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 > 第95章 匠选家具筹新舍,庄严宣誓赴新程

周末的晨光透过窗帘缝隙,轻轻洒在地板上,把房间里的旧木家具镀上一层暖黄。陈墨和丁秋楠几乎是同时醒的,昨晚睡前敲定的事还在耳边绕着 —— 今天要去信托商店挑家具,给新看中的那处带院房子置备些像样的物件。

“你说咱先看衣柜还是先看桌椅?” 丁秋楠坐在床边,一边梳理头发一边问,眼里带着几分期待。现在家里用的还是结婚时凑的老式柜橱,抽屉拉着费劲,桌面也坑坑洼洼,早就该换了。陈墨从身后轻轻搂住她,手指拂过她发间:“都听你的,不过得先叫上富老二,他懂木工活,能帮咱辨辨家具的做工。”

富老二是陈墨在木料市场认识的手艺人,祖辈都是做木工的,手里有真本事。陈墨自己虽能辨出花梨、紫檀的木料好坏,可对榫卯结构、打磨工艺这些细节却不精通,找富老二来掌眼,心里才踏实。

洗漱收拾完,陈墨先去了趟富老二家。富老二家住在胡同深处的小杂院,院里堆着几根没卖出去的榆木方子,见陈墨来,赶紧擦了擦手上的木屑:“陈大夫,您这是要去信托商店?正好我也没事,陪您俩转转!” 这两年木料生意不好做,找他们做定制家具的人更是少得可怜,大多人家连肚子都快填不饱,哪有闲钱折腾屋子,富老二在家闲了快半个月,正愁没活干。

三个人骑着两辆自行车,慢悠悠往城里的信托商店赶。初秋的四九城,路边的槐树叶开始泛黄,风里带着点凉意,街边偶尔能看到挑着担子卖萝卜的小贩,嗓子喊得沙哑。陈墨骑着车,丁秋楠坐在后座,手环着他的腰,偶尔凑在他耳边说两句悄悄话,引得陈墨嘴角一直挂着笑。

他们先去了东单的信托商店,这是城里规模较大的一家,里面摆着不少从旧宅收来的老家具。一进门,一股木头的清香混着淡淡的尘土味扑面而来,货架上整齐地码着桌椅、柜橱、书架,大多是花梨、紫檀、红木这些硬木做的,有些家具表面还留着细微的使用痕迹,却更显温润。

“您看这张八仙桌,” 富老二蹲下身,手指顺着桌面的木纹摸了摸,又敲了敲桌腿,“这是老紫檀的料,你听这声音,浑厚不发空,说明木料干透了。再看这榫卯,严丝合缝的,没一点松动,以前的匠人做活就是实在。” 陈墨和丁秋楠凑过去看,桌面的紫檀木纹像水波一样流转,边缘打磨得光滑细腻,摸上去没有一点毛刺。

丁秋楠小声跟陈墨说:“这桌子看着就结实,以后家里来人吃饭也够用。” 陈墨点点头,又指着旁边一个双门衣柜问:“老二,你看这个衣柜怎么样?秋楠总说现在的柜子放不下衣服。” 富老二打开衣柜门,看了看内部的隔板和抽屉轨道:“这是花梨木的,木料没问题,你看这抽屉滑道,是老做法的‘暗槽’,拉着顺溜,还不容易坏。就是柜门有点歪,回去调调合页就行,不算大毛病。”

三个人就这么在信托商店里转着,富老二每看一件家具,都能说出些门道 —— 哪处是 “一木连做”,哪处是 “攒框装板”,哪些花纹是手工雕刻,哪些是机器压制。丁秋楠听得认真,偶尔还会问两句 “这个梳妆台能不能放镜子”“那个书架能不能多装几层”,陈墨则在一旁帮着参考,时不时跟富老二讨论下家具的尺寸,看能不能放进新院子的房间里。

从东单信托商店出来,他们又去了西单、王府井的几家分店,转了整整一上午,才把桌椅、衣柜、梳妆台、书架这些大件挑齐。最后算下来,花了不少钱,丁秋楠有点心疼,陈墨却笑着安慰她:“好家具能用一辈子,咱这是为以后的日子打算,值当。”

中午在街边的小饭馆吃了碗炸酱面,陈墨跟富老二说起新院子想盘火炕的事:“四九城的冬天太冷,虽说有暖气,可炕睡着暖和,尤其以后有了孩子,炕也方便。我想在卧室盘个大炕,靠窗的位置留出来采光,你看行不行?” 富老二一听,立刻点头:“这主意好!我哥盘炕是老手,以前给不少大院里的人盘过,保准暖和还不冒烟。我回去就跟他说,让他这两天抽空去看看,正好钥匙还在我这儿。”

“那就麻烦你了,” 陈墨递了根烟给富老二,“这活虽小,也不能让你们白干,该给的工钱一分都不会少。” 富老二连忙摆手:“陈大夫您这话见外了,您平时帮我家孩子看诊都没收过钱,这点活算啥?再说现在找活难,能有活干就不错了。” 话虽这么说,陈墨心里却记着,等炕盘好,一定得多给些工钱,不能让人家吃亏。

下午三点多,富老二帮忙把买好的家具装上三轮车,负责拉回新院子摆放,陈墨则带着丁秋楠在外面找了家小馆子吃晚饭。丁秋楠累得靠在椅背上,揉着酸胀的腿:“这一天跑下来,脚都快磨破了。” 陈墨赶紧给她倒了杯温水,又把她的腿架在自己腿上,轻轻按摩着:“辛苦你了,以后这种体力活我多担着点。”

丁秋楠闭着眼睛享受着,嘴角带着笑意:“其实也不辛苦,看着那些家具,就想着以后在新家住的样子,心里就高兴。” 过了一会儿,她睁开眼,看着陈墨:“你跑了一天也不累吗?别总给我按摩了,你也歇歇。”“我不累,” 陈墨笑着刮了下她的鼻子,“我是中医,按摩这点力气还是有的。”

丁秋楠嘿嘿一笑,坐起来搂住陈墨的脖子,在他脸上亲了一口,又重新躺好。没多大一会儿,陈墨就听到身边传来均匀的呼吸声 —— 姑娘实在是累坏了,睡着了。他小心翼翼地把她的腿放到椅子上,又去旁边的商店买了个薄毯子,回来轻轻盖在她身上,怕她着凉。

等丁秋楠醒过来,晚饭也差不多凉了,陈墨又让店家热了热,两人慢慢吃完,才骑车回家。一进家门,丁秋楠就瘫在沙发上,一动也不想动,陈墨倒了杯温水递到她手里,又把她的腿放到自己腿上,继续给她按摩。“你说咱的新院子,家具摆好,炕盘好,是不是就像个家了?” 丁秋楠靠在沙发上,声音带着点慵懒。“当然是,” 陈墨点头,“有你的地方,就是家。”

丁秋楠听了,脸上泛起红晕,没一会儿又睡着了。陈墨轻轻把她的腿放到沙发上,上楼拿了个软枕头下来,小心地把她的头挪到枕头上 —— 沙发扶手太高,枕着睡一夜肯定落枕。又把客厅的风扇往远处挪了挪,风太大吹久了容易感冒,最后在她身上盖了件薄外套,才轻手轻脚地走进书房。

书房里的台灯亮着,桌上摊着陈墨整理的中医笔记,上面记着各种脉象的辨别方法和药方配伍。他坐在椅子上,揉了揉眉心,今天虽然累,可心里踏实 —— 新家具买好了,新院子的事又近了一步,接下来就是等富老二盘好炕,再通通风,就能搬进去住了。他拿起笔,继续整理笔记,笔尖划过纸张的 “沙沙” 声,在安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

1961 年 9 月 15 日 星期五 中午十一点钟

陈墨站在政务院下属部委的大门口,抬头望着眼前这座灰砖红窗的办公大楼,阳光洒在楼前的旗杆上,五星红旗在风中轻轻飘扬。他刚从三楼的会议室出来,胸口还带着宣誓时的滚烫感 —— 就在半小时前,他当着部里十几位组织成员的面,跟着委员会的李高官,举起右拳,庄严地宣读了加入组织的誓词。

“我志愿加入中国**,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 誓词里的每一句话,都像刻在他心里一样,清晰而坚定。从今天起,他就是一名光荣的预备组织成员了,这不仅是对他工作的认可,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陈墨忍不住哼起了《歌唱祖国》的调子,脚步轻快地跨上自行车,往协和医院的方向骑去。

刚到医院门口,他就看见三大爷阎埠贵正低着头,在门口的槐树下来回踱步,手里还攥着个布包,脸色焦急得很。陈墨赶紧把自行车停到旁边,下车喊道:“三大爷,您在这儿干嘛呢?是不是身体不舒服?”

阎埠贵抬起头,看见是陈墨,眼睛一下子亮了,快步走过来,压低声音说道:“哎呀,小墨!可算等着你了!你现在能跟我回院里不?贾家出事了!”

“贾家?” 陈墨的心猛地一沉,“是贾东旭出事了?” 他早上出门时,还在胡同口碰到贾东旭,当时贾东旭还笑着跟他打招呼,说厂里最近有批新活,要赶紧去上班,怎么好端端的就出事了?

阎埠贵点点头,声音里带着几分颤抖:“就是东旭!早上刚上班没一会儿,厂里的人就来院里通知,说车间出了事故,东旭他…… 当场就没了。”

陈墨只觉得心脏 “砰砰” 直跳,手心都冒出了汗。他知道贾东旭是贾家的顶梁柱,贾大妈年纪大了,秦淮茹还怀着孕,家里还有小当和棒梗两个孩子,这要是没了东旭,贾家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怎么会这样?早上见他还好好的……” 陈墨喃喃道。

“具体的我也不清楚,” 阎埠贵叹了口气,“我也是早上上完两节课,回院里才知道的。老刘和大茂已经带着厂里的人,去东旭老家找人挖墓地了,厂里给买了口棺材,老易和柱子去学校接了棒梗,还有几个邻居护送着棺材,也往老家去了。”

陈墨皱了皱眉:“这么快?按规矩,不是该停放三天再下葬吗?”

“唉,东旭是年轻人,上边还有贾大妈这个老人在,按老规矩,年轻人走了不能在家里停放,得赶紧送回老家下葬。” 阎埠贵解释道,语气里满是惋惜。

陈墨点点头,心里更不是滋味了:“那咱现在就回去,我骑车带你。” 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个院里的邻居,出了这么大的事,他总得去看看,能帮上忙就帮一把。

阎埠贵连忙坐上自行车后座,陈墨骑着车,往四合院的方向赶。路上的行人不多,偶尔能看到几个穿着工装的工人,低着头匆匆走过,秋天的风卷着落叶,打着旋儿落在地上,透着一股萧瑟的劲儿。阎埠贵坐在后面,还在不停地念叨:“东旭这孩子,平时多老实啊,干活也勤快,怎么就这么命苦……” 陈墨没说话,只是用力蹬着自行车,心里盼着能快点到院里,看看秦淮茹和贾大妈的情况。

到了四合院门口,陈墨一眼就看见丁秋楠的自行车停在门口,心里稍微松了口气 —— 秋楠应该已经先过来了。他把自行车放好,和阎埠贵一起走进中院,刚进院就听见贾家屋里传来低低的哭声,院里站着不少邻居,都是一脸凝重,见陈墨来了,纷纷往旁边让了让。

“小墨来了,快进去看看吧,淮茹刚醒过来,情绪不太好。” 一大妈抱着怀里的孩子,走过来对陈墨说。她怀里的孩子是一大爷的儿子易平安,才七个月大,长得虎头虎脑的,此刻正睁着圆溜溜的眼睛,好奇地看着周围。

陈墨点点头,跟着一大妈走进贾家屋里。屋里挤满了人,丁秋楠正坐在炕边,握着秦淮茹的手,轻声安慰着。秦淮茹靠在被垛子上,脸色苍白得像纸,眼睛红肿着,眼泪无声地往下掉,连哭都哭不出声音来。才两岁多的小当依偎在她身边,手里攥着秦淮茹的衣角,茫然地看着屋里的人,显然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只是觉得气氛不对,不敢说话。

“秋楠,你先让让,我给淮茹把个脉。” 陈墨轻声说道。丁秋楠赶紧起身,给陈墨让了个位置。陈墨坐在炕边,伸出手,轻轻搭在秦淮茹的手腕上,指尖传来的脉象微弱但平稳,没有太大的问题,就是受了惊吓,气血不畅。“淮茹,你别太难过,” 陈墨收回手,语气温和,“你现在怀着孕,得顾着自己的身体,也顾着肚子里的孩子,要是你垮了,孩子和小当怎么办?”

秦淮茹听到 “孩子” 两个字,眼泪掉得更凶了,却还是点了点头,声音沙哑地说:“陈大夫,我知道…… 可我就是忍不住……”

“忍不住就哭出来,别憋着,” 陈墨递了张手帕给她,“但哭完了还得好好过日子,东旭也希望你和孩子好好的。” 丁秋楠在一旁帮着擦眼泪,又给秦淮茹倒了杯温水,让她慢慢喝。

陈墨没在里屋多待,怕人多影响秦淮茹休息,起身走了出去。外屋的炕上,贾大妈正抱着贾东旭的照片,呆呆地坐着,眼神空洞,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流,却一句话也不说。后院的老太太坐在她旁边,手里拿着帕子,一边给贾大妈擦眼泪,一边轻声宽慰:“他大妈,你别太伤心了,东旭是个孝顺孩子,他也不想看见你这样…… 以后还有淮茹和孩子们陪着你,日子总能过下去的。”

陈墨看着这场景,心里暗暗叹了口气。贾大妈的命太苦了,前些年刚没了丈夫,好不容易把东旭拉扯大,娶了媳妇,家里的日子刚有点起色,现在东旭又走了,换谁也承受不住这样的打击。他走过去,轻声说道:“大妈,您要是觉得不舒服,就跟我说,我给您开点药调理调理。” 贾大妈只是摇了摇头,没说话,依旧抱着照片发呆。

陈墨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没用,只能让贾大妈自己慢慢缓过来。他转身走出屋,三大爷和一大妈也跟着出来了。一大妈抱着易平安,胳膊都酸了,陈墨赶紧伸手接过来:“大妈,您歇会儿,我帮您抱会儿。” 易平安不认生,被陈墨抱着,还伸出胖乎乎的小手,抓了抓陈墨的衣领,咧着嘴笑了笑。

一大妈松了口气,揉了揉胳膊,又转身进了贾家,想再去看看秦淮茹。陈墨抱着易平安,和阎埠贵一起走到院门口,院里的气氛太压抑,他实在待不住。阎埠贵从家里搬了两个小凳子,两人坐在门口,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我早上上完课回院,就看见院里围了不少人,一打听才知道东旭出事了,” 阎埠贵叹了口气,“院里的男人除了我,都去东旭老家帮忙了,我一个人在院里待着,心里发慌,就想着来找你。”

陈墨低头看着怀里的易平安,孩子正瞪着眼睛,好奇地看着路边的行人,时不时发出 “咿呀” 的声音。他轻轻拍着孩子的背,说道:“辛苦您了,还特意跑一趟。等晚上他们从老家回来,咱们再一起商量商量,看看能帮贾家做点什么。”

阎埠贵点点头:“是啊,都是邻居,能帮就帮一把。淮茹怀着孕,贾大妈又这样,以后的日子难啊……”

风轻轻吹过,带着秋天的凉意,陈墨抱着怀里温热的孩子,心里却沉甸甸的。他想起早上宣誓时的场景,想起自己作为预备组织成员的责任,或许,他能做的不只是给贾家看病,还能帮着联系街道,看看能不能给贾家申请点补助,或者找份临时的活,让秦淮茹能有点收入。这样想着,陈墨心里稍微踏实了些,不管日子多难,总能找到办法往前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