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多久,赵云便快马加鞭赶到了北平。远远望去,城墙上猎猎飘扬着大秦的旗帜,在风中肆意舞动,那鲜明的颜色刺痛了他的双眼,也让他瞬间明白,北平已彻底易主。赵云深知此刻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耽搁,迅速且有条不紊地将带来的军队安排妥当,各营各队都分配了明确的任务,确保大军的秩序与安全。随后,他孤身一人,径直朝着皇宫的方向驰去,心中牵挂着与吕布的会合。
当赵云踏入皇宫,只见宫内一片忙碌景象,吕布正站在庭院之中,神色专注地安排着守卫人员。他身姿挺拔,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浑身散发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威严,每一道指令都简洁有力,让周围的士兵们不敢有丝毫懈怠。赵云见状,脚下步伐加快,几步上前,气运丹田,高声喊道:“吕布!”
吕布闻声猛地回头,看到赵云后,冷峻的脸上顿时露出了欣喜之色,眼中闪烁着明亮的光芒。他大笑着回应道:“赵云,你可算来了!一路上奔波,还顺利吧?”
赵云微微点头,嘴角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说道:“还行,就是途中碰到了几波大明的溃兵,都是些乌合之众,顺手就全部解决了。”话锋一转,他神色变得严肃起来,接着道:“对了吕布,我此番来找你,是有要事相商。咱们要不要追击孙承宗撤退的大部队?这可是个关键决策,关乎着咱们下一步的战略走向。”
吕布听到这个提议,微微皱起了眉头,脸上露出犹豫之色。他缓缓摇了摇头,沉思片刻后说道:“算了吧,就放他一马。之前主公特意来信叮嘱,让我放他们回去。如今要是贸然攻打,一来可能违背主公的意愿,二来也怕引发不必要的变数,恐怕不太合适。”
赵云听闻吕布的话,并没有立刻反驳,而是陷入了思索之中。片刻后,他眼睛一亮,提议道:“要不这样,咱们不直接追击孙承宗的部队,而是跟在他们后面,如同鬼魅一般悄然跟随。这样一来,既能避免与他们正面冲突,又能趁机把沿途的山东全境给占领了。如此这般,大秦的版图便能连成一片,大大增强咱们的势力范围。你觉得这个主意怎么样?”
吕布听了赵云的提议,低头沉思了好一会儿。他在心中权衡着利弊,思考着这个计划的可行性。过了半晌,他抬起头来,眼中闪过一丝决然,觉得此计可行。于是,他果断决定在北平留下十万军队,这些军队不仅要负责维护北平的治安,还要着手推行大秦在当地的各项方针政策,以稳固大秦对这座城市的统治。同时,他还安排人手开始招募新兵,扩充大秦的军事力量。之后,他便带领着自己的亲兵,与赵云带领的两万士兵会合。两支队伍合兵一处,共计四万大军,如同一条蜿蜒的巨蟒,朝着离去的大明军队缓缓跟了过去。而且,在行军途中,即便遇到大明的斥候,他们也并未赶尽杀绝,而是选择放其离去,似乎在向大明传递着一种别样的信号。
再说撤退中的孙承宗,正带领着大军匆忙赶路,心中满是对未来局势的担忧。这时,一名斥候快马加鞭赶来,在他面前翻身下马,单膝跪地,急切地禀报道:“督师,大事不好!后方发现大秦的军队追上来了!”孙承宗听闻此言,心中猛地一紧,骑在马背上的身体微微一僵。他眉头紧锁,心中暗自思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大秦的军队怎么突然追上来了?难道陛下和大秦之前达成的合作出现了变故?还是大秦打算出尔反尔,要对他们赶尽杀绝?虽然心中满是疑惑和不安,但他深知此刻不能慌乱,于是深吸一口气,强自镇定下来,决定先让斥候再次去查探清楚敌军的具体情况。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传来。只见祖大寿骑着一匹骏马,风风火火地赶了过来。他在孙承宗面前停下,翻身下马,抱拳行礼,急切地问道:“督师,不知出了何事,如此着急找我?”
孙承宗赶忙将探马汇报的消息告知祖大寿,语气中带着一丝忧虑,说道:“天寿,你对这事怎么看?大秦是不是要反悔,想要把我们一举吃掉?”
祖大寿听闻这个消息,心中不禁一阵惊慌,脸色瞬间变得有些苍白。他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缰绳,连忙说道:“督师,要不咱们直接加快撤退的速度,同时留下一部分兵马抵挡大秦军队,为我们争取些时间?”此刻,祖大寿的第一想法便是赶紧逃离这个危险之地。不过,他倒也没有太过慌乱,毕竟他带领的全是关宁铁骑,这些骑兵都是历经沙场的精锐,逃跑速度绝对比那些步兵要快得多。但即便要跑,他也深知不能抛下孙承宗,否则回到南京,自己必定会被陛下治罪,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孙承宗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他看了看祖大寿,缓缓说道:“断后的事情暂且先别提,再等一等,看看情况,咱们再做最后的打算。贸然行动,只会让局势更加混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