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161章 针药相济解病痛

跟着爷爷学中医 第161章 针药相济解病痛

作者:中医自己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4 20:38:53

葆仁堂的门板刚被晒得发烫,就被人“咚咚”敲响了。陈砚之正在柜台后核对药材,抬头见是邻村的田婶,一手扶着腰,一手被儿子小田搀着,脸色黄得像秋后的叶子。

“砚之,可算找到你了!”小田把田婶扶到板凳上,自己也喘着粗气,“我娘这腰疼得邪乎,从昨儿个后半夜就没睡着,躺不下,坐不住,直哼哼,贴了三贴膏药都不管用!”

田婶按着腰,疼得直抽气:“就这左边腰眼,像有个锥子在钻,一动弹就像要折了似的。前儿个还能下地摘棉花,这说犯就犯了……”

陈砚之蹲下去,轻轻按了按田婶的腰部:“这儿疼不?”

“哎哟——就是这儿!”田婶疼得蜷起腿,“别碰别碰,碰一下都钻心!”

“这是急性腰肌劳损,还带着点气滞血瘀。”陈砚之直起身,从针灸盒里取针,“光靠膏药不行,我给您扎几针通通气,再配点药,双管齐下。”

田婶瞅着银针,有点发怵:“扎针?我这辈子没扎过,听着就吓人……”

“婶您别怕,”陈砚之拿酒精棉擦着针,“我这针细,进得快,就像被蚊子叮一下。前儿个赵叔崴了脚,扎完针就不疼了,您忘啦?”

小田也在旁边劝:“娘,砚之的手艺您还信不过?比镇上那大夫靠谱多了!”

田婶咬咬牙:“那……那你轻点。”

陈砚之笑着点头,左手按住田婶腰部的肾俞穴,右手持针,手腕轻轻一转,针尖就没入皮肤:“这是肾俞穴,管腰部的,扎上它,能把淤住的气推开。”他又在大肠俞、委中穴各扎了一针,“大肠俞通腰部经络,委中穴是‘腰背委中求’,这仨穴配着,就像给堵住的水管开了三个口,气顺了,疼就能轻。”

田婶起初还紧绷着身子,过了一会儿,眉头慢慢舒展了:“哎?还真不疼,就有点酸溜溜的,顺着腿往下走,刚才那股拧着的疼松快多了!”

“这就对了,”陈砚之捻了捻针,“这酸劲儿就是气血在走,说明针起作用了。您试着慢慢动一下腰,别用劲。”

田婶试探着挪了挪,居然能稍微弯点腰了,眼里顿时有了光:“真管用!刚才动一下都像要了命似的!”

陈守义从里屋出来,手里端着个茶杯,慢悠悠地说:“扎完针再喝点药,把根儿去了。她这是劳累加着凉,光通经络不行,还得补补肝肾。”

“爷爷说得是。”陈砚之边起针边说,“我给您开点独活寄生汤的底子,独活能祛风除湿,桑寄生能补肝肾,再加点当归、川芎,活血止痛,就像给腰上的筋络补点营养,以后不容易再犯。”

他抓药时,一样样给田婶看:“您看这独活,闻着有点辛味儿,能把湿气赶出去;桑寄生是长在桑树上的,吸了树的精气,能把肝肾补得足足的。熬药时放两块生姜,驱驱寒,喝着也不那么苦。”

田婶接过药包,心里踏实多了:“还是你想得周到,连咋熬都告诉我。不像上次去镇上,大夫就扔给我一包药,啥也不说。”

“这都是应该的。”陈砚之把药包递给小田,“熬药时用三碗水,熬成一碗,温温的喝,早晚各一次。喝完药别着凉,这两天别下地干活,好好歇着。”

送走田婶母子,陈砚之刚坐下喝口水,就见门口冲进来个小伙子,是村东头的建军,捂着肚子,脸色发白:“砚之!快!我这肚子绞着疼,上吐下泻,刚才在地里干活,差点晕过去!”

陈砚之赶紧让他坐下,摸了摸他的额头,滚烫:“是不是吃了啥不干净的?”

“昨儿个跟朋友去河里摸了几条鱼,烤着吃了,许是没烤熟……”建军疼得直冒汗。

“这是急性肠胃炎,还带点发烧。”陈砚之取了银针,“我先给您扎两针止止吐泻,再开点药退烧。”他在建军的内关穴、足三里各扎了一针,“内关穴止吐,足三里止泻,这俩穴是治肠胃病的老搭档,就像给闹腾的肠胃踩踩刹车。”

建军疼得厉害,没心思说话,只闭着眼哼哼。陈砚之捻了针,又拿了个体温计给他夹上:“您忍着点,针起作用了就不疼了。等会儿我给您开点葛根芩连汤,葛根能升阳止泻,黄芩、黄连能清热杀菌,把肚子里的坏东西赶出去。”

过了十分钟,建军吐泻的劲儿过去了,脸色好看了点:“不那么疼了……刚才就像肠子在打结,现在松快多了。”

陈砚之起了针,又给他量了体温:“38度5,有点烧,药里再加点石膏,能退烧,就像给身子里的火气泼点凉水。”他抓药时叮嘱,“这药得熬快点,大火烧开,小火煮十五分钟就行,别熬太久,不然清热的劲儿就没了。喝的时候温温的,别放凉,免得刺激肚子。”

建军接过药包,掏出钱要付账,陈砚之推回去:“先看病,钱的事不急。回去熬药时多熬点水,喝完药再喝点淡盐水,别脱水了。要是半夜还烧,就来叫我,别耽搁。”

建军千恩万谢地走了,陈守义在旁边说:“刚才给建军扎针,手法比以前稳多了。内关穴扎得深了点,刚好到那个‘酸胀点’,这就是经验,书本上学不来。”

陈砚之笑了:“还是爷爷您教的,说扎针得‘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光要知道扎哪个穴,还得知道扎多深、用多大力,不然白费劲。”

“学医就像酿酒,”陈守义呷了口茶,“得慢慢酿,火候到了,味儿才醇。你现在针药结合用得越来越顺,这就是长进。就像田婶那腰疼,光扎针能止疼,不喝药补肝肾,过两天还得犯;建军那肠胃炎,光喝药退烧慢,扎针能当场止吐泻,这就是针药相济的道理。”

陈砚之点头,看着柜台上的药材和针灸盒,忽然明白,这针和药就像人的两只手,缺了哪只都不方便。针能快刀斩乱麻,通经络、止疼痛;药能慢慢调理,去根儿、补元气,只有两只手一起用,才能把病治好,让乡亲们真正舒坦。

日头爬到头顶时,葆仁堂里飘起了药香,混着艾草的味道,暖融融的。陈砚之看着院子里晒着的药材,心里踏实得很——他知道,守着这葆仁堂,用手里的针和药,陪着乡邻们熬过一个又一个病痛,就是最实在的日子,也是最安心的日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