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轩爷当道 > 第33章 海风吹过的日常与未熄的火种

轩爷当道 第33章 海风吹过的日常与未熄的火种

作者:轩少观察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4 18:43:36

滨海的春天来得猝不及防,码头的芦苇荡冒出嫩黄的尖芽,渔获也带着股子鲜活的甜。陈轩蹲在冰库后的小菜园里,手里捏着把小锄头,给张大爷种的青菜松土。老人坐在旁边的小马扎上,晒着太阳,嘴里哼着跑调的渔歌,拐杖头在地上敲出轻快的节奏。

“轩子,你说这潮汐能实验,啥时候能让咱的船也用上?”张大爷眯着眼,看着远处正在检修的渔船,“上次去市区,见人家的电动船跑得飞快,还没烟味,咱码头的船要是也这样,出海打鱼都能多带两箱水。”

陈轩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快了。阿力带着几个年轻渔民,正在改一艘旧船,先用太阳能试试水,等潮汐能的稳定数据出来,再把两套系统结合起来。”他捡起旁边的水壶,给青菜浇了点水,“您放心,今年之内,保准让您坐上电动船出海转一圈。”

张大爷乐了,笑得假牙都差点掉出来:“好小子,说话算数!我这把老骨头,也想尝尝‘不用烧柴油’的新鲜劲!”

正说着,阿力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从冰库那边过来,手里拿着个笔记本,脸上带着点兴奋:“轩子,太阳能板的参数测出来了!在甲板上装两排,晴天能跑三十海里,够近海作业了!”

陈轩接过笔记本,上面是阿力用左手歪歪扭扭画的草图,标注着“光伏板角度30度”“储能电池容量”,旁边还画了个咧嘴笑的小人,一看就是他的手笔。

“不错啊,”陈轩拍了拍他的肩膀,“下午带几个人去拆旧船的发动机,我让人联系了废品站,给的价钱挺公道。”

阿力点点头,目光落在菜园的青菜上,忽然笑了:“这菜长得比实验站的传感器还精神。”

“那是,”张大爷得意地扬了扬下巴,“我种的菜,用的是冰库化的海水,带着股子咸鲜味,炒出来香得很!”

三人正说笑,小马骑着电动车风风火火地冲过来,车筐里的文件夹颠得老高:“轩哥!市渔业局的人来了,说要给咱码头评‘绿色渔业示范基地’,还说要拨专项资金,支持咱们的清洁能源改造!”

陈轩心里一动——这意味着“星辰计划”的理念,终于被官方认可了。他放下锄头,拍了拍身上的灰:“走,去看看。”

渔业局的人带来了评估报告,厚厚的一沓,里面详细记录了冰库的节能数据、渔民的收入增长,最后几页,还附了张潮汐能实验站的远景照片。

“陈先生,你们的模式太有价值了。”带队的科长握着陈轩的手,语气诚恳,“以前总觉得‘绿色渔业’是喊口号,没想到你们真能把清洁能源用到实处。市里打算在全市推广你们的经验,还想请你当顾问,给其他码头做指导。”

陈轩愣了一下,看向旁边的张大爷和阿力。老人冲他挤了挤眼,阿力则用力点了点头。

“顾问谈不上,”陈轩笑了笑,“经验倒是可以分享。其实也没什么诀窍,就是让渔民们真真切切尝到甜头——冰库省了运费,清洁能源省了油钱,日子好过了,大家自然愿意跟着干。”

科长深以为然:“说得对!我们准备在码头建个‘渔业创新中心’,就用你们的旧仓库改造,设备和资金由市里出,你们出人负责技术,怎么样?”

这正是陈轩想要的。他看向窗外,阳光正好,冰库的白汽在蓝天下缓缓散开,像一条温柔的纱巾。“好,我们干。”

创新中心的改造工程启动那天,码头上放了鞭炮。渔民们自发地来帮忙搬砖、刷漆,连平时最调皮的几个半大孩子,都拿着小铲子去刮墙上的旧漆。

陈轩站在仓库门口,看着这热闹的场面,忽然觉得眼眶有点热。他想起刚回滨海时,这里还是联胜盘踞的地盘,打打杀杀是常态;如今,却成了全市瞩目的创新基地。

“在想什么?”阿力递过来一瓶冰镇汽水,瓶身挂着水珠。

“在想我爸妈。”陈轩拧开瓶盖,喝了一口,甜丝丝的气泡在舌尖炸开,“他们要是能看到这一幕,肯定很高兴。”

阿力靠在门框上,望着里面忙碌的人群:“会看到的。你看这仓库的梁,还是当年你爸带人焊的,现在咱们在上面装光伏板,这不就是一种‘看见’吗?”

陈轩的心猛地一颤。是啊,父母的痕迹从未消失——仓库的钢梁、实验站的选址、甚至张大爷太爷爷传下来的潮汐图纸,都在以某种方式,参与着这场新生。

创新中心落成那天,来了很多人。有其他码头的代表,有大学的教授,还有扛着摄像机的记者。陈轩站在台上,手里没拿演讲稿,就那么看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说:“我爸是个老渔民,我妈是个物理老师,他们俩这辈子,就想让码头的天更蓝,水更清,人更踏实。今天站在这里,我想说,他们的愿望,快实现了。”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张大爷坐在第一排,激动得直擦眼泪;阿力站在侧面,仅存的右手紧紧攥着那本画满草图的笔记本;李队也来了,穿着警服,站在最后面,嘴角带着欣慰的笑。

仪式结束后,陈轩被记者围住了。有人问他最感谢谁,他指了指台下的渔民:“感谢他们愿意相信我,愿意跟着我折腾。”有人问他以后的打算,他看向远处的大海:“继续把清洁能源做下去,让每艘渔船都用上‘海的力气’。”

人群散去后,陈轩独自留在创新中心,抚摸着墙上的照片——有父母年轻时的合影,有冰库奠基时的场景,还有渔民们捧着渔获笑的样子。最显眼的位置,挂着那枚“星辰之核”芯片的模型,旁边写着一行字:“科技的终极意义,是让生活更简单。”

夏天来的时候,第一艘电动渔船下水了。银灰色的船身,甲板上装着深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下闪着光。张大爷被扶到驾驶座上,握着方向盘,笑得像个孩子。

“开慢点!”陈轩站在码头,朝船上喊。

“知道啦!”老人中气十足地回了一声,缓缓转动方向盘。渔船悄无声息地滑入水中,没有黑烟,没有噪音,只有螺旋桨搅起的水花,像一串碎银。

渔民们站在码头上,欢呼着,拍着手。阿力拿出手机,对着渔船录像,嘴里念叨:“得给林叔发过去,让他在湛江也高兴高兴。”

陈轩看着远去的渔船,忽然觉得,这才是“星辰计划”真正的样子——不是藏在灯塔下的秘密,不是能垄断能源的钥匙,而是能让张大爷笑着开船,让渔民们安心打鱼,让海风吹过的时候,带着的是鱼腥味,而不是柴油味。

傍晚,陈轩坐在创新中心的露台上,看着夕阳沉入海面。李队走过来,手里拿着份文件。

“‘暗阁’的国际分支被端了。”李队把文件递给陈轩,“Interpol(国际刑警组织)传来的消息,头目已经被捕,跟你父母当年的案子有关的人,一个都没跑掉。”

陈轩翻开文件,最后一页,是张通缉令的照片,上面的人脸已经模糊,但他还是认出来,是当年策划车祸的主谋。

“都结束了。”李队拍了拍他的肩膀。

“嗯。”陈轩合上文件,心里却没有想象中的激动,只有一种尘埃落定的平静。他知道,真正的结束,不是坏人被抓,而是那些被破坏的东西,终于被重新建好——比如码头的秩序,比如人心的安稳,比如父母未竟的梦想。

夜色渐浓,码头的灯一盏盏亮起来。创新中心的实验室里,阿力还在和几个年轻渔民调试设备,屏幕上的数据流平稳跳动;冰库里,张大爷正和工人清点新到的渔获,算盘打得噼啪响;远处的海面上,电动渔船缓缓归来,船头的灯像一颗移动的星星。

陈轩站起身,沿着码头慢慢往前走。海风带着潮气,拂过他的脸颊,像母亲的手。他走到灯塔下,抬头望去,顶层的齿轮在月光下轻轻转动,发出细微的声响。

他知道,“轩爷”的时代已经过去,但陈轩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这故事里没有刀光剑影,没有江湖恩怨,只有海风、渔获、冰库的白汽,和一群人对美好生活的执着。

就像此刻,他口袋里揣着的,不是短铳,而是渔民刚送的新鲜海蛎子;他耳边听到的,不是枪声,而是创新中心传来的欢笑声。

海风吹过码头,带着未来的气息。陈轩深吸一口气,朝着灯火最亮的地方走去——那里有他的兄弟,他的亲人,他要用一生去守护的,这片温柔而坚韧的土地。而那枚藏在花盆里的“星辰之核”,早已在日常的烟火里,化作了不灭的火种,在每个码头人的心里,静静燃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