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游戏奇遇人生 > 第17章 崭露锋芒

游戏奇遇人生 第17章 崭露锋芒

作者:不重要真的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4 19:26:58

到了下午,喝了药的安之“醒”了过来,皇帝第一时间赶去嘘寒问暖。曾经冷清得像冷宫的世子殿,瞬间热闹起来——大批珍贵药材被源源不断地送进来,而安之的命竟真的被“吊”住了,这让其他太医惊掉了下巴,最后王太医成了安之的御用太医,专门负责调理他的身体。

几日后,安之终于能下地了。宫女扶着他在殿内慢慢走了一圈,不过短短几步,他就出了一身汗。太监端来热水帮他擦拭后,他又躺回床上“睡”了过去。皇帝特意找来殿里的小太监询问:“世子今日进食如何?”

“回陛下,世子晨起喝了一碗粥,宫女扶着走了一圈,现在又歇下了。”

“太医怎么说?”

“太医说……需慢慢将养。”

皇帝挥挥手:“下去吧。记住,若有人敢慢待世子,朕要了你们的命!”

“奴才不敢!”小太监连忙退下。皇帝靠在椅子上,嘴角勾起一抹笑,这把“刀”,还能用。

三个月后,安之已经能偶尔出门了。他带着太监宫女来到御花园,花草的芬芳让他在殿里憋闷了三个月的人感到心旷神怡,走累了顺势坐在凉亭里。宫女拿出食盒里的点心和蜜水(太医说他不能喝茶,皇帝特意赏了上等花蜜),他看着湖里的游鱼,眼里满是对新事物的“欣喜”。

突然,一阵吵闹声传来——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被几人推搡着,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看着格外可怜。安之扶着桌子站起身,疾步走进拱门,忍着胸口的闷疼轻声却坚定地说:“住手!”

那几人转头,是皇帝的几位皇子。二皇子眼神不善地盯着他:“哪来的狗东西,也敢管本皇子的事?”

安之身边的宫女连忙跪倒在地,颤声行礼:“给二皇子、四皇子、五皇子、十皇子请安!”

二皇子一脚踢开宫女,怒骂道:“瞎了你的狗眼!哪来的十皇子?不过是个宫女生的野种,也配称‘皇子’?”

宫女被踢倒在地,又立刻爬起来跪好。安之把那小孩拉到自己身后,轻声道:“就算出身不同,也是血脉兄弟,不该这么欺负人。”

四皇子上前推了安之一把,骂道:“你算什么东西,敢多管闲事!”

安之故意倒退几步,摔在地上,一口鲜血“哇”地吐了出来。太监宫女们立刻围上来,焦急地喊:“世子!您没事吧?”安之细嫩的手掌心被地面磨得血肉模糊,有太监急忙喊道:“快去找太医!”

御花园里瞬间一片混乱,最后以安之“昏迷”收场。二皇子和四皇子被皇帝关了禁闭,他则坐在安之的床前,看着床上人毫无血色的脸,脸色黑得可怕。

没过多久,安之缓缓睁开眼睛,看到坐在床沿的皇帝,挣扎着坐起身,扑到皇帝腿上哭道:“皇帝伯伯,谢谢您!”

皇帝一愣——这孩子难道被吓傻了?他轻轻拍着安之的背,问道:“谢朕什么?”

安之抬起头,红着眼睛,语气带着几分“单纯”:“宫女们都说,我整整睡了十年。可是您看——”他拂起自己的衣袖,露出光洁的手臂,“这十年来,我的身体被照顾得好好的,没有半点伤痕。这就证明伯伯您一直用心护着我,不然在这踩低捧高的宫里,我怎么可能还活着呢!”

皇帝没料到安之竟如此通透,能从细微处看透宫中风向。看着安之眼里纯粹的孺慕,他放缓语气,温柔笑道:“朕今日才发现,安之竟有颗玲珑心。你可有想要的东西?皇帝伯伯都给你送来。”

安之攥着身上的被子,语气带着几分懊恼:“我想去读书、习武。我现在太弱了,走两步都要宫女扶着,这种身不由己的感觉,一点都不好。”他把“不甘”写在脸上——被人轻轻一推就晕倒,实在太丢脸。

皇帝眼底精光一闪,笑着应下:“这事,朕得和太医商议后,再给你答复。”

“真的吗?”安之眼睛瞬间亮了,满是惊喜。

皇帝点头,安之立刻伸手抱住他:“谢谢伯父!”

次日,御书房内,王太医跪在地上,心里惴惴不安——不知皇帝突然召见自己是何用意。皇帝沉默许久,才沉声问道:“王太医,世子说想读书、习武,他的身体能承受得住吗?”

王太医脸色骤变,连忙磕头:“陛下万万不可!世子如今全靠珍贵药材吊着性命,若再读书、习武,只会加速燃烧他的生命力——表面看或许强壮了,内里五脏却会加速受损,怕是会……”

“会什么?”皇帝冷笑一声,打断他的话。

王太医战战兢兢地补完后半句:“怕是会加速死亡。”

“那按现在的方式调理,他还能活几年?”

“不……不超过三年。”

“习武的话呢?”

“只……只剩一半时间。”

皇帝故作叹息,语气带着“不忍”:“安之的命运本就可怜,朕实在不忍拒绝他。反正无论做不做,他也只有三年时光,何不让他痛痛快快过这最后日子?”

王太医连忙附和:“陛下仁慈!”

“传朕旨意,”皇帝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威严,“让世子入太学,与皇子们一同学习;再找专门的武师傅,为他量身定制练功计划,万万不可伤及他的身体!”

刘公公带着口谕去了太学,众皇子听得面面相觑——父皇前几日才因世子罚了二皇子和四皇子,如今竟又特意下旨护着他?刘公公看着皇子们各异的神色,补充道:“陛下还说了,世子身体纤弱,众皇子不得用言语、行为欺辱他,若有违反,陛下必将严惩不贷!”

众皇子彻底愣住,不敢相信这是父皇的命令。

王太医还守在御书房外,见皇帝批完奏折,才敢上前。皇帝头也不抬地吩咐:“用最好的药调理世子的身体,明白吗?”

“是,陛下!”

消息很快在皇城里传开:沉睡十年的“活死人”世子醒了,皇帝不仅留他在宫里调养,还特许他和皇子一同入太学,甚至专门请了武师傅——百姓们纷纷称赞“皇帝仁德”,还感叹“世子的命是用钱堆出来的,每天喝的药就值千金,除了皇帝,没人养得起”。

皇帝收到侍卫传回的舆情,满意地点点头——事情正朝着他预想的方向发展,这样再好不过。

皇城的客栈里,时影和魏烟见安之的计划终于落地,也放下心来。“这只是开始,”魏烟收拾着东西,“我们得先回修真界,为他的后续计划安排人手。”时影点头,两人没再多留,悄悄划开屏障,返回了修真界。

端王世子萧安之天生过目不忘,入太学仅一个多月,就将太傅教的内容尽数融会贯通。可没人羡慕他——谁会和一个“活不久”的人计较?他一天吐血的次数比喝茶还频繁,宫女每天要丢掉的染血帕子能堆半盆。好在习武初见成效,他如今不会轻易晕倒,脸色也比之前红润了些,看着没那么虚弱了。

皇帝得知安之的进度,当场倒吸一口凉气。见太傅满脸“惜才又叹其命短”的模样,他追问:“世子的功课,真如你所说那般出色?”

太傅躬身回道:“陛下,端王世子对四书五经、春秋策论已融会贯通,就连律法、经济农政,也有独到见解,实乃百年难遇的大才!”

皇帝眼神诡异地看向太傅——若不是他亲眼看着安之躺了十年没醒,真不敢相信这些评价会落在一个“沉睡十年的活死人”身上。三岁成活死人,醒来就是天才?这简直像天方夜谭。他当即吩咐:“去,把世子叫来。”

刘公公匆匆去请,很快,安之脚步稳健地迈入书房,恭敬跪在御案前:“皇帝伯伯。”

“安之快起来,坐下说。”皇帝语气格外温和。

安之听话地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皇帝开门见山:“朕听太傅说,他教的东西,你全学会了?”

安之点点头,语气自然:“对啊,太傅教的都很简单,书本上的内容,看一眼不就都会了吗?”

太傅站在一旁,听得满头黑线——这话从一个十三岁少年嘴里说出来,简直是不可思议。

皇帝看着安之清澈的眸子,随手拿起桌上一本《金刚经》,递给太监:“安之,给伯伯说说,这书上讲了什么。”

太监把书递给安之,他翻书的动作从容惬意,半晌后合上书,竟将全文倒背如流。背完还补充道:“此书以‘破相显性’为核心,着重‘无往生心’的智慧。‘凡有所相,皆是虚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世间一切现象如梦幻、如朝露、如闪电,不可执着于表象。”

话音刚落,安之抬手用帕子捂住嘴,不过片刻,帕子就被鲜血浸透。他淡定地将染血帕子收进袖子,又取出一块干净的,仿佛吐血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皇帝与太傅都怔在当场——这哪里是“天才”,简直是“奇才”!

皇帝突然大喜,快步走到安之面前,朗声道:“安之,实乃朕之大幸!传朕旨意:端王世子天资卓绝,颖悟过人,兼具慧心巧思,既承皇室恩荫,当继先祖荣光。今特册封为端王,特许即日起入朝参政,共议国事!”

旨意一出,满朝哗然——一个十三岁的稚子,不仅被封王,还破例上朝议事,这皇帝莫不是昏了头?

可没人知道皇帝的心思:他早已确认安之身份无误,这孩子的天赋也绝非伪装。若是健康人,他必然忌惮;可安之活不过三年,对他而言不过是块“短期可用的璞玉”——他要榨干安之身上所有价值,才不算白费这十年的“悉心照料”。、

皇帝心里打得算盘很清楚——他要让好弟弟端王的儿子,为自己鞠躬尽瘁,直到油尽灯枯的那天!

安之虽开始上朝,却依旧住在宫里——皇帝对外说“担心他在宫外得不到悉心照料”,可这话落在皇子们耳里,只让他们恨得牙痒痒:一个还没及冠的小子,居然有资格与大臣同朝议事,让他们这些正经皇子的颜面往哪搁?

朝堂之上,满朝文武看着站在前方的端王萧安之——少年容色清绝,像月下谪仙,唇色淡如霜雪,身形单薄却挺拔,透着一股傲劲。大臣们忍不住悄悄指指点点,直到刘公公高声唱喏:“皇上驾到!”

众臣连忙跪拜行礼,皇帝落座后,刘公公又喊:“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御史大夫率先出列,躬身道:“陛下,端王入朝参政一事,臣以为不妥!”

“有何不妥?”皇帝抬眼问。

“端王尚且年幼,入太学也仅一月,臣未见其有何功绩,陛下开此先例,恐难服众!”御史大夫话音刚落,又有几位大臣接连站出,恳请皇帝收回成命。

皇帝却没接话,只拿起一本奏折递给刘公公:“端王,你看看这折子里的事,可有良策?”

刘公公把奏折递给安之,上面写的是“江南水患,流民已涌至皇城外”,请求皇帝定夺。安之快速看完,合上奏折道:“陛下,臣请奏,给臣一日时间,臣亲自去城外看看流民情况。”

“准奏。”皇帝一口答应。

大臣们面面相觑,完全摸不透皇帝的心思。

下朝后,安之没回自己的宫殿,只带了一个太监就出了宫。他坐着马车,无视路上偶遇的大臣,径直往郊外而去。

城外,流民们靠着城墙蜷缩着,双眼无神地看着进城的人——他们不敢抢夺,因为守城士兵会直接斩杀抢东西的人。安之在城外转了一圈,马车路过一个坑洼时突然颠簸了一下,他扶着车厢的瞬间,眼里闪过一丝亮光,心里有了主意。

他下了马车,在街上买了两串糖葫芦和些小吃,转了一圈就回宫了,直奔皇帝的书房。“刘公公,劳烦禀报,安之求见。”

很快,刘公公引他进去。安之行过礼后,走到御案前,把糖葫芦放在桌上,笑着说:“伯父,这糖葫芦好吃,酸酸甜甜的,您尝尝。”

皇帝看着桌上的糖葫芦,失笑:“你出去一上午,就买了串这个?”

“不止呢,”安之摇摇头,“我还买了点好玩的,让太监先送回我宫里了。”

皇帝拿起一串糖葫芦,轻轻咬了一口,才问:“流民的事,你可有办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