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轩爷当道 > 第39章 年关里的暖与新程

轩爷当道 第39章 年关里的暖与新程

作者:轩少观察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4 18:43:36

腊月的海风裹着碎冰碴子,刮在脸上生疼。陈轩踩着冻硬的泥地,往网箱区走,靴底碾过碎冰,发出咯吱咯吱的响。秃头强正带着几个学员给网箱裹保温膜,哈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瞬间散开,他那顶旧棉帽的帽檐上,已经结了层薄霜。

“轩哥,你咋来了?这天儿多冷。”秃头强直起身,搓了搓冻得通红的手,“刚测了水温,比昨天降了两度,周专家说得多裹两层膜,别冻着鱼。”

陈轩拍了拍保温膜的边角,挺厚实:“王伯呢?早上听胜小杰说他咳嗽得厉害。”

“在食堂熬姜汤呢。”秃头强往食堂方向努了努嘴,“老爷子非要亲手熬,说他那方子治风寒最灵,谁劝都不听。”

两人往食堂走,远远就闻见姜和红糖的甜辣气。王伯正蹲在灶台前添柴,背比以前更驼了,咳嗽声隔着老远都能听见。陈轩走过去,接过他手里的柴禾:“您歇着去,我来。”

“没事没事。”王伯摆了摆手,咳得更厉害了,“学员们早上喂鱼沾了潮气,得喝碗热的驱驱寒。对了,轩子,张大爷孙子寄的国外鱼油到了,说掺在鱼食里能让鱼长得快,你去看看咋用。”

陈轩应着,刚转身,就看见阿力拄着拐杖,抱着个大本子进来:“轩子,今年的分红算出来了!”他把本子摊在桌上,上面是密密麻麻的数字,“除去网箱维护和学员补贴,每户能分八千多,比去年多三成!”

“真的?!”秃头强眼睛一亮,凑过去扒着桌子看,“我能分多少?我那三箱军曹鱼可是长得最肥的!”

阿力笑着指给他看:“你小子运气好,赶上混养实验,多奖了一千五。”

正说着,胜小杰掀帘进来,手里举着个红本本:“轩哥!咱码头被评上‘全国文明渔港’了!奖牌刚送过来,李队亲自给挂荣誉墙上了!”

食堂里顿时热闹起来,学员们围着红本本看,王伯笑得合不拢嘴,连咳嗽都轻了。陈轩看着这景象,忽然觉得,那些熬过的夜、受过的累,都在这暖融融的姜汤气里,化成了实实在在的甜。

年关越来越近,码头开始忙着办年货。秃头强自告奋勇当“采买队长”,拉着胜小杰去市区赶集,回来时三轮车斗里堆得像座小山——红对联、福字贴、给孩子们的糖果,还有王伯念叨了好几天的冻梨。

“轩哥,你看这鱼形的挂历!”秃头强举着本挂历进来,封面上画着条跃出水面的军曹鱼,“老板说专门给咱码头印的,上面还有咱网箱的照片呢!”

陈轩接过来翻了翻,每页都印着码头的风景:春天的育苗室、夏天的渔火宴、秋天的丰收网、冬天的雪景。最后一页是张合影,所有人都笑盈盈的,张大爷的位置留着个空位,旁边用小字写着“永远的码头人”。

“印得真好。”陈轩摸了摸那张合影,“给每户发一本,再送镇上的小学几本。”

贴对联那天,陈轩特意把张大爷的航海日志找出来,翻到老人写的“码头新章程”,让阿力用毛笔抄在红纸上,贴在食堂门口。王伯拄着拐杖站在旁边,一个字一个字地念:“一、见人递颗烟,遇事先搭手;二、网箱的鱼,先紧着老人小孩和病人;三、学员结业了,得回来看老师……”念到最后,声音有点发颤,“这章程,比啥对联都吉利。”

除夕夜,码头的人聚在培训学校的大厅里守岁。长条桌上摆满了菜,大部分是网箱里的鱼——红烧军曹鱼、清蒸石斑鱼、秃头强拿手的香酥鱼块,还有王伯熬的鱼丸汤。电视里放着春晚,孩子们围着桌子跑,胜小杰偷偷给喜欢的小姑娘塞了块糖,被秃头强撞见,起哄声差点掀了屋顶。

陈轩端着酒杯,走到窗边。外面的网箱上挂着小红灯,像串在海里的糖葫芦,远处的灯塔闪着恒定的光,和记忆里父母出海的夜晚一模一样。手机响了,是张大爷的孙子打来的,背景音里有海浪声。

“轩哥,我在国外的实验成功了!”小伙子的声音带着兴奋,“用您寄的水质数据,改良了深海网箱的抗风浪系统,明年就能回来投入使用!”

“好啊。”陈轩笑着说,“码头给你留着位置呢,网箱都给你准备好了。”

挂了电话,阿力走过来,递给她一杯热饮:“想啥呢?王伯他们等着给你敬酒呢。”

“在想,咱这码头,是不是越来越像个‘家’了。”陈轩看着大厅里的热闹,“以前总觉得江湖是打出来的,现在才明白,能让人惦记着回来的,从来不是地盘多大、钱赚多少,是这里有热乎饭,有真心待你的人。”

阿力深有感触,喝了口热饮:“还记得刚跟你回码头那会儿,我总怕被人笑话少了只胳膊。现在倒好,学员们都喊我‘阿力老师’,说我讲的电路课比书本清楚。”他顿了顿,眼睛有点红,“轩子,谢谢你没丢下我。”

“说啥呢。”陈轩捶了他一下,“当年在孤儿院,你把最后半块馒头给我时,咋不说这话?”

两人相视而笑,大厅里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新年的钟声敲响了。窗外绽开烟花,照亮了网箱上的红灯,也照亮了每个人的笑脸。陈轩举起酒杯,朝着张大爷的空位方向,轻轻碰了一下。

他知道,这只是又一个开始。网箱会越来越多,学员会走了又来,码头会在潮起潮落里长出新的模样。但只要这口热乎饭还在,这些真心相待的人还在,这码头就永远是家,是无论走多远,都想回来的地方。

大年初一的早上,陈轩被鞭炮声吵醒。拉开窗帘,看见秃头强带着孩子们在网箱边放烟花,胜小杰正帮着王伯贴“福”字,阿力站在荣誉墙前,小心翼翼地擦拭那块“全国文明渔港”的奖牌。

阳光透过窗玻璃照进来,落在桌上的航海日志上,封面的磨损处泛着柔和的光。陈轩走过去,翻开日志,在最后一页写下:“新的一年,码头的灯,接着亮;码头的人,接着笑。”

海风从敞开的窗户吹进来,带着淡淡的鱼腥味和烟火气。陈轩深吸一口气,朝着热闹的人群走去——那里有新的章程要守,有新的网箱要建,有新的故事,正等着被写进码头的年轮里。

而那些关于守护、关于传承、关于家的执念,会像这永不熄灭的渔火,在每个潮起潮落的日子里,温暖而坚定地,照亮前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