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苏清雪通过瑞士银行渠道传来的加密数据包,如同在无尽黑暗中看到了一束微光。陈默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将资料分发给林薇和周锐。名单上的几家小型供应商迅速被联系上,对方回应简洁而专业,显然早已接到指令,并在极短时间内开始安排样品测试和物流通道。那艘神秘的“希望方舟号”工业加工船也确认了坐标和时间,其庞大的移动生产能力足以缓解部分燃眉之急。
然而,陈默和核心团队都清楚,依赖外部隐秘渠道终究存在风险且非长久之计。K和苏氏既然能发动第一次绞杀,就能发动第二次、第三次,直到彻底掐断所有氧气。真正要破局,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材料的自主权,至少是部分替代能力。
“我们必须有自己的‘B计划’,完全属于我们自己的替代方案。”陈默在紧急线上会议中,声音斩钉截铁,“不能把命脉永远交到别人手里,无论他是朋友还是隐藏的盟友。”
林薇和周锐深以为然。但问题是,时间太紧了。德国陶瓷粉体的库存只能支撑两周,而仿制乃至超越它,谈何容易?纳米级材料的合成并非易事,涉及复杂的化学反应路径、苛刻的纯化工艺以及稳定的量产技术,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会导致前功尽弃。
就在这时,陈默想到了苏清雪邮件里提及的“隐藏技术团队”。数据包中有一个独立的加密文件夹,标注着“星火”(Spark)。解密后,里面是一份名单和联系方式,以及…几份令人震惊的技术蓝图草稿——那竟然是针对几种关键材料的替代方案预研!她早就料到了会有这一天?
名单上的人,周锐和林薇大多不认识,但陈默只看了一眼,心脏就猛地一缩——这些人,赫然是他前世惨死后,苏清雪暗中资助和组建的那支“复仇研发团队”的核心成员!他们分散在全球各地,在不同的领域都是不为人知的顶尖天才,却因为各种原因被主流排斥或忽视。苏清雪竟然在今世这么早的时间点,就已经将他们秘密网罗起来?!她究竟默默做了多少事?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在他心中翻涌,既有震惊,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悸动。
没有时间感慨,陈默立刻让林薇按照名单上的保密方式联系。回应快得惊人。仿佛这些人早已整装待发,只等一声召唤。
线上会议迅速组建。当那些略显模糊的视频头像一个个亮起时,陈默深吸一口气。
“各位,情况紧急,客套话免了。”陈默将当前面临的供应链困境和技术难点言简意赅地说明,“我们需要在72小时内,拿出纳米级陶瓷粉体的可行替代制备方案,至少达到原性能的92%以上,并且要能快速进行小批量试产。”
屏幕另一端沉默了几秒,然后一个头发乱糟糟、戴着厚眼镜的年轻人(材料学鬼才,前世因性格怪异被各大实验室拒之门外)率先开口,语速快得像子弹:“92%?保守了。苏总之前给的预研资料很有启发性。给我原始样品数据和最新的失效分析报告,48小时,我给你初步合成路径和关键参数。”
另一个声音冷静的女声(化学工程专家,前世因揭露行业黑幕被封杀)接口:“合成路径确定后,微型化、连续流反应器设计交给我。可以利用‘希望方舟号’上的模块化单元进行快速适配改造,72小时试产出一批合格产品,没问题。”
“算力支持交给我。”一个躲在阴影里的头像发出经过变声处理的声音(匿名黑客,前世是苏清雪情报网络的核心),“需要进行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工艺优化计算量巨大,我来调度分布式算力资源,绕过所有常规监控。”
……
会议效率高得可怕。这些被苏清雪聚集起来的“隐士”们,仿佛一个精密仪器的零件,迅速而精准地咬合起来。他们没有疑问为什么而战,似乎早已习惯了在阴影中为某个共同目标效力。这种默契和效率,让周锐和林薇都感到惊叹。
陈默将指挥权暂时交给了周锐和林薇,让他们全力配合这个临时成立的“星火小组”。他自己则坐镇总部,应对不断传来的坏消息和K可能的后手。
72小时倒计时开始。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一场在K的绞杀令下进行的绝地反击。
“星火小组”的工作几乎是疯狂和不眠不休的。数据在加密网络上高速传输,模拟运算在全球不同的超算节点同时进行,化学公式和工程图纸在屏幕上以惊人的速度迭代。周锐和林薇团队负责提供实验数据支持、协调现实资源并与“希望方舟号”进行对接,常常被“星火小组”天马行空却又直指核心的思路所震惊。那个乱发年轻人甚至提出了一种基于生物模板法的新思路,虽然激进,但模拟结果显示潜力巨大。
陈默每隔几小时就会收到进度汇报。好消息是,替代方案的研发进度远超预期;坏消息是,K的压迫并未停止,攻势愈发凌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