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 > 第96章 大院事了筹迁居,新院功成赴姐家

陈墨抱着易平安坐在院门口的小凳子上,阎埠贵坐在旁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贾家的事。秋日的夕阳渐渐沉下去,把胡同里的砖墙染成橘红色,远处传来收废品的小贩摇着铜铃的声音,清脆却又透着几分寂寥。没坐多久,中院就传来邻居的喊声:“三大爷,您快来搭把手,帮着给贾家收拾下东西!”

阎埠贵赶紧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尘土:“小墨,我先过去了,有事咱回头再说。” 陈墨点点头,看着他匆匆走进中院,才低头逗了逗怀里的易平安:“平安啊,咱也该回家了,你妈妈该着急了。” 小家伙像是听懂了,咧着嘴笑,伸出胖乎乎的手抓了抓陈墨的下巴。

刚把易平安还给一大妈,就看见丁秋楠从中院跑出来,额头上还带着点薄汗:“陈墨,咱回家做饭吧,淮茹姐她们下午都没怎么吃东西,我想做完饭给她们送点过去。” 陈墨心疼地帮她擦了擦汗:“辛苦你了,咱回家做西红柿鸡蛋面,再熬点小米粥,清淡又养胃,适合她们现在吃。”

两人回到家,陈墨负责烧火,丁秋楠则在厨房洗菜、切西红柿。厨房里的小炉子冒着蓝色的火苗,锅里的水 “咕嘟咕嘟” 地响着,丁秋楠一边切菜一边说:“刚才在贾家,贾大妈还是抱着东旭哥的照片发呆,怎么劝都不说话,淮茹姐强撑着给小当喂了点米汤,自己一口都没吃。” 陈墨叹了口气:“刚经历这么大的事,她们一时半会儿缓不过来,咱们多照看着点,等过段时间就好了。”

很快,西红柿鸡蛋面煮好了,小米粥也熬得软糯。丁秋楠找了两个保温桶,装了满满一桶粥和两碗面,又拿了两双筷子,准备给贾家送过去。陈墨帮她拎着保温桶:“我陪你一起去,顺便再看看淮茹的情况,别让她再受了刺激。” 丁秋楠点点头,两人一起往中院走。

贾家屋里还是挤满了人,大多是院里的女邻居,正围着秦淮茹轻声安慰。陈墨把保温桶递给丁秋楠,自己则走到秦淮茹身边,又给她把了次脉:“脉象比下午稳多了,记得把粥喝了,对身体好。” 秦淮茹轻轻 “嗯” 了一声,眼神里还是没什么光彩。贾大妈依旧坐在炕边,怀里紧紧抱着照片,见陈墨进来,只是抬了抬眼,又低下头去。

陈墨没多停留,跟丁秋楠说了句 “我先回家等你”,就转身离开了。回到家,他坐在客厅的椅子上,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脑子里忍不住回想今天发生的事。早上还笑着打招呼的贾东旭,中午就没了性命,生命实在太脆弱了。他又想到院里的情况,自从一大爷有了易平安,心思明显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对院里的事不像以前那么上心了 —— 以前院里不管出点什么事,一大爷都会主动牵头解决,现在却只是偶尔过来看看,更多的时候是在自家照顾孩子。

不过,一大爷和一大妈对后院的老太太倒是一直很照顾。老太太年纪大了,行动不便,一大妈每天都会过去给她送饭、打扫屋子,一大爷晚上也会过去陪老太太聊聊天,怕她一个人孤单。何雨水也常在一大爷家吃饭,她那个哥哥何雨柱整天不着家,对妹妹不管不顾,一大爷看着孩子可怜,就跟何雨水说:“以后你就来家里吃,别一个人瞎对付。” 何雨水也实在,干脆把自己的供应粮都交到一大爷家,每天放学就过来帮忙带孩子、做家务,倒像是家里的半个闺女。何雨柱知道这事,也没什么反应,依旧每天在工厂食堂吃,或者跟许大茂出去喝酒,根本没把妹妹放在心上。

陈墨又想到贾东旭的事,厂里现在还没给个准信,不知道会不会给贾家一些抚恤金,秦淮茹和贾大妈以后的生活该怎么办。院里肯定要开会讨论帮忙的事,而他们家在院里条件最好,难免会有人盯着他们家,想让他们多帮衬。陈墨不是不愿意帮忙,邻里之间互相扶持是应该的,但他也不想当冤大头,被人当成傻子一样算计。他更想早点搬到新院子去,远离大院里这些是非 —— 或许是前世的生活习惯影响,他总觉得自己融不进这种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大院生活,还是独门独院的日子更自在。

丁秋楠回来的时候,已经快晚上七点了。她脸上带着疲惫,坐在陈墨身边:“淮茹姐吃了小半碗粥,贾大妈还是没吃东西,我让一大妈晚上再劝劝她。” 陈墨拉过她的手,轻轻揉着:“别太累了,你已经做得很好了。明天休息,咱去新院子看看,顺便跟富老大把工钱结了。” 丁秋楠眼睛一亮,疲惫顿时消了大半:“好啊,我早就想去看看了,不知道秋裤盘得怎么样了。”

第二天早上,两人简单吃了点油条豆浆,就骑着自行车往富老大家赶。富老大家住在城郊的一个小村子里,院里堆着不少工具和木料,富老大正坐在院里磨刨子,见他们来,赶紧放下手里的活:“陈大夫,丁姑娘,你们可来了,新院子都收拾好了,就等你们验收了!” 陈墨笑着递了根烟过去:“辛苦你了,这段时间麻烦你和老二了。” 富老大摆摆手:“您客气了,这都是我们该做的,您放心,活肯定给您干得漂亮。”

三人骑着车往新院子赶,没一会儿就到了。新院子在西四附近的一个胡同里,门口有两扇朱红色的木门,门上还挂着两个铜环,看着就很气派。推开大门,院子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地面铺着青石板,角落里盖了个煤棚,旁边还搭了个葡萄架,架子上已经栽了几棵葡萄秧,嫩绿的叶子顺着架子往上爬。丁秋楠兴奋地跑进去,看着屋里的家具:“哇,衣柜和桌子都摆好了,比我想象的还好看!”

富老大领着他们一间屋一间屋地看:“您看这火炕,我特意给您盘得宽宽的,能睡三个人,炕面用的是细泥,烧起来特别暖和,还不冒烟。” 陈墨伸手摸了摸炕面,果然很光滑,他又掀开炕席看了看,里面的烟道铺得很整齐,没有一点缝隙。“这炕盘得好,” 陈墨点点头,“辛苦你了。” 富老大又指着葡萄架:“这葡萄秧是我从老家带来的,是巨峰品种,明年夏天就能结果,到时候您和丁姑娘就能在院子里吃葡萄了。”

丁秋楠跑到院子里的秋千旁,秋千是用粗麻绳和木板做的,下面还垫了个棉垫。她坐上去轻轻晃了晃:“真舒服,陈墨,你也来试试!” 陈墨走过去,帮她推了推秋千,看着她笑得像个孩子,心里也暖暖的。富老大在一旁看着,忍不住感慨:“您俩真是般配,这院子以后就是你们的小家了,肯定越过越红火。”

看完院子,陈墨从包里拿出钱,递给富老大:“这是剩下的工钱,你点点。” 富老大接过钱,数都没数就揣进兜里:“陈大夫您的为人我信得过,肯定不会少。” 陈墨又多拿了五十块钱递过去:“这是给你和老二的辛苦费,这段时间麻烦你们了。” 富老大连忙推辞:“您这可不行,工钱已经够多了,这钱我不能要。” 陈墨硬是把钱塞给他:“拿着吧,以后说不定还有要麻烦你们的地方。” 富老大实在推辞不过,只好收下:“那谢谢您了,以后您有任何事,尽管找我!”

等富老大走后,丁秋楠拉着陈墨在院子里转来转去,一会儿看看衣柜,一会儿摸摸桌子,脸上满是期待:“陈墨,咱们国庆节就搬过来吧,我想早点住进来。” 陈墨笑着刮了下她的鼻子:“听你的,国庆节就搬。不过搬之前,咱们得先买煤,家里有锅炉,得备足了煤,冬天才能暖和。” 丁秋楠点点头:“那咱们现在就去买煤吧,我跟你一起去。”

两人骑着车往煤厂赶,陈墨手里拿着提前从物资局开的条子 —— 因为家里有锅炉,光靠煤本上的定量根本不够用,他特意找陈国栋帮忙开了张条子,能一次性多买些煤。煤厂门口排着长队,大多是家里过冬买煤的居民。陈墨出示了条子,负责卖煤的师傅看了看,笑着说:“原来是陈大夫,您这边请,我让伙计帮您把煤送到家。” 陈墨连忙道谢:“麻烦您了,我家就在前面的胡同里。”

师傅叫了两个伙计,用三轮车拉着煤往新院子赶。到了院子里,伙计们把块煤和蜂窝煤分别卸到煤棚里,丁秋楠还特意找了个筐子,把蜂窝煤摆得整整齐齐。陈墨则在一旁帮忙,把块煤堆在煤棚的角落里,用塑料布盖好,防止受潮。忙活了半下午,煤棚终于被塞满了,两人看着满满的煤,心里都踏实了 —— 这个冬天,再也不用担心冷了。

陈墨又在房檐下给小黑搭了个窝,用木板钉了个小房子,里面铺了厚厚的干草:“小黑,以后这就是你的家了,天冷的时候,你也可以进屋睡。” 小黑像是听懂了,摇着尾巴钻进窝里,又探出头看了看陈墨,一副满足的样子。

收拾完院子,两人骑着车准备回家。路上,丁秋楠还在兴奋地说着新院子的好处:“你看那个葡萄架,明年夏天肯定能结好多葡萄,到时候咱们可以请姐和姐夫过来吃葡萄。对了,还有那个秋千,我以后每天下班都能玩一会儿。” 陈墨笑着听着,时不时点头附和。

“陈墨,” 丁秋楠突然停下自行车,看着他,“现在时间还早,咱去姐姐家一趟吧?跟姐和姐夫说一下咱们搬家的事,让他们也高兴高兴。” 陈墨看了看天色,才下午四点多,确实还早:“好啊,咱先回家把东西拿上,我前两天收拾了些烟酒,给姐夫带过去。” 丁秋楠愣了一下:“你怎么想起给姐夫带烟酒了?” 陈墨笑着说:“我不是戒烟戒酒了吗,家里剩下的那些烟酒,放着也是放着,姐夫平时爱喝点酒,给他带过去正好。剩下的,回头再给咱爸拿过去。”

丁秋楠心里一阵感动,自己男人总是这么细心,不管有什么好东西,都会想着她的家人。她轻轻抱了抱陈墨:“谢谢你,陈墨。” 陈墨摸了摸她的头:“跟我还客气什么,走,咱回家拿东西。”

两人回到家,陈墨从衣柜里拿出一个木盒子,里面装着几瓶茅台和两条中华烟 —— 这些都是他以前攒下的,自从决定戒烟戒酒后,就没再碰过。他把烟酒分成两摊,一摊用布袋装起来,准备给王建军带过去,另一摊则放回盒子里,打算过两天给丁秋楠的父亲送过去。

“好了,咱们走吧。” 陈墨拎着布袋,和丁秋楠一起骑着自行车,往陈琴家赶。陈琴家住在粮食局的家属院,离他们家不算远,骑车十几分钟就到了。家属院的环境比他们现在住的大院好多了,都是两层的小楼,院里还有绿化,种着不少树。

丁秋楠在楼下喊了一声:“姐,我们来了!” 很快,陈琴就从楼上探出头来,笑着招手:“快上来,我刚做好点心,你们正好尝尝。” 两人推着自行车上楼,刚到门口,王建军就迎了出来,接过陈墨手里的布袋:“小墨,秋楠,你们怎么来了?快进来坐。”

进了屋,客厅里收拾得很整洁,沙发上铺着花布罩,茶几上还摆着水果。陈琴给他们倒了杯茶:“你们今天怎么有空过来?是不是新院子收拾好了?” 丁秋楠点点头,兴奋地说:“是啊姐,都收拾好了,火炕也盘好了,煤也买了,我们准备国庆节就搬过去。” 陈琴笑着说:“那太好了,回头我和你姐夫去给你们温锅。”

王建军打开布袋,看到里面的烟酒,愣了一下:“小墨,你这是干什么?怎么还给我带这么好的烟酒?” 陈墨笑着说:“姐夫,我不是戒烟戒酒了吗,家里剩下的这些,放着也是浪费,您平时爱喝点,给您带过来正好。” 王建军连忙推辞:“这可不行,这么好的烟酒,太贵重了,我不能要。” 陈琴在一旁说:“你就收下吧,小墨一片心意,再说他现在也不碰这些了,放着也是放着。” 王建军这才收下,笑着说:“那我就不客气了,回头搬家用得着我的地方,尽管开口,我在粮食局认识几个人,能帮你们找辆车。”

陈墨连忙道谢:“那太好了,本来还想着找辆车搬家具,有您帮忙,就省事多了。” 丁秋楠则拉着陈琴的手,跟她细说新院子的情况:“姐,你都不知道,新院子可好了,有个大院子,还搭了葡萄架,陈墨还特意给我做了个秋千,明年夏天就能吃葡萄了。” 陈琴笑着听着,眼里满是欣慰:“你们过得好,我就放心了。”

四个人坐在客厅里,聊着天,喝着茶,气氛温馨又热闹。陈墨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暗暗想着:等搬到新院子,一定要把家人都接过来,好好聚聚。这个家,会越来越温暖,越来越红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