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游戏奇遇人生 > 第20章 大堤

游戏奇遇人生 第20章 大堤

作者:不重要真的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4 19:26:58

安之放下茶杯,嘴唇微启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既然各位说没钱没粮,那本王便自己找。”他看向身后的侍卫,这其中便有易容的魏无羡与蓝忘机,“去,把扬州城所有粮铺、钱庄、世家宅院的地址都找来。”

李知府脸色骤变:“王爷这是要做什么?那些都是百姓私产,王爷此举是在动摇国家根本!”

“私产?”安之轻笑一声,咳嗽了几下,语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若真是百姓私产,本王自然不动。可若是有人借着水患囤积居奇,借助赈灾的空子,把赈灾当成丰盈自家的钱袋——”

他顿了顿,目光如刀般剜过众人:“那这‘私产’,本王便替陛下、替扬州百姓,好好查一查。”

官员们面面相觑,谁也没想到这病弱少年一到扬州就如此强硬。李知府偷偷给旁边的同知使了个眼色,心里却已打定主意——只要咬定没钱没粮,耗到这少年撑不住,自然能把他逼回京城。

他们却没看到,安之垂下的眼帘后,眸色幽沉。他轻轻咳了一声,对魏无羡扮成的侍卫道:“去,把王太医请来,本王有些头晕。”

待魏无羡出去,蓝忘机悄声道:“他们想拖延时间。”

安之点点头,低声回:“我知道。但他们忘了,扬州城的每一寸土地,都浸着百姓的血和泪。想藏,没那么容易。”

窗外,魏无羡靠在廊柱上,看着官员们溜出驿馆的背影,唇角勾起一抹冷笑。他对着空气打了个呼哨,暗处立刻有夷陵宫弟子的回应——这些日子,他们早已摸清了扬州世家的底细,就等安之一声令下了。

江南的雨,又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安之望着窗外的雨帘,知道真正的硬仗,从踏入扬州城的这一刻,才刚刚开始。世道再难,也总要有人,为苍生撑出一片天。

安之在扬州驿馆歇了不过三日,便拿出了雷霆手段。

这日清晨,扬州城内突然响起急促的马蹄声。江南驻军奉调而来,甲胄鲜明的士兵迅速包围了卢、谢、张等几大世家的宅院,以及知府衙门、通判府邸。带队的将领手持兵符,立于门首朗声道:“奉端王令,清查赈灾款项与粮仓,无关人等不得出入!”朝堂年年拨款,水患年年频发,这其中没有猫腻骗鬼呢!

世家宅院的大门刚要关上,便被士兵用巨木撞开。安之坐在轿子里,由侍卫抬着,缓缓进入卢府。卢家族长拄着拐杖拦在后院一处,气得浑身发抖:“端王!你凭什么动我卢家?我卢家世代忠良,你这是污蔑!”

安之掀起轿帘,脸色苍白如旧,声音却冷得像冰:“世代忠良?本王查到,去年朝廷拨下的防洪款,有三成进了卢府的账房。粮仓里明明堆着万石粮食,却报称‘全被水冲毁’——这便是你说的忠良?”

他挥了挥手,身后的士兵立刻上前,撬开仓库的锁。门开的瞬间,满仓的粮食暴露在日光下,连空气里都飘着新米的清香。卢家族长面如死灰,瘫倒在地。

短短两日,扬州城一片风声鹤唳。安之让人将查抄出的钱粮一一登记,凡账实不符者,不论官职高低、家世深浅,一概贴上封条,主家收押入狱。抄家清单送回驿馆时,连王太医都看得心惊肉跳——单是卢家一处,便抄出白银五十万两,粮食三万石,足够城外流民吃上半年。

消息传到皇城,那些在江南有产业的世家彻底炸了锅。镇国公捧着弹劾奏折,跪在御案前泣血叩首:“陛下!端王擅调驻军,围抄世家,这是要谋反啊!他手里有兵符,又掌着赈灾大权,若真在江南拥兵自重,后果不堪设想!”

十几个世家大臣跟着跪了一地,声泪俱下地请求皇帝收回成命,严惩安之。

皇帝坐在龙椅上,指尖敲着那份从江南传来的抄家清单,上面每一笔都记得清清楚楚:哪家藏了多少贪墨的赈灾款,哪家囤积了多少粮食,哪家的账目上有与藩王往来的痕迹……他忽然笑了,笑声在寂静的大殿里格外清晰。

“谋反?”皇帝放下清单,目光扫过众臣,“他若想反,何必把查抄的钱粮都登记造册,送回京城?”

镇国公一噎,随即道:“那是他欲擒故纵!”

“够了。”皇帝的声音陡然转厉,“江南水患,百姓受苦,你们不想着赈灾,反倒惦记着自家的产业!安之替朕清理蛀虫,你们却喊着要严惩他——莫非,你们也怕被抄家?”

这话如同一记耳光,打在众臣脸上。殿内瞬间鸦雀无声,谁也不敢再言“谋反”二字。

皇帝看着他们噤若寒蝉的模样,心中冷笑。他给安之兵符,本就存着让他放手去查的心思——这些世家在江南盘根错节,早已成了尾大不掉的毒瘤,正好借安之的手剜一剜。至于谋反?一个病弱少年,只有一两年的光景,就算手里有兵,又能翻起多大浪?

“传朕旨意。”皇帝终是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威严,“端王清查江南贪腐,做得好。所有查抄钱粮,一半用于赈灾,一半解送回京,入国库。再有阻挠清查者,以同罪论处。”

旨意传出,皇城的世家大臣们气得砸了不少茶杯,却再无一人敢上奏弹劾。他们终于明白,皇帝这是铁了心要借安之的这把刀,来削他们的势。

而江南的扬州城内,安之正看着新送来的抄家清单,咳嗽声比往日更重了些。蓝忘机递过温水,低声道:“皇城的旨意到了,皇帝准了你的做法。”

安之喝了口水,眼底却无半分轻松:“这只是开始。”他知道,他动了世家的利益,世家绝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的路,只会更难走。

窗外,魏无羡正靠在墙角,看着被押往大牢的官员,对身旁的士兵(实则夷陵宫弟子)低声道:“盯紧点,别让这些人在牢里耍花样。”阳光穿过云层照在他脸上,眉眼锐利如锋——谁若敢挡安之的路,他不介意让对方尝尝什么叫真正的“不计后果”。

车队出发前夜,安之看着整装待发的马车,对蓝忘机道:“世家绝不会甘心,路上定会有波折。”蓝忘机颔首:“魏烟已安排妥当,不会出岔子。”

次日清晨,三十辆马车在“驻军”护送下缓缓启程。这些“士兵”看似与寻常军卒无异,实则是魏烟挑选的夷陵宫弟子,个个身手扎实,还带着宗门里特制的机括暗器——这是魏无羡特意改良的,模样与军中弩箭相似,却更精准。

行至滁州山谷时,果然冲出百余名蒙面人,手持刀棍直扑车队。领头的“校尉”大喝一声,弟子们立刻结成阵型,手中长刀刺出,竟比寻常士兵快了数倍。更奇的是,马车厢壁外裹了层坚韧的兽皮,刀砍上去只留浅痕,这是魏烟让人提前准备的,对外只说是为了防潮。

蒙面人久攻不下,正想放火,却见路边突然“冒”出十几个手持短刀的汉子,个个面无表情,动作却整齐划一,像提线木偶般堵住了他们的退路。这些正是魏烟操控的木头傀儡——她将纸人贴在木头傀儡上用秘法驱动,远看与寻常死士没两样,只会埋头拼杀,不会痛也不会退。

蒙面人被前后夹击,很快被击退。魏烟隐在山岗上,见危机解除,悄悄收了傀儡,那些“汉子”眨眼间便消失在密林里,仿佛从未出现过。

三日后,车队安然抵京。刘公公带着官员清点时,看着分文未少的钱粮,咋舌道:“端王真是厉害,这么多东西,竟一点没差。”

皇帝翻着清单,指尖在“二十万石粮食”“三百万两白银”上停顿片刻,忽然笑道:“这孩子,给朕了一个惊喜。”他只当是安之调度有方,让押送队伍格外得力,却不知背后另有玄机。待户部将钱粮入库,皇帝立刻下旨:“将粮食分拨给北方边军,银子先补国库亏空——告诉端王,做得好。”

洪水退去后,露出的堤坝触目惊心——夯土松散得能徒手掰下块来,木桩朽烂如泥,底下本该用青石加固的地方,竟填着碎砖烂瓦。安之站在堤岸缺口处,指尖捻起一撮沙土,风一吹便散了,眼底寒意渐浓。

“这哪是堤坝,分明是糊弄鬼神的摆设。”王太医在旁看得心惊,“上一任河工总督怕是把修堤的银子全吞了。”

安之没说话,转身回了扬州城。次日清晨,扬州城的大街小巷都贴满了公告:“今重修江南大堤,凡有水利之才、营造之技者,不论出身,皆可来驿馆献策。献策可用者,赏银五十两,留用者月俸三两,管饱三餐。”

告示贴出三日,驿馆外便排起了长队。有经验丰富的老河工,有落魄的工匠,还有些背着行囊的“游方之士”——正是夷陵宫的弟子。他们混在人群中,有的献上改良的夯土法子,有的画出更稳固的堤坝图纸,个个“身怀绝技”,很快被安之纳入麾下。

开工那日,安之站在河堤上,望着数万灾民与工匠,高声道:“这大堤,不仅要修,还要全江南重修!从扬州到润州,凡有缺口处,一律加固;凡偷工减料处,全部返工!”

人群哗然,有老河工颤声问:“王爷,这得花多少钱啊?”

安之目光扫过远处围观的世家子弟,声音清亮:“钱,由江南的世家出。”

这话一出,世家代表立刻跳出来反对:“端王凭什么?!我等与堤坝何干?”

“何干?”安之冷笑一声,指着堤岸下的良田,“这些土地,谁家没有产业?这大堤挡住洪水,护的是谁的田庄?你们世世代代靠着江南水土赚钱,如今堤坝溃了,想让百姓替你们扛灾?”

他顿了顿,语气陡然转硬:“三日之内,凡在江南有田产者,按亩捐银——良田一亩五钱,旱地一亩三钱。捐了,大堤修好,你们的家业保住;不捐,也行。”

安之指向身后的流民:“这些百姓没了家,正好缺地种。本王会奏请陛下,把你们不肯保的田产分了,让他们屯田守堤。”

“你这是强抢!”世家子弟气得发抖。

“强抢?”安之迎着他们的目光,寸步不让,“比起你们贪墨修堤款、害死百姓,本王这点‘不讲理’,算得了什么?”

三日后,世家们咬着牙送来了银两。他们恨得牙根痒痒,却不敢真让田产被分——那些土地是世家的根基,丢失了这些良田,如何向京里的主家交代。

重修大堤的工程就此铺开。安之每日泡在工地上,带着夷陵宫弟子改良夯土技术,教灾民用糯米汁混合石灰加固堤身,连吃饭都蹲在河堤上。蓝忘机与魏无羡则化身为普通工匠,一个监督石料成色,一个琢磨如何让堤坝更抗水流冲击,偶尔对视一眼,都能从对方眼中看到欣慰——这孩子虽小,却把“天下苍生”四个字,真真切切扛在了肩上。

夯土之歌在江南的土地上此起彼伏,灾民们挥着锄头、推着独轮车,脸上渐渐有了生气。他们知道,这堤坝修起来,往后的日子就有了盼头。

而扬州城里的世家宅院,却整日死气沉沉。有人在夜里诅咒安之,有人偷偷给皇城递奏折,骂他“祸乱江南”。可看着工地上日渐成型的大堤,看着百姓们对安之愈发敬重的眼神,他们再恨,也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个病弱的少年,一点点改写江南的命运。

安之站在刚筑起的堤段上,望着奔腾的江水,轻轻咳了几声。王太医递上汤药,叹道:“王爷,您这身子……”

“大堤快好了。”安之接过药碗,仰头喝下,眼底映着江水的波光,“等大堤修完,一切就都好了。”

大坝的最后一块青石砌好时,江南已入深秋。安之站在堤顶,看着绵延数十里的新堤如巨龙般卧在江边,堤身用糯米灰浆浇筑的缝隙密不透风,夯土紧实得能承受车马碾压,终于松了口气,忍不住低低咳嗽起来。

“王爷,该歇歇了。”王太医递上暖炉,看着少年单薄的身影,满眼心疼。这半年来,安之日夜泡在工地上,瘦得几乎脱了形,全靠参汤吊着精神。

安之摇摇头,目光转向堤下的废墟:“大坝成了,该让百姓有家可回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