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110章 医馆同诊,春风化雨传薪火

清晨的露水还凝在药圃的紫苏叶上,林薇已经跟着爷爷在院里辨认药材了。她手里捧着本《本草便读》,指着畦里的苍术问:“爷爷,这苍术和白术都能健脾,怎么区分着用?”

爷爷正用竹耙翻动晾晒的陈皮,闻言直起腰,拿起两片药材:“你闻闻。”

林薇凑近嗅了嗅,苍术带着股浓烈的香味,像晒透的桂皮;白术的气味则淡些,带着点土腥气。“苍术香得冲,白术温吞吞的。”

“这就对了。”爷爷把苍术扔进“燥湿”的竹筐,白术放进“健脾”的竹篓,“苍术像泼辣的媳妇,能把屋子里的潮气连根拔起,治风湿痹痛就得靠它;白术像温顺的闺女,能慢慢把脾胃补起来,拉肚子的人用着合适。就像扫院子,苍术是大扫帚,能扫墙角的厚灰;白术是小笤帚,能扫桌角的细尘。”

陈砚之端着两盏热茶出来,听见这话笑了:“爷爷昨天还给李大叔用了苍术,说他‘湿气重得像泡了水的棉絮’,非用大扫帚扫不可。”

林薇接过茶杯,指尖触到温热的杯壁:“我昨天看李大叔的方子,您加了厚朴,是不是为了帮苍术‘搭把手’?”

“聪明。”爷爷赞许地点头,“厚朴像鼓风机,能把苍术扫起来的湿气吹出去,俩药凑一起,像大扫除时一个扫一个扇,屋子干得快。”

正说着,药铺的铜铃“叮铃”作响,进来个佝偻着背的老汉,拄着根枣木拐杖,每走一步都“哎哟”一声。“陈大夫,我这腿又肿了,去年您给开的方子管用,再抓两副。”

林薇赶紧扶他坐下,搭脉时发现脉象沉缓,舌苔白腻:“大爷,您是不是总觉得腿沉得像灌了铅,遇着阴雨天更厉害?”

“是!是!”老汉连连点头,“昨天淋了点雨,夜里疼得直哼哼。”

林薇提笔写方,学着陈砚之的样子写了苍术、白术、茯苓,想了想又加了桂枝:“桂枝能温通经络,像给腿上裹层棉絮,挡挡寒气。”

陈砚之在一旁帮着碾药,忽然轻声说:“要不要加味牛膝?”

林薇愣了愣:“牛膝能引药下行,让药效往腿上走?”

“不光是这。”爷爷凑过来看了看方子,“老汉的脉沉缓里带着点涩,是气血瘀住了,牛膝像赶车的鞭子,能把药劲儿往脚下赶,还能活血,一举两得。就像往井里打水,光有桶不行,还得有绳子往下放。”

林薇赶紧添上牛膝,又问:“药引用什么?生姜还是大枣?”

“用葱白三段。”爷爷说,“葱白能通阳,像给药劲儿开扇门,让它们顺顺当当进腿里——老汉这病在筋骨,得用点‘钻劲儿’足的药引。”

老汉抓药时,林薇看着陈砚之帮她称药,忽然红了脸:“本该我给你打下手,反倒让你忙活。”

“你专心看病,我专心抓药,分工不同,都是为了病人。”陈砚之笑着把称好的苍术包起来,“就像爷爷熬药,他掌火候,我添柴,谁也离不了谁。”

上午十点多,药铺里来了个抱着肚子的年轻人,疼得直冒汗,说“吃了隔夜的剩菜,上吐下泻”。林薇诊断是“急性肠胃炎”,想开藿香正气散,爷爷在一旁说:“加两味药。”

“加什么?”林薇赶紧问。

“加马齿苋30克、炒扁豆15克。”爷爷指着墙角晒的马齿苋,“这菜像天生的止泻药,能清肠道的湿热;炒扁豆像干海绵,能吸肚子里的水。年轻人贪嘴,用点‘土药’比猛药管用,还不伤脾胃。”

陈砚之帮着抓药,忽然对林薇说:“记得嘱咐他熬药时加把灶心土,我爷爷说‘拉肚子拉得虚,灶心土能护着点胃气,像给胃铺层棉垫’。”

年轻人走后,林薇翻看爷爷的旧脉案,见上面记着“同治年间,某妇食腐肉泄泻,用马齿苋配灶心土,三剂而愈”,忍不住感叹:“这些老法子比教科书实用多了。”

“书是死的,病是活的。”爷爷泡了壶菊花茶,“就像这菊花,书说它能清肝明目,可我用它治过迎风流泪,也用它醒过酒,全看怎么搭着用。”

中午吃饭时,李寡妇端来碗刚蒸的红薯,笑着说:“林姑娘,尝尝我种的蜜薯,比城里的甜。”柱子跟在后面,手里举着朵野菊,往林薇手里塞:“姐姐,这个泡水喝。”

林薇接过野菊,鼻尖萦绕着清甜的香气,忽然觉得这医馆的日子像碗温粥,稠稠的,暖暖的。陈砚之帮她把红薯皮剥了,递过来:“吃吧,这红薯能健脾,配着爷爷的药粥正好。”

下午,林薇独立看了个感冒病人,开了荆防败毒散,陈砚之抓药时特意多放了片生姜:“这病人穿得单薄,准是冻着了,生姜多放片,像多给件棉袄。”

爷爷在一旁听着,对林薇说:“你看,抓药也得会‘变通’,不是方子写多少就抓多少,得看病人的样子调调量——就像做饭,有人口重,有人口轻,盐得多放少放,心里得有数。”

傍晚关门前,那个肝硬化腹水的大叔由儿子推着来复诊,脸色比上次好多了,肚子也消了些。“陈大夫,林姑娘,我家的桃快熟了,等好了请你们吃。”

“您这气色,再喝几副药就能下地摘桃了。”林薇笑着说,给她换了方子,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了些补气的黄芪。

爷爷看了方子,点头道:“加得好,就像给快修好的船加块帆,能走得更稳些。”

送走病人,陈砚之帮着林薇整理处方,夕阳透过窗棂,在两人身上投下交错的光影。爷爷坐在院里的竹椅上,看着他们凑在一起讨论病例,忽然想起年轻时带徒弟的日子,嘴角忍不住弯起来——这医馆的烟火气,总算后继有人了。

林薇抬头时,正好对上爷爷含笑的目光,脸颊微微发烫,赶紧低下头继续写病历,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混着陈砚之碾药的“咯吱”声,像首温柔的曲子,在暮色渐浓的医馆里轻轻流淌。她忽然明白,所谓“传承”,不光是医术的手把手教,更是这样朝夕相处的耳濡目染——看他怎么对病人笑,怎么抓药,怎么在脉案上写下一句句叮嘱,不知不觉间,就把那份“医者心”刻进了骨子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