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轩爷当道 > 第44章 海语传承,薪火长明

轩爷当道 第44章 海语传承,薪火长明

作者:轩少观察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4 18:43:36

谷雨过后,码头的晨雾带着草木的清香。陈轩推开生态馆的门,看见张明远正蹲在展柜前,小心翼翼地擦拭那枚用废弃渔网熔铸的“金渔网奖”。阳光透过玻璃窗,在奖杯上折射出细碎的光,像撒了把星星。

“轩哥,您来啦。”张明远直起身,手里还拿着块软布,“刚收到舟山寄来的新标本,是他们海域新发现的文昌鱼,说要放进生态馆,凑齐‘七市海洋生物图鉴’。”

陈轩走过去,看着展柜里新增的玻璃罐——文昌鱼通体透明,像片柳叶沉在水里。旁边的标签上写着:“2028年4月,发现于舟山海域,因联防治理改善,种群数量回升30%。”

“这图鉴快能出书了。”陈轩笑着说,“让胜小杰联系出版社,咱也出本《联盟海洋生物志》,给孩子们当课外书。”

张明远眼睛一亮:“我早就想了!还能附上网箱养殖技术和海域公约,一书多用!”他转身从抽屉里翻出本厚厚的手稿,“您看,我都开始整理了,王伯还帮我补了不少老渔民的口述记录。”

手稿的封面上,画着片海浪,浪尖上托着七个小小的网箱,像串在潮声里的铃铛。

入夏的“渔民学堂”格外热闹。王伯坐在竹椅上,给一群穿校服的孩子讲“看云识天气”:“你们看这‘鱼鳞云’,看着好看,不出三天准刮南风,网箱得提前加固……”

孩子们凑在老人身边,手里的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最前排的小姑娘举着手问:“王爷爷,那‘火烧云’呢?张老师说那是晚霞,可好看了。”

“好看是好看,”王伯磕了磕烟袋锅,“但日落时烧得通红,第二天保准闷热,鱼容易缺氧,得提前开增氧机。这些啊,都是你陈老师的爸,还有张大爷他们一辈辈传下来的,比天气预报还准。”

陈轩站在廊下听着,看见秃头强端着个砂锅从旁边经过,锅里的鱼酱咕嘟冒泡,香气漫了满院。他喊住秃头强:“给孩子们分点尝尝?”

“早备着呢!”秃头强掀开锅盖,里面是刚熬好的鱼酱,盛在十几个小瓷碗里,“特意少放了盐,适合孩子吃。”

孩子们捧着小碗,吃得直咂嘴。有个虎头虎脑的男孩举着碗说:“强哥,这酱比我妈买的好吃!您能教我爸做吗?”

秃头强笑得眼角堆起褶子:“等你爸来参加‘渔民夜校’,我手把手教!”

秋分那天,联盟的第一艘“海洋科普船”下水了。船身刷着天蓝色的漆,侧面印着七个城市的联盟徽章,甲板上装着透明的观察舱,孩子们能透过玻璃看海里的鱼群。

陈轩剪彩时,握着剪刀的手顿了顿——这双手曾握过钢管、扳手、实验仪器,如今握着红绸,竟有种格外的踏实。张明远在旁边低声说:“轩哥,这船的动力系统,用的是您当年改进的潮汐能转化装置,省了三成能耗。”

陈轩点点头,剪断红绸的瞬间,礼炮齐鸣,惊起一群海鸥。孩子们涌上船,趴在观察舱前尖叫:“我看见石斑鱼了!”“那是军曹鱼吗?跟课本上的一样!”

胜小杰穿着船长制服,站在驾驶台指挥,侧脸在阳光下透着股认真。陈轩看着他,忽然想起很多年前,这孩子还在码头偷鱼,被自己抓个正着,如今却成了能独当一面的科普船长。

“这船叫‘启航号’。”张明远递过来本纪念册,“每一页都印着一个渔村的故事,从您刚回码头那会儿,到现在的联盟。”

陈轩翻开第一页,是张褪色的照片:夜潮会所的霓虹灯在雨里模糊成一片,年轻的自己站在门口,身后是刚平息的械斗现场。他轻轻合上纪念册,风吹过甲板,带着海水的咸,像在说:都过去了,往前看。

冬至前的寒潮来得突然,联盟云平台发出预警:七个城市的网箱区水温骤降,可能导致鱼苗冻伤。张明远在控制台前调度,胜小杰带着巡逻艇给各网箱送保温材料,陈轩则守在电台前,听着各村的应对进展。

“轩哥,温州的育苗室暖气坏了!”电台里传来焦急的声音,“刚孵化的鲈鱼苗快冻僵了!”

“让他们把育苗箱移到应急暖房。”陈轩对着话筒说,“滨海的发电机已经装船了,两小时内到。”

王伯披着厚棉袄走进来,手里拿着个布包:“这是张大爷的‘防冻方’,用海椒藤和生姜煮水,洒在网箱周围,能驱寒。老法子,说不定管用。”

陈轩立刻让张明远把“防冻方”发到联盟群里。没过多久,温州的渔民回电:“管用!水温保住了!发电机也到了,苗没事了!”

那天深夜,寒潮过去,陈轩站在码头,看着七个城市的网箱区依次亮起平安灯——那是联盟约定的信号,每盏灯代表一个渔村平安无事。灯光在海面上连成线,像条温暖的项链。

“你看,”王伯站在他身边,哈出白气,“这灯,比当年的马灯亮多了。”

“是啊。”陈轩望着灯光,“也比当年暖多了。”

春节团拜会那天,陈轩被推到台上。台下黑压压的一片,有头发花白的老渔民,有带着孩子的年轻夫妇,还有穿着校服的学生。张明远递给他话筒,轻声说:“轩哥,说几句吧,大家都想听。”

陈轩握着话筒,看着台下的人,忽然觉得千言万语都堵在喉咙里,最后只化作一句:“咱联盟的灯,要一直亮下去。”

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孩子们举着自制的灯笼,灯笼上画着网箱、巡逻艇、还有陈轩的画像,画得歪歪扭扭,却格外认真。

散会后,小雅跑过来,递给陈轩一幅画:画面上,夕阳下的码头上,老人坐在礁石上,年轻人在网箱边忙碌,孩子们追着海鸥跑,远处的“启航号”正驶向深海,船帆上写着“联盟”两个字。

“陈老师,这是我画的‘码头的未来’。”小姑娘仰着脸,眼睛亮晶晶的,“等我长大了,也要画更多这样的画。”

陈轩接过画,摸了摸她的头:“好啊,爷爷等着看。”

开春的第一缕阳光照进生态馆时,陈轩把小雅的画挂在了留言簿旁边。画的旁边,是张大爷的航海日志,是王伯的“看浪诀”,是联盟的公约,是一代代码头人留下的痕迹。

他走到窗边,看着张明远带着学生在放流新的鱼苗,胜小杰驾驶着“启航号”带着孩子们出海,秃头强的鱼酱铺子前,又排起了长队。海风拂过,带着新苗的清香和鱼酱的咸鲜,像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

陈轩笑了,眼角的皱纹里盛着阳光。他知道,自己会慢慢变老,像王伯,像当年的张大爷,但码头不会老。只要还有人守着这片海,还有人记得那些故事,还有孩子愿意画出这里的未来,这潮声,这薪火,就会永远传下去。

海风吹过码头,带着岁月的温柔,也带着新生的力量。远处的灯塔闪着光,像在说:路还长,慢慢走。

是啊,慢慢走。陈轩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