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84章 夜诊遇急症,四诊破迷局

跟着爷爷学中医 第84章 夜诊遇急症,四诊破迷局

作者:中医自己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4 20:38:53

月上中天时,陈砚之刚把晾干的药草收进药柜,门板“吱呀”一声被推开,带着股深秋的寒气。进来的是西庄的王木匠,他怀里抱着个孩子,孩子裹在厚厚的棉被里,却仍抖得像片落叶(望诊)。

“陈大夫!救救娃!”王木匠的声音劈了叉,满是焦灼(闻诊)。他把孩子放在诊床上,掀开棉被一角——那孩子约莫五岁,小脸烧得通红,嘴唇却干裂起皮,闭着眼哼哼,睫毛上挂着泪珠(望诊)。

“下午还好好的,吃了半碗南瓜粥,傍晚突然就烧起来,说胡话,还总喊冷,盖了三床被子也没用(问诊)。”王木匠搓着手,指节发白。

陈砚之先摸孩子的额头,烫得像揣了个小炭炉(切诊)。再看舌苔,舌红得像涂了胭脂,苔却薄白,像落了层霜(望诊)。他又凑近听孩子的呼吸,粗重得像堵了凑近的风箱,喉咙里隐约有“呼噜”声(闻诊)。

“张嘴我看看。”陈砚之轻声说。孩子迷迷糊糊张开嘴,喉咙深处红肿得发亮,像要冒火(望诊)。搭脉时,脉象浮而数,像小石子在指下蹦(切诊)。

“这是外感风寒,入里化热了。”陈砚之笃定道,“一开始受凉,所以喊冷、脉浮;现在寒邪变热,就烧得厉害、舌红喉肿。”他飞快写下方子:“荆芥10克解表散寒,生石膏30克清里热,再加桔梗、牛蒡子通喉咙,两煎混在一起,隔一个时辰喂一勺,烧不退就用温水擦身子,别捂太厚了。”

王木匠揣着方子刚跑出去,药铺的灯笼又被风吹得摇晃——是李寡妇扶着她婆婆来了。老太太拄着拐杖,一步一哼,脸偏向一侧,嘴角歪着,口水顺着下巴往下淌(望诊)。

“傍晚做饭时还好好的,端碗时突然就倒了,起来后嘴就歪了,说话也说不清(问诊)。”李寡妇抹着泪。

陈砚之让老太太伸舌头,舌头也歪向一边,像条跑偏的蚯蚓(望诊)。再摸她的手,右边胳膊抬不起来,手指蜷着,像攥着团空气(切诊)。“头晕不晕?耳朵响不响?”他问(问诊)。老太太“呜呜”着,含糊点头,右耳确实有蝉鸣似的响声(闻诊:听其声知其语謇)。

搭脉时,脉象弦而硬,像绷紧的弓弦(切诊)。“这是中风,风痰堵了经络。”陈砚之皱眉,“赶紧找车去县城,我先开付药吊着——天麻、钩藤平肝风,半夏、茯苓化痰,送医院前先灌下去。”

送走婆媳,陈砚之刚喝口热茶,药铺门又被推开。这次是个年轻媳妇,抱着个襁褓,脸色比纸还白(望诊)。“大夫,我家娃……不吃奶了,总哭,肚子还胀得硬邦邦的(问诊)。”

襁褓里的婴儿小脸憋得通红,哭声细弱得像小猫叫(闻诊)。陈砚之轻轻按按婴儿的肚子,硬得像揣了个小皮球,按下去时婴儿哭得更凶(切诊)。再看婴儿舌苔,白厚得像涂了层奶油(望诊),嘴唇周围有点发青(望诊)。

“是不是喂了米糊?”陈砚之问。年轻媳妇点头:“前天才开始喂,想着让他早点吃饱……”“娃才三个月,脾胃弱,哪消化得了米糊?”陈砚之叹道,“这是积滞了,得先通通便。”他取了点芒硝,用温水化开,蘸着棉花轻轻涂在婴儿肛门周围(外治法),又开了消食导滞的方子,“回去用山楂、麦芽煮水,少少喂点,别再喂米糊了。”

婴儿的哭声渐渐缓了些,年轻媳妇千恩万谢地走了。陈砚之看着空荡荡的药铺,窗外的月光已经移到了柜台前,照得那些药罐、药碾子都泛着冷光。

这时,他忽然听见后院有动静,像是有人在翻东西。抄起墙角的扁担绕过去,见是个黑影正往怀里塞晒干的黄芪(望诊)。那黑影见了他,吓得一哆嗦,怀里的黄芪撒了一地,是个半大的孩子,衣衫褴褛,脸瘦得只剩巴掌大(望诊)。

“我娘病了,咳得直吐血,听说黄芪能补气血……”孩子的声音带着哭腔,像被踩住的麻雀(闻诊)。

陈砚之放下扁担,看那孩子冻得发紫的嘴唇,皴裂的手上还沾着泥土(望诊)。“家里还有啥人?”他问(问诊)。“就我和娘,娘躺了半个月了,没米下锅了(问诊)。”孩子的眼泪掉在地上,砸出小泥点。

陈砚之没再问,转身回前屋,抓了把黄芪,又包了些小米、红糖,塞到孩子怀里。“黄芪得配着当归煮,我再给你娘开付止咳的药,回去熬了喝。”他写下方子,又从钱匣里摸出几枚铜板,“买点热乎的给你娘吃。”

孩子愣了愣,“扑通”跪下磕了个头,抱着东西跑了,脚步声在巷子里越来越远(闻诊)。

陈砚之回到诊室,重新坐下,看着油灯下的脉案。老周的胸痹靠舌紫、脉涩、胸痛定了血瘀;赵大姐的湿疹凭红疹、苔黄、脉滑数辨了湿热;阿力的外伤借腐肉、腥臭、脉洪数断了热毒;教书先生的心虚从舌尖红、声怯、脉细促看出端倪;小姑娘的疳积由面黄、苔厚、脉沉缓找到根由;王木匠的娃靠寒热、舌红、脉浮数分清了外寒内热;李寡妇婆婆的中风依口歪、舌偏、脉弦硬确诊;婴儿的积滞凭腹胀、苔厚、哭声细弱判断……

原来这四诊,从来不是孤立的。望得的形色,闻得的气息,问得的情由,切得的脉象,像四块拼板,少一块就拼不出完整的图。就像那偷药的孩子,若只看他偷东西的形(望),难免斥为顽劣,可听了他的话(闻、问),才知是孝,这“四诊”里,原也藏着人情世故。

陈砚之拿起爷爷留下的那本《脉经》,指尖抚过泛黄的纸页,上面写着:“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必先知经脉,然后知病脉……”他忽然觉得,这“知病脉”前,更要“知病人”,望其苦乐,闻其悲欢,问其甘苦,切其冷暖,才算真的把病装进了心里。

窗外的月光移到了药碾子上,碾槽里残留的药渣在光下泛着微光。陈砚之吹灭油灯,起身关店门,晚风带着药香扑进来,像在说:明日太阳升起,又会有新的病人,新的故事,等着用四诊合参,去一一读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