得发亮的拐杖,进门就往地上坐。“小先生,救救我这老姐姐!”马大姐眼圈红着,“她在玉米地摘豆角,被蛇吓着了,回来就浑身发抖,说不出话,村里的神婆都请了,不管用啊!”

陈砚之赶紧扶老太太坐下,见她嘴唇发紫,手攥得紧紧的,浑身抖得像筛糠。“别怕,”他放柔了声音,“我给您扎两针就好,不疼。”他拿出银针,想起林薇说的“治惊先安神”,瞄准“内关”和“神门”穴,手法比平时更轻。

“酸胀不?”他边捻针边问。

老太太张了张嘴,半天挤出个“嗯”字,手抖得轻了些。

陈砚之松了口气,又开了副“安神汤”,对马大姐说:“回去用砂锅煎,加三片姜,熬出两碗,早晚各喝一次。让她别想那蛇,多跟人说说话,比吃药管用。”

县中医院的诊室里,林薇刚给那个中风老爷子起了针。老爷子右边的胳膊能抬到胸口了,家属激动得给她鞠了一躬:“林医生,您真是活菩萨!我爹昨天还说,这辈子都站不起来了呢!”

“慢慢练,”林薇笑着递过康复计划表,“每天照着图上的动作练,先抬胳膊,再学走路,就像小孩学步,急不得。”她拿起手机,见陈砚之发了段视频:马大姐扶着的老太太正喝着水,虽然还在哆嗦,但眼里有光了。

她回:“是‘心胆气虚’,扎‘内关’没错,再加两味茯神和远志,安神效果更好。我这边的老爷子能抬胳膊了,实习生说比看电视剧还激动——对了,下午有个儿科会诊,是个小孩总尿床,西医查不出毛病,我打算用‘温针灸’扎‘关元’穴,你觉得行不?”

陈砚之的消息很快过来:“太行了!我爷以前给张奶奶的孙子治尿床,就扎关元,还让家长把艾绒搓成小团,灸的时候往针尾上一放,暖乎乎的,比热水袋管用。记得让孩子别喝太多晚饭汤,你懂的。”

林薇看着屏幕笑出声,旁边的实习生凑过来看:“林老师,您跟谁聊天呢?笑得跟吃了蜜似的。”

“跟一个比我会扎针的人,”林薇收起手机,“走,会诊去,教你们认‘关元’穴——就在肚脐眼下三寸,找的时候,先量四指宽,对,就像这样……”

会诊室里,那尿床的小男孩怯生生地躲在他妈身后,见林薇拿着针,吓得往桌子底下钻。“别怕,”林薇蹲下来,从兜里摸出颗薄荷糖,“这针不疼,就像蚊子叮一下,扎完了,晚上就不用尿床了,能像哥哥一样睡到大天亮。”

小男孩眨巴着眼睛,慢慢从桌子底下钻出来,小声问:“真的?”

“真的,”林薇举起银针,在他眼前晃了晃,“你看这针多亮,它是来帮你的。”她快速进针,在“关元”穴上灸了三壮艾绒,小男孩居然没哭,还盯着艾绒的火星看。

傍晚的葆仁堂诊室,陈砚之正收拾针具,手机“叮咚”响了,是林薇发来的视频:她站在医院的梧桐树下,手里举着个证书,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老长。“刚领的,”她笑得眼睛弯成月牙,“‘全县优秀中医’,院长说,这证书有你一半功劳——你教我的‘温针灸’治好了那个尿床娃,他妈妈非要给我送锦旗呢。”

陈砚之看着视频里的她,白大褂被风吹得轻轻晃,像葆仁堂院门口的竹帘。他回:“该得的,你比我细心。我娘蒸了玉米,刚出锅,甜得能流出蜜来,给你留了两大个,让王师傅明儿捎过去。”

他娘这时端着碗玉米粥进来,见他对着手机笑,用围裙擦了擦手:“跟小林姑娘说,让她抽空回来,我给她做玉米饼,放俩鸡蛋,比县城的面包好吃。你爷还说,该让你俩去后山看看那棵老酸枣树了,今年结的果子准甜。”

陈砚之把这话发给林薇,没过几秒,手机就弹出视频通话请求。他赶紧接了,屏幕上出现林薇的脸,背景里能看见医院的走廊灯。“后山的酸枣?”她眼里闪着光,“我记得那棵树在崖边上,能看见整个村子的屋顶,红通通的,像你磨的银针反光。”

“可不是嘛,”陈砚之走到窗边,指着远处的山,“你看,就那最高的崖,酸枣树就在那儿。等你回来,咱摘一筐,泡成酒,比你爸藏的那瓶还好喝。”

“拉倒吧,”林薇笑着翻了个白眼,“去年你泡的野菊酒,苦得我直皱眉。对了,我申请了下月初去乡下义诊,就去你们村,到时候跟你一块坐诊,让你见识见识,我这‘优秀中医’的手艺。”

陈砚之的心跳漏了一拍,手里的玉米差点掉地上。“真的?”他声音有点发飘,“我这就把西厢房收拾出来,给你当临时诊室,保证比县医院的亮堂。”

“不用收拾,”林薇的声音软了些,“就跟你挤一张诊桌,像小时候在院里学针那样,挺好。”

挂了视频,陈砚之看着窗外的晚霞,觉得今天的玉米格外甜。他摸出那套铜人模型,手指在“透刺”的穴位上轻轻点着——原来日子就像这针灸,一针下去,酸胀过后,总能等来说不出的暖。

诊室的灯亮了,把玉米的影子投在墙上,像串沉甸甸的省略号,后面藏着的,是后山的酸枣红,是共坐一张诊桌的期待,是针影里慢慢长起来的岁月,踏实又绵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