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 > 第16章 屋改磋商与医道传承

院门口的几位大姨正凑在一起做针线活,阳光透过槐树叶洒在她们身上,暖融融的。穿蓝布褂子的大姨手里攥着根钢针,线在布面上穿梭,听见脚步声,抬头就看见陈墨姐弟俩带着个陌生男人过来,男人背上还背着个鼓囊囊的大挎包,一看就是做活的师傅。

“哟,陈主任,您怎么过来了?” 三大妈先开了口,她手里拿着个没纳完的鞋底,针还别在上面,眼神好奇地打量着富老大,“这是…… 找小墨有事?”

陈琴脚步没停,笑着摆了摆手:“可不是嘛!小墨这房子年头久了,墙皮都掉了,地面也坑坑洼洼的,想收拾一下。这位是富师傅,手艺好得很,我带他来看看。您几位接着聊,我们先进屋了。” 她说着,指了指陈墨的房门,语气自然 —— 这院子里的房子大多是老房子,每年都有人修补,倒也没人觉得奇怪。

几位大姨点点头,又低头聊起天来,只是眼神还时不时往陈墨他们这边瞟,好奇这房子到底要怎么收拾。陈墨推开屋门,侧身让富老大和姐姐先进,自己则跟在后面,顺手把门关了 —— 免得院里人探头探脑,打扰他们商量事。

进屋后,富老大把挎包往桌上一放,“哗啦” 一声,里面的工具撞出轻响。他从包里掏出一把黑色皮尺 —— 皮尺边缘有些磨损,显然用了不少年头,又拿出一把自制的折叠木尺,木尺上刻着密密麻麻的刻度,是他自己用硬木打磨的。“陈同志,我先量量屋子的尺寸,您别急,我记准了数据,才能给您出方案。”

陈墨点点头:“麻烦富师傅了,您尽管量,需要帮忙您说话。” 说着,他还主动搬开桌角的凳子,给富老大腾地方。富老大先走到屋门口,将皮尺的一端固定在门框上,然后拉着皮尺往对面墙走,脚步迈得很稳,走到墙边后,他蹲下身子,眼睛与皮尺刻度对齐,嘴里念叨着:“宽度四米二,没错。” 然后掏出个小本子,用铅笔快速记下数字,笔尖在纸上划过的声音格外清晰。

他又量了屋子的长度、高度,连墙角的弧度都用木尺大致量了一下,还特意掀开窗帘,看了看窗户的大小和位置。十来分钟后,他手里的本子上已经记满了数据,连地面的平整度都做了标注 —— 哪里高一点,哪里低一点,都画了简单的符号。

“陈同志,您说说您的想法吧,想怎么改?” 富老大走到陈墨跟前,把本子摊开,眼神里带着专业的认真。

陈墨清了清嗓子,指着堂屋右边的位置:“富师傅,我想在堂屋右边隔出一块,做个卫生间,就跟楼房里一样的冲水蹲坑,从院子里的水龙头拉根水管进来。剩下的堂屋空间不用大改,把墙皮重新刷一遍,地面用水泥抹平就成。里间我想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做厨房,也拉水管,另一部分当杂物间。最重要的是,我想在里间上面隔个二楼,做卧室,要是空间够,就隔成两间,一间我住,一间以后给孩子住。”

他话音刚落,富老大连忙摆手:“陈同志,您等一下!” 说着,他快步走到门口,撩开门帘往院子里的水池台看了看,又走回来,指着地面说:“水管好拉,从水池台接个管子过来就行,但是卫生间只能解小手,不能解大手。”

“为啥啊?” 陈墨愕然,他之前只想着做冲水的,压根没考虑过排水问题。

富老大拿起本子,在上面画了个简单的示意图:“您看,咱这是平房,院子里的地面比街上的主管道高不了多少。要是做冲水蹲坑,下水道和主管道没有落差,污水冲不出去,时间长了肯定堵,到时候满屋子都是味儿,更麻烦。”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前阵子我给东边胡同的张家改过,他跟您想法一样,结果修好了才发现冲不下去,最后只能拆了重装,白瞎了材料和功夫。”

陈琴也在旁边附和:“是啊小墨,我也听说过这事。上次街道办还提醒过,平房改卫生间,最好别做冲水的,弄个普通的蹲坑,定期清理还省事。”

陈墨听了,无奈地叹了口气 —— 这就是专业和外行的区别,自己只想着方便,却忽略了实际条件。“行,那就听富师傅的,卫生间只做简单的蹲坑,能解小手就行。” 他想了想,又补充道:“对了,我还想在卫生间里洗澡。到时候在屋后边搭个架子,架高一点,放个铁皮桶,把水管拉进卫生间,天气暖和的时候就能冲澡,您看可行不?”

“嘿,这办法巧!” 富老大连声赞叹,拍了下手,“铁皮桶里装水,晒一天就热了,刚好能洗澡。我给您搭个结实的架子,用角钢焊,比木头架子耐用,还不怕雨淋。就是铁皮桶得刷层防锈漆,不然用两年就漏了。”

陈琴也笑着说:“这个主意好,夏天洗澡方便,不用去公共澡堂排队了。”

“里间隔二楼的事,富师傅觉得可行不?” 陈墨又问,这是他最关心的。

富老大点点头:“可行!里间的跨度不大,用木梁搭框架,上面铺厚木板,再铺层油毡防潮,肯定结实。您要是想盘火炕,二楼也能盘,我给您在一楼留个口,炉子放一楼,烟囱从炕底穿上去,既能热炕,又能排烟,冬天还能给一楼取暖,一举两得。”

陈墨眼睛一亮 —— 他正担心冬天二楼冷,没想到还能盘火炕。“那太好了!火炕就按您说的来,大小不用太大,能睡两个人就行。”

富老大在本子上快速画着草图,边画边说:“我回去把这些整理成正式图纸,再算个材料清单和预算,晚上给您送过来。您看看有没有要改的,咱们再调整,没问题的话,后天就能开工。”

“好,我晚上在家等您。” 陈墨爽快地答应,又跟富老大确认了水泥、钢筋的用量,“富师傅,水泥大概要多少?我让我姐夫帮忙找,他认识物资局的人,应该能弄到。”

“两百斤差不多,够抹地面和砌楼梯了。钢筋要个十来根,都是细钢筋,用来固定木梁,更安全。” 富老大把数据记在本子上,收拾好工具,背上挎包,“那我先回去了,晚上见。”

陈墨送他到院门口,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胡同口,才转身回屋。陈琴正坐在桌前,翻看富老大落在桌上的本子,上面的草图虽然简单,却标注得很清楚。“小墨,你这改造下来,得花不少钱吧?要是不够,跟姐说,我给你凑点。”

“不用姐,我攒了点钱,够花。” 陈墨笑着摆手,“就是这段时间没地方住,我打算住医院宿舍,刚才忘了问,您知道医院还有空宿舍吗?”

“医院宿舍条件可不太好,又小又暗,夏天还热。” 陈琴皱了皱眉,“不行你就住家里,媛媛和家栋早就盼着你来了,刚好跟你姐夫也能聊聊。”

“不了姐,家里住不开,我住宿舍就行,也就一个月,忍忍就过去了。” 陈墨不想麻烦姐姐,“我下午去医院问问梁主任,他肯定知道宿舍的事。”

陈琴见他坚持,也不再劝:“行,那你要是住不惯,随时跟我说。我还有事,先回街道办了,晚上你商量好了,过来跟我说一声。” 她说着,拿起挎包,又叮嘱道:“路上慢点,注意安全。”

“知道了姐!” 陈墨送她到院门口,看着她骑上自行车离开,才转身回屋。他简单收拾了一下桌上的东西,锁上门 —— 这年代的四合院都很安全,生人进不来,胡同里要是路过个陌生面孔,院里的人都会盯着,根本不用担心丢东西。

到医院的时候,刚好是下午上班时间,走廊里人不多,护士们推着治疗车匆匆走过,车轱辘发出 “咕噜咕噜” 的声音。陈墨先去了梁明远的办公室,把自行车钥匙递给他:“主任,谢谢您的自行车,我给您加满气了。”

梁明远接过钥匙,放在抽屉里,抬头问道:“房子的事看完了?怎么样,好改吗?”

“挺好改的,找了个师傅,后天就能开工。” 陈墨拉了把椅子坐下,掏出烟,给梁明远递了一根 —— 是前门牌的,还是上次陈向东送的,他平时不怎么抽,只有跟长辈打交道时才拿出来。“主任,我想跟您打听个事,咱们医院还有空宿舍吗?我房子改造,得住一个月宿舍。”

梁明远点燃烟,抽了一口,烟雾缭绕中,他想了想:“应该有,后院有几间闲置的宿舍,之前是给进修医生住的。等会儿我让行政科的人去看看,要是有,我把钥匙给你送过去。”

“谢谢主任,麻烦您了!” 陈墨赶紧道谢。

梁明远摆了摆手,突然话锋一转:“对了,上次你给产妇针灸止血的方法,是不是你师父杨老的不传之秘?” 他眼神里带着好奇,上次看到陈墨用针灸快速止血,他就一直惦记着这事 —— 中医的急救方法大多是口传心授,很少有能普及的,要是陈墨的方法能推广,对医院、对病人都是好事。

“不是,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 陈墨实话实说 —— 这方法其实是系统灌输的记忆,里面还有很多针灸急救的技巧,他还没来得及整理。“其实不难,只要找准穴位,把握好入针的深浅和角度就行。比如产后出血,主要扎肾俞、关元俞、次髎这几个穴位,进针一寸半,每隔一分钟捻针一次,就能快速止血。”

梁明远眼睛一亮:“那这方法能不能普及?咱们医院的年轻医生,尤其是中医科和妇产科的,要是能学会,以后遇到紧急情况,也多了个办法。”

“当然能普及!” 陈墨很爽快地答应,“我回去把这个方法整理出来,包括穴位定位、入针角度、注意事项,都写清楚,您到时候看看,要是没问题,就打印出来,发给科室的医生。” 他从来没有敝帚自珍的想法 —— 中医要发扬光大,靠一个人不行,得让更多人学会这些有用的方法,才能帮助更多病人。

“好!好!” 梁明远高兴得连拍桌子,“小墨,你这个想法好!中医传承这么多年,就是需要你这种愿意分享的年轻人。对了,你是咱们协和医学院毕业的,有没有兴趣来医学院任教?” 他突然问道,眼神里带着期待,“你医术好,又懂教学,要是来任教,肯定能培养出不少好医生。我可以向学校推荐你,待遇肯定比在医院好。”

陈墨愣了一下,他从来没想过任教的事。他想了想,语气诚恳地说:“主任,谢谢您的好意。我现在还想在临床多积累点经验,等以后经验够了,再考虑任教的事。您放心,要是学校有需要,我随时可以去给学生们讲讲课,分享一下临床经验。”

梁明远点点头,没有勉强:“行,我尊重你的想法。你要是想通了,随时跟我说,学校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他知道陈墨是个踏实的人,先在临床打磨几年,对他以后的发展更好。

“谢谢主任!” 陈墨站起身,“那我先回诊室了,丁秋楠还在那边等着呢。”

“去吧去吧。” 梁明远挥了挥手,看着陈墨的背影,嘴角忍不住上扬 —— 他越来越欣赏这个年轻人了,不仅医术好,人品也好,以后肯定能成为中医科的顶梁柱。

陈墨回到诊室的时候,丁秋楠正在看书,桌上放着笔记本,上面记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看见陈墨进来,她赶紧站起身:“陈大夫,您回来了。刚才有个病人来复诊,我说您出去了,让他明天再来。”

“好,辛苦你了。” 陈墨笑着点头,走到自己的桌子前坐下,“你刚才看的那本《温病条辨》,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丁秋楠赶紧拿起书,凑到陈墨跟前,指着其中一段:“陈大夫,这段‘太阴风温,初起恶风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苔白,脉数’,我不太明白‘胸痞’是什么意思,还有对应的治法应该是什么?”

陈墨接过书,仔细看了看,然后耐心解释:“‘胸痞’就是胸部发闷,感觉不舒服,是因为湿热阻遏胸膈导致的。对应的治法应该是宣肺清热、化痰祛湿,可以用栀子豉汤加减……” 他一边说,一边在纸上画了个简单的脏腑图,帮助丁秋楠理解。

丁秋楠听得很认真,手里的笔飞快地动着,眼神里满是敬佩。陈墨看着她认真的样子,心里也很高兴 —— 能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别人,看着学生一点点进步,也是件很有意义的事。他想,等自己的房子改造好,说不定就能更安心地投入到工作和教学中,为中医的传承多做些贡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