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 > 第114章 红包暖人心,新职启新程

陈墨看着丁建华耷拉着脑袋、一脸愁眉苦脸的样子,忍不住笑了。他从棉袄内袋里掏出一个红封,递到丁建华手里,语气轻松:“好了,别愁了。这是给你的压岁钱,就算要给小外甥发红包,也还有一年时间,现在想这么多干嘛?”

丁建华接过红封,指尖触到厚厚的纸壳,眼睛瞬间亮了 —— 刚才的愁云一下子散了大半。他觉得姐夫说得对,还有一整年呢,现在发愁也是白搭。他小心翼翼地打开红封,抽出里面的钱 —— 竟然是十块钱!这对每个月只有一毛钱零花钱的丁建华来说,简直是 “巨款”!他眼睛瞪得溜圆,蓝光都快溢出来了,手指捏着纸币,反复确认是不是真的。

可转念一想,妈妈丁妈向来管钱严,去年过年姐姐给的五块钱,最后还是被妈妈以 “替你保管” 的名义收走,到现在都没还给他。他偷偷抬眼,瞟了一眼正在收拾桌子的丁妈,心里顿时打起了鼓 —— 这十块钱要是被妈妈发现,肯定又要被 “保管” 了。

偏偏这时,丁妈刚好回头,对上他的目光。丁建华吓得身子一僵,手指下意识地把红封往身后藏,可还是慢了一步。丁妈放下手里的抹布,走了过来,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建国,手里拿的什么?给妈看看。”

丁建华心里天人交战 —— 不给吧,怕妈妈生气;给吧,又舍不得这十块钱。他想起去年被妈妈罚站、吃 “竹笋炒肉” 的场景,最终还是妥协了。他磨磨蹭蹭地走到丁妈面前,把红封递过去,小声说:“妈,这是姐夫给我的红包,您…… 您帮我收着吧。”

“哟,这么懂事?” 丁妈接过红封,嘴上说着客气话,手却麻利地打开,看到里面的十块钱,眼睛也亮了,“既然你这么信任妈,那妈就先替你保管着,等你需要的时候再给你。” 说着,就把红封塞进了自己的棉袄口袋,拍了拍,生怕掉出来。

屋里的陈墨、丁秋楠和丁爸都看了过来,看着丁妈 “口是心非” 的样子,陈墨差点没忍住笑出声 —— 果然,全天下的妈妈都一样,对孩子的红包总有 “替你保管” 的理由。

丁建华看着妈妈把红包收走,心疼得像掉了块肉,咬着牙扭过头,强迫自己不看妈妈的口袋,嘴里还小声嘀咕:“保管就保管,反正…… 反正我也用不上。”

丁妈心满意足地收起红包,站起身对陈墨说:“小楚,你跟你爸在这儿聊天,秋楠跟我去厨房帮忙,咱们该做饭了。”

“妈,我去帮您!” 陈墨连忙站起来 —— 丁秋楠怀着孕,他可舍不得让她干厨房的活。

丁妈却摆了摆手,语气带着几分 “教育” 的意味:“小楚,妈还没说你呢!你也太惯着秋楠了,不就是怀个孕吗?我那阵怀她的时候,挺着大肚子还照样喂猪、做饭、缝衣服,家里的活没落下一样。你在家可不能这样,该让她干的就得让她干,别跟伺候祖宗似的,惯坏了。”

“妈,您误会了。” 陈墨赶紧解释,“家里的家务活基本都是秋楠做的,我平时上班忙,她还总帮我洗衣服、收拾书房呢。”

丁秋楠也在一旁用力点头,生怕妈妈不信:“是啊妈,我真的干活,墨哥很少让我闲着。”

丁妈却不信,摆摆手说:“行了行了,你们小两口就别互相打掩护了。秋楠,别坐着了,跟妈去厨房摘菜。”

丁秋楠不敢反驳,麻溜地站起身,跟着妈妈往厨房走,路过陈墨身边时,还偷偷冲他吐了吐舌头,一脸 “我也没办法” 的样子。

等娘俩走进厨房,丁爸才笑着对陈墨说:“小楚,我知道你疼秋楠,可丁妈说得也有道理 —— 适当干点活对孕妇好,总躺着反而容易累。不过你这份心,我们做长辈的都看在眼里,也放心。”

“爸,我明白。” 陈墨点点头,“我不是不让她干活,就是怕她累着。您看我身上穿的棉袄,还有秋楠的毛衣,都是她亲手织的,比买的还暖和。” 他拉了拉自己的棉袄领口,露出里面的针脚 —— 确实细密整齐,一看就是用心做的。

丁爸看着棉袄,眼里满是欣慰:“秋楠从小就懂事,嫁给你以后更能干了。说起来,去年冬天你给家里搬煤、换瓦片的事,我到现在都记着 —— 那时候我上班忙,丁妈身体不好,你愣是一个人把五百斤煤搬进煤窖,还爬上房顶换了十几片烂瓦片,比亲儿子都上心。”

陈墨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爸,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您和妈把秋楠养这么大,我多帮衬点是应该的。”

两人正聊着,陈墨突然看到丁建华一个人蔫蔫地走到院子里,蹲在墙角,手里拿着一根小树枝,在地上胡乱画着,看起来格外落寞。他跟丁爸说了一声,起身走出屋,走到丁建华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建国,怎么一个人在这儿蹲着?不去跟邻居家孩子玩了?”

丁建华抬起头,眼圈有点红:“姐夫,我那十块钱……”

陈墨心里一软,从口袋里掏出几张毛票 —— 一张五块,两张一块,还有三张一毛的,总共七块三,递到他手里,压低声音说:“这个你自己收好,别让你妈发现。买点学习用的本子和笔,剩下的也能买点连环画,别跟别人说啊。”

丁建华看着手里的钱,眼睛瞬间亮了,他连忙把钱叠好,塞进棉袄内袋里,还特意用手按了按,生怕掉出来。他抬起头,看着陈墨,激动得说不出话,只是用力点头:“谢谢姐夫!我肯定不告诉别人!”

“行了,玩去吧,别跑太远,一会儿吃饭妈找不到你,又要收拾你。” 陈墨揉了揉他的头发,结果蹭了一手头油,他嫌弃地在丁建华的棉袄上擦了擦,心里暗自嘀咕 —— 还是媳妇的头发软,摸起来舒服。

丁建华却不在意,揣着钱,蹦蹦跳跳地跑出了院子,嘴里还哼着小曲,刚才的落寞早就烟消云散了。陈墨看着他的背影,无奈地笑了笑,转身回了屋。

中午的饭菜很丰盛,丁妈做了红烧肉、咸肉炒青椒、炒青菜,还有一碗鸡蛋汤 —— 都是丁秋楠和陈墨爱吃的。一家人围坐在桌旁,说说笑笑,丁建华因为有了 “私房钱”,吃饭都比平时多吃了一碗。

吃完饭,一家人又聊了很久,从丁秋楠的怀孕反应,聊到丁建华的学习成绩,再聊到陈墨的工作。直到下午两点多,丁爸看天色不早了,担心路上雪滑,催着他们:“你们该回去了,冬天天黑得早,秋楠怀着孕,路上不安全。”

陈墨和丁秋楠这才起身告辞。丁妈把他们送到胡同口,还在不停叮嘱:“秋楠,回去别总躺着,适当活动活动;小楚,路上骑慢点,到家给我们打个电话。”

“知道了妈,您放心吧!” 丁秋楠挥挥手,挽着陈墨的胳膊,坐上了自行车后座。

回去的路依旧难走,陈墨骑得很慢,两个多小时才到家。丁秋楠坐了一路车,累得够呛,刚进院子就瘫在沙发上,不想动了:“墨哥,我好累,不想做饭了。”

“别累着,我来做。” 陈墨连忙给她倒了杯热水,又拿出几颗剥好的核桃,“你先吃点核桃,我去厨房煮点面条,简单吃点。”

晚饭就是西红柿鸡蛋面,简单却暖胃。吃完饭后,丁秋楠就去床上休息了 —— 怀孕后她明显比以前嗜睡,每天都要睡够八个小时才精神。陈墨收拾完厨房,又去锅炉房添了煤,才回卧室陪她。

初三这天,陈墨带着丁秋楠去给林师叔和几位医院领导拜了年。林师叔看到丁秋楠,笑着说:“丫头,恭喜你啊!怀了孩子要多注意休息,缺什么跟师叔说,师叔给你找。” 还塞给丁秋楠一个红封,里面装着二十块钱,说是给 “小外孙” 的见面礼。

去梁明远家时,梁明远特意提起丁秋楠入职的事:“小陈,秋楠的事我已经跟人事部沟通过了,只要评审通过,直接进中药房,不用等分配。你放心,我会盯着的。”

陈墨连忙道谢:“谢谢您梁主任,麻烦您了。”

“都是应该的。” 梁明远摆摆手,“秋楠肯学,又有你辅导,进中药房肯定能胜任。再说了,你为医院做了这么多贡献,这点小事不算什么。”

虽然还没正式评审,但有了梁明远和陈国栋的保证,丁秋楠入职的事基本定下来了。陈墨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 —— 他知道这样有点 “走后门” 的嫌疑,但他不想让丁秋楠再在纺织厂受累,能利用自己的资源帮她,他觉得很值。

正月初六早上,医院刚上班,陈墨就看到张峰(原章节中 “陈河”,按前文统一为 “张峰”)匆匆忙忙地跑了过来。他穿着一身新棉袄,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见到陈墨就说:“陈大夫,您开的药太管用了!我喝了五天,下面已经有感觉了,比以前好多了!”

陈墨点点头,语气平静:“坐下吧,我再给你扎一次针,换个药方。” 他没跟张峰多寒暄 —— 张峰是被宠大的 “二代”,性格有些傲慢,陈墨不想跟他多打交道,只专注于治病。

这次针灸比上次多扎了两个穴位,分别是太冲穴和足三里,用来疏肝理气、增强体质。扎完针后,陈墨重新写了个药方,把黄芪的用量增加了五克,又加了一味枸杞子,用来补肾益精:“这个药方连喝十天,十天后再来找我。不出意外,一个月后就能恢复正常。”

张峰接过药方,小心翼翼地收好,对着陈墨连连道谢:“谢谢您陈大夫!您真是我的救命恩人!以后您有什么事,尽管跟我说,我爸肯定能帮上忙!”

陈墨摆摆手:“不用客气,治病是我的本分。你回去吧,按时吃药,别熬夜、别喝酒。”

张峰走后,王洁笑着说:“陈医生,您可真厉害!张峰之前找了那么多大夫都没治好,您才治了半个月就有效果了。”

“只是对症而已。” 陈墨没多解释,拿出笔记本,继续整理第三本笔记 —— 他打算写完消化系统疾病,再写妇科疾病,都是常见病症,能帮到更多人。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三月初。丁秋楠参加了医院组织的评审,跟她一起参加的还有五个人,都是申请二线辅助岗位的。评审内容包括中药识别、配伍禁忌、药方解读,丁秋楠因为有陈墨的辅导,答得很顺利,最终顺利通过评审。

可医院的情况却不太乐观 —— 最想招的一线中医大夫,一个通过评审的都没有。梁明远为此头疼不已:“西医那边每年都有中专生、大学生分配过来,中医这边却没人。今年医学院没有中医专业毕业生,别的学校能不能分配过来还不一定,这可怎么办?”

无奈之下,梁明远只能先招了几个稍微懂点中医的学徒,让科里的老大夫带着,一边学一边干。陈墨也主动提出:“梁主任,我可以给学徒们上课,用我整理的笔记当教材,让他们快点上手。”

梁明远高兴地说:“太好了!有你帮忙,我就放心了。”

丁秋楠这边,因为陈墨提前跟纺织厂的李保年副厂长打过招呼,调令下来时,厂里很痛快地放了人,没卡脖子。丁秋楠拿到调令的那天,高兴得抱着陈墨跳了起来:“墨哥,我终于能跟你一起上班了!”

“慢点,别累着。” 陈墨连忙扶住她,笑着说,“以后每天都能一起上下班,不用再分开了。”

中药房比西药房轻松,不用上夜班,虽然工资比西药房少五块钱,但陈墨一点都不在乎 —— 只要丁秋楠能轻松点,少赚点钱也没关系。

进入三月后,还有一个好消息:居委会这个月给每户发了二两肉票,比上个月多了一两。而且肉摊上的猪肉,肥膘也比以前厚了几分 —— 这意味着灾荒正在慢慢恢复,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张大妈拿着肉票,笑着对陈墨说:“小陈,你看这肉票多了,咱们终于能多买点肉,给孩子补补了!”

“是啊张大妈,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陈墨笑着回应。

丁秋楠第一天去医院上班,两人特意早出门了半个小时。陈墨先带着她去拜访了中药房的刘主任 —— 刘主任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太太,性格温和,笑着说:“秋楠,欢迎你啊!以后有不懂的就问我,或者问杨小红,她跟你熟。”

杨小红也笑着说:“秋楠,以后咱们就是同事了!我带你熟悉一下药斗,常用药都在这边。”

陈墨又叮嘱了几句 “多照顾秋楠”,才放心地回自己的诊室。刚坐下,王洁就递过来一份中医学院发来的函件:“陈医生,中医学院说您的第二本笔记效果很好,想让您继续写第三本,还问能不能给学生们开几次课。”

陈墨接过函件,心里满是欣慰 —— 他的第一本笔记因为都是简单病例,只有部分人推崇;第二本记录了哮喘、肺痨等复杂病症,还附带了独特的药方,经过专家论证,被认为 “切实可行”,现在已经成了中医学院的辅助教材,学生们都反映 “易懂、好用”。

“我会尽快回复的,谢谢王姐。” 陈墨把函件收好,心里暗暗决定 —— 第三本笔记写完后,就去给学生们上课,能为中医传承做点贡献,他很乐意。

中午吃饭时,丁秋楠跑来找陈墨,脸上满是开心:“墨哥,中药房的同事都很好,刘主任还教我认了几种少见的药材!晚上咱们回家做红烧肉吧,我想吃了。”

“好啊,晚上就做红烧肉。” 陈墨笑着点头,给她夹了一块排骨,“多吃点,补补身体。”

丁秋楠靠在他身边,小声说:“墨哥,谢谢你。要是没有你,我肯定进不了医院。”

“傻丫头,跟我客气什么。” 陈墨摸了摸她的头,“咱们是一家人,我不帮你帮谁?”

阳光透过食堂的窗户照进来,落在两人身上,暖洋洋的。陈墨看着身边的丁秋楠,又想起自己正在整理的笔记,心里满是踏实 —— 有爱的人陪伴,有值得奋斗的事业,还有一个即将到来的宝宝,这样的日子,就是他重生回来最想要的幸福。他知道,未来会越来越好,因为他们有彼此,有爱,有对生活的热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