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156章 银针夺命葆仁堂

跟着爷爷学中医 第156章 银针夺命葆仁堂

作者:中医自己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4 20:38:53

葆仁堂内,午后的阳光懒洋洋地洒在药柜上。陈砚之正在整理刚晒好的艾草,爷爷陈守义坐在藤椅上,眯眼看着墙上的《针灸大成》挂图。突然,门外传来一阵慌乱的呼喊声。

李大婶声音尖利,带着哭腔地走了进来,说道:“砚之!砚之快救命啊!你李大叔不行了——”

话音未落,两个小伙子抬着块门板冲进门,李大叔躺在门板上,脸色青紫,双目紧闭,嘴里吐着白沫,四肢时不时抽搐一下。

陈砚之扔下手里的艾草,一个箭步冲过去,手指搭上李大叔的颈动脉,又摸了摸他的鼻息,眉头瞬间拧成疙瘩:“是中暑!热射病!心跳快得像打鼓,快没气了!”

李大婶“扑通”跪在地上,抱住陈砚之的腿:“砚之你可得救救他啊!他早上还好好的,去地里割麦子,太阳一毒就倒了,掐人中都没用啊!”

陈守义“噌”地从藤椅上站起来,拐杖往地上一顿:“慌啥!砚之,拿针!十宣、人中、涌泉,快!”

陈砚之手都没抖一下,转身从针灸盒里抓出一把银针,酒精棉在针上快速擦过:“狗剩,把他上衣扒了!王大娘,拿盆凉水来!”

狗剩手忙脚乱地扯开李大叔的褂子,王大娘端着水盆小跑进来。陈砚之抓起李大叔的手,拇指按住他的十宣穴(指尖),手里的银针“嗖”地扎下去,连扎十个指尖,每个穴位都挤出几滴黑血。

“这是十宣放血,”陈砚之边扎边喊,声音稳得很,“能泻热醒神,就像给烧得太旺的炉子捅个窟窿,放放热气!”

李大叔还是没动静,嘴角的白沫更多了。陈守义凑近看了看:“人中!重刺激!”

陈砚之捏起一根粗点的银针,对准李大叔鼻唇沟的人中穴,斜着刺入,手腕轻轻一捻,再往上提了提。“人中是急救要穴,通督脉的,就像给断电的机器搭根线,能把阳气提上来!”

这一下,李大叔喉咙里“嗬”地响了一声,眼皮动了动,却没睁开。

“涌泉!”陈守义又喊,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劲儿,“强刺激!”

陈砚之转身脱了李大叔的鞋,抓起他的脚,在脚心涌泉穴的位置快速消毒,银针垂直刺入,捻转的力度比刚才大了不少:“涌泉穴是肾经的井穴,能滋阴潜阳,就像给快烧干的锅加瓢凉水,平衡火气!”

三穴齐下,加上王大娘用凉水往李大叔额头、胸口擦,李大叔的抽搐渐渐停了,脸色青紫淡了点,但还是没睁眼。

李大婶哭得直哆嗦:“咋还不醒啊?是不是……是不是没救了……”

张大爷在旁边急得转圈:“要不……要不送镇上医院?”

“来不及!”陈砚之头也不抬,又抓起几根针,“再扎内关、曲池!内关能宽胸理气,曲池能清热解表,俩穴配合,就像给堵住的气管通通气,让他能喘匀气!”

银针精准地刺入穴位,陈砚之捻针的手法又快又稳,指尖带着巧劲,既能刺激穴位,又不会伤着筋络。这是他在中医药大学跟周教授学的“捻转补泻法”,急重症就得用这种强刺激手法。

“爷爷,您帮着按按合谷!”陈砚之喊了一声。

陈守义拄着拐杖上前,拇指按在李大叔的合谷穴上,力道又沉又稳:“合谷配太冲,开四关,能疏肝解郁,把内热往外赶!”

爷孙俩一个扎针,一个按穴,配合得严丝合缝。围观的乡亲们大气都不敢出,葆仁堂里只剩下陈砚之捻针的“沙沙”声,还有李大叔粗重的呼吸声。

过了约莫五分钟,李大叔突然“咳”地一声,吐出一大口浊气,眼睛慢慢睁开了,虽然眼神还有点涣散,却能瞅着李大婶了。

“当家的!”李大婶扑过去,眼泪掉在李大叔脸上。

“水……水……”李大叔的声音沙哑得像破锣。

“慢点喂!”陈砚之赶紧拦住,“用小勺,一点点喂,别呛着!”他一边说,一边慢慢拔出银针,每个穴位都用酒精棉按压片刻,“这些针得留几分钟,等他气息再稳点。”

陈守义摸了摸李大叔的脉搏,对陈砚之说:“脉缓过来了,但还是虚,等会儿开副清暑益气汤,加西洋参、麦冬,补补气阴。”

“知道了爷爷。”陈砚之点头,又对李大婶说,“大叔这是在太阳底下晒太久,津液耗光了,就像庄稼被晒得打蔫,不光要降温,还得补水补力气。回去后别让他再受热,喝稀粥,吃点绿豆汤,别吃油腻的。”

李大叔喝了点水,精神头好了不少,能说话了:“砚之……刚才我就觉得……眼前一黑,像掉冰窖里……又像被火烤……要不是你……”

“别说话,省点力气。”陈砚之扶他慢慢坐起来,“这中暑看着是小病,耽误了能出人命。以后中午别去地里干活,天热得备着藿香正气水,觉得头晕恶心就赶紧喝。”

王大娘在旁边啧啧称奇:“我活了六十岁,头回见扎针能把快断气的人救回来!砚之这本事,比他爷爷当年还厉害!”

张大爷也点头:“可不是嘛!前儿个村西头老刘家的孙子抽风,也是砚之扎了几针就好了,这针灸真是神了!”

陈守义坐在藤椅上,看着孙子给李大叔开方子,嘴角偷偷翘了翘,嘴上却不饶人:“别夸他!这是本就该会的!当年周教授教他的时候,让他在棉花上练捻针,练到针能立着不晃,才有今天的准头。”

陈砚之听到这话,抬头冲爷爷笑了笑。他想起在大学时,周教授拿着他的手教捻针,说“针灸救人,差一分都不行,穴位要准,手法要活,心要静”,当时觉得枯燥,现在才明白,那一根根银针里,藏着的是救命的本事,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李大叔被小伙子们扶着慢慢走了,李大婶临走前塞给陈砚之一把刚摘的黄瓜:“砚之,这是自家种的,解渴!你可得收下,不然我心里不安稳!”

陈砚之收下黄瓜,送他们到门口,又叮嘱了几句注意事项。回到堂屋,见爷爷正拿着他的针灸盒翻看,阳光照在爷爷的白胡子上,亮晶晶的。

“爷爷,我刚才那几下还行吧?”陈砚之有点不好意思地问。

陈守义放下针灸盒,拿起一根银针,对着光看了看:“还行,没丢你周教授的脸。记住了,针灸救人,不光靠针,靠的是心里有谱,手上有准,眼里有病人。少一样,都成不了事。”

陈砚之点点头,拿起那根银针,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却觉得心里暖暖的。他知道,这小小的银针,能扎进穴位,更能扎进人心——就像刚才李大叔睁开眼时,眼里的那点光,比啥都亮。

葆仁堂外的蝉鸣又响起来,阳光透过窗棂,在地上投下针灸盒的影子,方方正正的,像个稳稳当当的日子。陈砚之拿起爷爷刚才看的《针灸大成》,翻到“急救篇”,指尖划过那些密密麻麻的字,忽然觉得,这传承了千百年的医术,就像这银针一样,看着细,却能撑起一片天,护着一方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