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暗流涌动,旧部星火
黎明前的铁壁城,是一天中最寒冷、最黑暗的时刻。风雪虽略有减弱,但寒意却仿佛能沁入骨髓,将整座城池冻成一块沉默的黑色巨岩。西城小院内,炉火早已熄灭,冷空气凝滞如冰,唯有里间卧榻上两道清浅而规律的呼吸声,证明着生机未绝。
顾九渊并未沉睡。《星枢秘典》的内力在他体内如暗河般缓缓流转,不仅驱散着严寒,更将他的五感提升至一种玄妙的境界。院外风雪声、更夫遥远的梆子声、甚至隔壁邻居压抑的咳嗽声,都清晰地落在他耳中。他的大脑飞速运转,将昨夜探得的信息、王嬷嬷的警告、以及当前严峻的形势反复推演。
黑冰湖……三日后……陷阱……交易……“他们”要的人……
每一个词都如同沉重的砝码,压在北境本就岌岌可危的天平上。钱监军背后的黑手所图甚大,绝不仅仅是扳倒一个王贲那么简单。那黑袍人冰冷的语气,提及“京城好处”时的漠然,都让顾九渊嗅到了一股更加庞大、更加危险的阴谋气息。
不能再等了。必须抢在黑冰湖交易之前,与黑风关的旧部取得联系,获得支持。否则,单凭他一人之力,即便加上沈清辞,也难以扭转乾坤,甚至可能彻底暴露,万劫不复。
他悄然起身,没有惊动外间榻上浅眠的沈清辞。借着窗外积雪反射的微弱天光,他快速写下了一张字条,内容极其简短,用的是只有他与黑风关心腹旧部才懂的暗语。然后,他从怀中取出一个仅有指甲盖大小、造型奇特的金属哨子——这是当年军中斥候传递紧急讯号所用,声音频率特殊,能传极远,且常人难以察觉。
他来到后院,凝神感知片刻,确认四周无人窥探,而后将哨子含入口中,以内力催动,发出了一长两短、极其轻微却极具穿透力的奇异音波。音波融入呼啸的风声,向着黑风关的方向远远传去。
这是极度冒险的一步。这种传讯方式虽隐蔽,但也并非绝对安全,一旦被敌方高手截获,很可能顺藤摸瓜。但他别无选择,时间太过紧迫。
做完这一切,他如同鬼魅般回到屋内,重新躺下,仿佛从未离开过。
天色微明时,沈清辞也醒了。两人就着冷水吃了些干硬的饼子,相对无言,却都能感受到彼此眼中的凝重和决绝。
药铺照常开门。经过昨日“银针救校尉”的事迹发酵,今日前来求诊的人明显多了起来,小小的铺面很快就被挤满。除了贫苦军户和百姓,竟然还多了几个穿着体面些的、显然是城中某些小吏或低级军官家眷模样的妇人,她们言辞闪烁,多是询问一些妇科或疑难杂症,眼神却不时打量着沈清辞,带着好奇与试探。
沈清辞心知肚明,这些人恐怕多少与守备府有些关联,是王嬷嬷那条线引来的。她不动声色,依旧温和耐心地诊治,用药精准,言语得体,既不刻意打听,也不过分热络,只是默默地将所有听到的、看到的细节记在心里。
顾九渊则忙碌地抓药、捣药、维持秩序,他那沉默可靠、手脚麻利的“兄长”形象愈发深入人心。偶尔有粗豪的军汉大大咧咧地拍他肩膀打听南边风物,他也能用带着南地口音的北境方言含糊应对过去,眼神却始终锐利地扫视着每一个人,尤其是那些看似普通、却气息沉稳、眼神游离的“病人”。
一上午平静度过。中午时分,风雪又渐渐大了起来,求诊的人少了许多。沈清辞正欲稍事休息,门口皮帘一掀,一股冷风卷入,一个穿着守备府传令兵服饰、满脸冻疮的年轻士卒低着头快步走了进来。
“大……大夫,俺……俺这冻疮又犯了,疼得厉害,给……给点药膏吧……”士卒声音沙哑,眼神不敢与人对视,伸出那双红肿溃烂的手。
顾九渊目光微微一凝。这士卒的冻疮虽真,但进门的步伐、呼吸的节奏,却隐隐带着军中好手才有的特征。
沈清辞仿佛毫无察觉,温和道:“小哥这冻疮得不轻,光用药膏怕是好得慢,需得行针活血才好。”她说着,便要去取针囊。
那士卒却猛地一缩手,连连摇头:“不……不用行针!俺怕疼!给点药膏就行!最好的那种!”他的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促。
顾九渊上前一步,挡在沈清辞身前,沉声道:“军爷,最好的金疮药和冻疮膏都需现配,材料金贵,价钱可不便宜。”他一边说,一边看似随意地用手在柜台上有节奏地敲了几下。
那士卒听到那敲击声,身体几不可查地一震,猛地抬起头,看向顾九渊。两人目光在空中短暂交汇,士卒眼中闪过一丝激动与确认,随即又迅速低下头,从怀里摸出一块碎银子拍在柜台上:“俺……俺有银子!快配!”
顾九渊不再多言,转身从柜台最底下取出几包早已备好的药材,快速研磨调配起来。他的动作流畅自然,仿佛做过无数次。
沈清辞静静地看着,心中了然。暗号对上了。这士卒,是黑风关来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