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13章 春风与新芽

跟着爷爷学中医 第13章 春风与新芽

作者:中医自己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4 20:38:53

立春过后,天气渐渐转暖。巷口的老槐树上冒出了点点新绿,像撒了一把绿色的星星。葆仁堂后院的药圃里,薄荷和紫苏也抽出了嫩芽,嫩得能掐出水来。陈砚之蹲在药圃里,小心翼翼地给这些新芽浇水,指尖触碰到湿润的泥土,带着一丝春天的暖意。

祖父坐在诊室里,正在给一位病人诊脉。病人是个老太太,说自己春天总爱犯头晕,血压也不太稳定。祖父的手指搭在她的腕脉上,闭目凝神,神情专注。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在他银白的胡须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您这是肝阳上亢,春天肝气升发,所以症状会加重。”祖父睁开眼睛,对老太太说,“我给您开个天麻钩藤饮加减,平肝潜阳,再配合着吃点芹菜、菊花,能帮助降血压。”

老太太点点头,笑着说:“还是陈老先生您厉害,一摸脉就知道我是什么病。我那儿子非要带我去医院做ct,我说不用,来您这儿准没错。”

祖父笑了笑:“医院的检查也有好处,能看得更清楚。我们中医和西医,就像人的左右手,各有各的用处,能互相配合着更好。”

陈砚之在一旁听着,心里很认同祖父的话。以前他总觉得中医和西医是对立的,现在才明白,它们都是为了治病救人,只是方法不同而已。作为一名中医,应该有包容的心态,学习西医的长处,来完善自己。

上午,那位干燥综合征的姑娘又来了。她的气色好了很多,脸上有了红晕,说话的声音也响亮了些。“陈老先生,陈医生,我感觉好多了,口干眼干的症状减轻了,晚上也能睡着觉了。”她高兴地说,把复查的化验单递给陈砚之。

陈砚之看着化验单,各项指标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他给姑娘把了脉,脉象比上次平和了些,舌苔也有了些津液。“恢复得不错,继续吃药调理,慢慢就能好了。”陈砚之说,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祖父也给姑娘看了看,笑着说:“春天是生发的季节,你的身体也在慢慢恢复,这是好兆头。平时可以多出去走走,晒晒太阳,对身体有好处。”

姑娘走后,陈砚之整理药方,忽然发现自己开的方子和最初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从一开始的滋阴清热,到后来的健脾益气,再到现在的调和阴阳,每一次调整,都对应着病人病情的变化。他忽然明白,中医的“辨证施治”,就是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不断调整治疗方案,就像春天的植物,需要根据气候的变化,不断调整生长的节奏。

中午,祖母做了一盘香椿炒鸡蛋,香椿的香味弥漫在整个院子里。“春天吃香椿,能开胃健脾,还能祛风散寒。”祖母给陈砚之夹了一筷子,“这是后院自己种的,刚摘的,新鲜着呢。”

陈砚之吃着香椿,味道很独特,带着一股春天的气息。他想起药圃里的新芽,想起巷口的新绿,忽然觉得,中医也像这春天的植物,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只要我们用心去呵护,去传承,它就一定能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新的光彩。

下午,陈砚之跟着祖父去参加一个中医交流会。会上,有很多年轻的中医,他们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医,用新的方法推广中医,让陈砚之大开眼界。“你看这位年轻医生,用红外热像仪观察针灸前后的穴位变化,很有新意。”祖父指着一位正在做报告的医生说,“我们老祖宗的东西,需要这些年轻人用新的方法去解读,去传播。”

陈砚之点点头,心里忽然有了个想法。他想把葆仁堂的老药方整理出来,用现代的语言解释清楚,再发到网上,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认识中医。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祖父,祖父很支持:“好啊,只要能让更多人受益,什么方法都可以试试。”

交流会结束后,陈砚之看着窗外的春光,心里充满了希望。他知道,中医的传承之路还很长,但他有信心,和那些年轻的中医一起,用新的方法,新的思路,让中医这门古老的学问,在春天里发出新的嫩芽,结出丰硕的果实。

回到葆仁堂时,暮色已经染红了天际。陈砚之坐在灯下,打开电脑,开始整理那些泛黄的药方。祖父的医案、太爷爷的批注、太奶奶娟秀的字迹,在屏幕上渐渐清晰起来。他一边打字,一边回忆着祖父的讲解,那些晦涩的术语在他笔下变得通俗易懂。

“‘治咳先治痰,治痰先治气’,这是太爷爷治咳嗽的心得。”他在电脑上敲下这句话,眼前仿佛浮现出太爷爷在诊室里踱步思考的身影。窗外的春风拂过,带来药圃里薄荷的清香,像在为他加油鼓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