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轩爷当道 > 第34章 潮起潮落里的传承

轩爷当道 第34章 潮起潮落里的传承

作者:轩少观察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4 18:43:36

秋风染黄芦苇荡的时候,码头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二十多个穿着校服的孩子,是市一中的学生,来参加“渔业创新营”。陈轩站在创新中心门口,看着孩子们好奇地摸着光伏板,眼睛亮晶晶的,像藏着星星。

“陈老师,这板子真能让船跑起来?”一个扎马尾的女孩举着手问,手里还攥着本笔记本,封面上画着艘电动船。

陈轩笑了,从旁边的展示柜里拿出个模型:“不止能跑,还能给渔网灯供电。你们看,这是太阳能板,这是储能电池,就像给船装了个‘充电宝’,晴天存电,阴天也能用。”

孩子们围过来,叽叽喳喳问个不停。阿力拄着拐杖,在旁边演示潮汐能模型,用手转动轮轴,玻璃缸里的“海水”就顺着管道流进“发电机”,灯泡立刻亮了起来。

“阿力叔叔,你胳膊怎么了?”有个小男孩指着他空荡荡的左袖管,声音清脆。

阿力的动作顿了一下,随即笑着摸了摸男孩的头:“以前跟人打架,不小心被划伤了。不过你们看,我还有右手呢,照样能搞发明。”他晃了晃手里的模型,“以后你们要是想做实验,随时来找我,我教你们。”

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却没人再追问。陈轩看着这一幕,心里暖暖的——比起刻意回避,坦然面对或许是更好的方式。

创新营的最后一天,孩子们要跟着渔民出海体验。张大爷特意把那艘电动渔船开了出来,还在船头挂了面小红旗。

“慢点啊老爷子,别把孩子颠着!”陈轩扶着张大爷上船,反复叮嘱。

“放心!”张大爷拍着胸脯,“我年轻时开船,能在浪尖上给鱼下饵,这点风算啥!”

渔船缓缓驶离码头,孩子们的笑声顺着风飘回来。陈轩站在栈桥上,看着船影越来越小,忽然被人拍了下肩膀。

“在想什么?”是李队,手里拎着个保温桶,“刚出锅的鲅鱼饺子,给你带了点。”

陈轩接过保温桶,热气透过桶壁传到手心:“在想,这些孩子里,说不定以后就有搞清洁能源的。”

李队笑了:“很有可能。你当年要是没回滨海,现在说不定也是个科学家。”

“不好说。”陈轩掰开筷子,夹起个饺子,“要是没回来,哪能吃到张大爷种的青菜,阿力算的账,还有这鲅鱼饺子。”

李队看着他,忽然叹了口气:“还记得你刚回来那会儿,浑身带刺,见谁都像要打架。现在……倒像个真正的码头人了。”

陈轩愣了一下,嘴里的饺子忽然有了点不一样的味道。是啊,他变了。以前总觉得江湖是打出来的,现在才明白,江湖是守出来的——守着人,守着情,守着这片土地上的烟火气。

冬天来得悄无声息,第一场雪落下时,码头的冰库前堆了个雪人,是孩子们用冰铲堆的,戴着红围巾,手里还“举”着条塑料鱼,憨态可掬。

陈轩踩着雪去实验站,脚印在雪地上留下一串深深的印记。阿力已经在里面了,正对着电脑屏幕计算数据,仅存的右手在键盘上敲得飞快,鼻尖冻得通红。

“轩子,你看这个!”阿力指着屏幕,“潮汐能和太阳能的互补系统测试成功了!就算连续三天阴天,储能电池也够船跑五十海里!”

陈轩凑过去,屏幕上的曲线平滑得像条直线,再没有以前的剧烈波动。他拍了拍阿力的后背:“厉害啊,这可是个大突破。”

“还不是多亏了你找的那几个大学实习生,”阿力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他们懂编程,我懂码头的脾气,凑一起就成了。”

陈轩看着他冻得发红的耳朵,忽然想起孤儿院的冬天,阿力总把唯一的棉袄让给他,自己裹着破被单发抖。那时候的他们,哪会想到二十多年后,能一起在码头搞实验。

“明天给你配个暖气,”陈轩说,“别冻坏了。”

“不用不用,”阿力摆手,“活动活动就暖和了。对了,林叔从湛江寄了箱芒果,放在你办公室了,说是给孩子们的。”

陈轩心里一暖。林叔自从被接来滨海后,就在创新中心看大门,没事就给孩子们讲红树林的故事,成了孩子们眼里的“故事大王”。

年底的总结会上,渔业局的人带来了好消息:滨海码头的清洁能源模式,要在全省推广了。消息传开,码头上放起了烟花,五颜六色的光映在冰库的白汽上,像一幅流动的画。

张大爷被推到人群中间,手里捧着个奖杯,是“最美码头人”的奖状。老人笑得合不拢嘴,对着话筒说:“我没啥本事,就是种了点菜,养了几条鱼。要我说啊,最美的不是我,是这码头,是守着码头的这些年轻人。”

人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陈轩站在后面,看着张大爷,看着阿力,看着林叔,看着那些熟悉的面孔,忽然觉得眼眶发烫。

是啊,这码头最美的,从来不是风景,是人。是愿意为冰库熬夜的工人,是跟着阿力学编程的渔民,是给雪人戴围巾的孩子,是守着码头一辈子的张大爷。

除夕夜,夜潮会所里挤满了人。张大爷、阿力、林叔、李队、小马、阿坤……还有几个没回家的大学实习生,围着一张大圆桌,桌上摆满了菜,大部分是码头自己产的——张大爷种的青菜,渔民打的鱼,冰库冻的虾。

陈轩端起酒杯,站起身:“这杯酒,敬码头。”

“敬码头!”所有人都站起来,酒杯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

窗外,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照亮了码头的每一个角落——冰库的轮廓,渔船的桅杆,创新中心的灯光,还有灯塔顶层那缓缓转动的齿轮。

陈轩看着窗外,忽然明白,父母留下的“星辰计划”,从来不是一个冰冷的技术,而是一份温暖的传承——从他们到他,从他到阿力、张大爷,再到那些孩子,像潮汐一样,一波推着一波,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远地留在这片海。

新年的钟声敲响时,陈轩的手机响了,是胜子豪发来的短信,只有一句话:“陈轩哥,我考上警校了,以后也想保护码头。”

陈轩笑着回了个“好”,然后收起手机,加入了喧闹的人群。

海风吹过码头,带着新年的气息。潮起潮落间,属于这片土地的故事,还在继续。而他陈轩,会一直在这里,守着这烟火,这人情,这生生不息的希望,直到白发苍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