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里,赵坤火了,其火爆的程度和方式都远远超出了启明的想象。
最初他刷到的那个救火视频,还只是在一个本地资讯号上,内容也仅限于报道突发事件和赞扬见义勇为。
但这件事仿佛被投入滚油的火星,以近乎诡异的速度和态势猛烈地燃烧、蔓延开来。
仿佛一夜之间,各大视频平台、社交媒体都被「程序员英雄」、「绝世好前任」赵坤的相关内容刷屏。
各种精心剪辑、配上煽情音乐和爆款标题的视频层出不穷:
有的着重渲染他“失业程序员”的身份——《失业不失志!程序员小哥被分手后冒死火场救前女友,这才是真男人!》;
有的则刻意引导对立——《天价彩礼逼不走真爱!他被女方全家嫌弃没房没车,分手后仍为她搏命!》;
更有甚者,开始深扒所谓的内幕——什么《独家:起底救火英雄赵坤,他曾为给女友买包连续加班三个月!》、《知情人透露女方因他失业果断分手!》……
英雄救美的内核迅速被消解,事件本身成了任由各方涂抹的画布,被强行塞进了男女权、职场压力、婚恋市场、城乡差异乃至代际冲突等各种宏大又撕裂的议题框架中,变得面目全非。
这股风潮甚至从线上蔓延到了线下。
这天,启明照常去小区附近那家他经常光顾的水果店。
老板娘是个四十多岁、嗓门敞亮的中年妇女,正一边刷着手机视频,一边守着摊子。
见启明过来,她麻利地放下手机,热情地帮他挑拣橙子。
“哎,小启,”她像是忽然想起什么,拿起手机,指着屏幕上一个有些模糊但难掩健硕的身影,“你看看,这几天网上全是这个小伙子,救火的!哎呦,那个英勇哦……他们网友还给他起了个名儿,叫、叫什么来着?”
她皱着眉想了半天,终于一拍大腿:“对了!叫「救火主理人」!你说现在这名字起的,花里胡哨的。”
见启明应了一声,老板娘又絮叨下去,声音压低了些,带上了点愁容:
“我刷视频啊,听说这小伙子之前是在什么大互联网公司上班的,前段时间被……被优化了?是这么说吧?哎,就是裁员!”
她称好水果,递给启明,顺势叹了口气,目光带着探寻看向他:
“小启,我记着你……好像也是搞电脑、弄程序那一行的吧?我也不懂你们这个。我就是想问问,最近你们这行,是不是行情真的不太好了?”
她搓了搓手,脸上露出普通人为生计奔波的真切忧虑:
“我家那小子,明年就高考了,之前还嚷嚷着想报计算机呢……我这心里,听着这些消息,有点七上八下的。这专业,往后还成不成啊?”
启明一时语塞。
他只能尴尬地笑了笑,勉强宽慰了两句之后匆匆扫码付了钱,拎着一袋水果快步离去了。
走在回去的路上,秋风带着凉意。
他下意识地刷着手机,屏幕上,关于赵坤的内容已经进化出了新的形态。
算法精准推送着经过精心润色的片段——
赵坤“不经意”流露出的、带着程序员味道的冷幽默,对过往失业经历坦然却导向积极向上的回顾,甚至开始有“粉丝”挖掘他的外表,剪辑出带着滤镜的“颜值向”混剪……
一个更立体、更符合流量需求的人设,正被快速搭建起来。
就在这时,一阵震动传来,来电显示赫然是——谭羽然。
他有些意外地接起电话,听筒里立刻传来那标志性的嗓音,但开口的内容却让启明差点一口气没喘上来:
“启明啊,没打扰你吧?我这边看到些消息,网上那个很火的救火主理人……听说他以前是你同事?”
启明:“……”
不是吧哥们儿,这瓜关你什么事啊?
吐槽归吐槽,他面上还是老老实实地回答:“是的,谭哥,我们之前在一个项目组。”
“嗯……”电话那头的谭羽然沉吟了一下,似乎在思考什么。
短暂的沉默后,他的语气稍微变了些,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严肃和神秘:
“既然有这么一层关系在……我这边刚好来了个小任务,可能需要和这位网红先生打点交道。
“怎么样,你感不感兴趣,过来搭把手?”
......
坐车去万事屋的路上,启明随手刷着原公司的摸鱼群。
果然,群里也在热火朝天地讨论赵坤事件。
与网上情绪化的吃瓜群众不同,这些前同事们显然更清醒一些,发言也更具行业视角:
Echo:“这流量起来得太快了,明显有推手,估计签了MCN了。”
摸鱼の哲学家:“算法精准投放,话题精准踩点,典型的流水线造星模式。”
Null:“我赌一杯奶茶,下周就要开始直播带货了,剧本都写好了。”
Echo:“那你赌输了,我刚看到他已经开始带货了,我的下午茶就你请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