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穿越大明:我助闯王打天下 > 第182章 大元帅还是新顺王?

洛阳城内,

“劝进”的呼声,如同被精心鼓动的风潮,一浪高过一浪,迅速席卷了这座临时都城的每一个角落。

从福王府深沉的殿宇,到街头巷尾的酒肆茶楼,从文武官员的窃窃私语,到普通士卒的喧哗议论,话题的核心都聚焦于一点:闯王李自成,这位率领他们攻破洛阳、擒获福王、声威震天下的领袖,究竟该拥有一个怎样配得上其功业的尊号?

这股风潮的源头与核心,自然是牛金星及其麾下迅速膨胀的文官集团。

在成功进行了第一次试探性的“劝进”并得到李自成那看似推辞、实则默许的态度后,牛金星知道,火候已到,是时候将这件“大事”推向实质性的阶段了。

这一日,银安殿内,一场规格更高、更为正式的“议政”会议召开。

牛金星率领着新近任命或投诚的六部主事、地方显要以及几位素有文名的降官,郑重其事地向端坐于上的李自成,呈上了他们精心拟定的尊号方案。

“启禀闯王!”

牛金星手持玉笏,声音洪亮,带着一种开创历史的庄重感,

“臣等连日来,遍查古籍,参详礼制,顺应天命民心,已初步议定尊号草案两种,恭请闯王圣裁!”

殿内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牛金星和李自成身上。

刘宗敏等武将也难得地收起大大咧咧的姿态,好奇地竖起耳朵。

牛金星微微一顿,清晰有力地报出了第一个选项:

“其一,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

他解释道,

“此尊号,彰显闯王奉天承运、倡举义兵、文武双全之伟绩,统御全军,名正言顺,且…留有渐进之余地。”

这个称号,听起来威风凛凛,但本质上仍是一个军事统帅的头衔,略显保守,更像是权宜之计。

紧接着,他提高了声调,报出了第二个,也是他真正属意的选项:

“其二,新顺王!”

这两个字一出,仿佛带着金石之音,在殿内回荡。

牛金星目光灼灼,语气更加激昂:

“‘新’者,革故鼎新,开创一代新朝!

‘顺’者,顺天应人,民心所向!

称王建制,正位号,定名分,方能与明朝伪廷分庭抗礼,昭示天下正统之所在!

此乃王霸之基,帝业之始也!”

“大元帅”与“新顺王”。

两个尊号,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政治姿态和野心层级。

前者更像是一个强大的军阀领袖,后者则公然宣称要建立一个新的王朝秩序,与大明皇帝平起平坐。

殿内响起一片低低的议论声。

文官们大多眼观鼻、鼻观心,但眼神中流露出的兴奋与期待却难以掩饰。

对他们而言,只有李自成称王建制,他们这些文臣才能获得真正的、名正言顺的官职和权力,才能实现“从龙之功”的梦想。

李自成端坐其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面色沉静,目光深邃,看不出喜怒。

但微微前倾的身体和专注的神情,暴露了他内心的波澜。

他本能地觉得,

“王”这个字眼,似乎更对他的胃口,更配得上他如今的势力和野心。

果然,还没等李自成开口,性急的刘宗敏已经按捺不住,粗声粗气地嚷道:

“‘大元帅’?

听着还是像个带兵的大头目!

哪有‘王爷’威风?

咱们打下了洛阳城,宰了福王,大哥就该当王爷!

不!

以后还得当皇帝!

我看‘新顺王’好!

响亮!

气派!”

他一带头,其他武将也纷纷附和:

“对!

当王爷!”

“新顺王好!”

武将们的支持简单直接,他们更看重名号的响亮和带来的尊荣感,

“王”显然比“大元帅”更能满足他们的虚荣心和对于“论功行赏”的期待。

李自成见状,嘴角终于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他心中其实早已倾斜。

他扫视全场,见无人再有异议(文官集团本就是倡议者),便缓缓开口,一锤定音:

“既然众望所归…便依众卿所议,称‘王’吧。

具体事宜,牛先生多费心。”

“臣,遵旨!”

牛金星心中大喜,立刻躬身领命,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开创之功,已然在手!

尊号既定,接下来的便是紧锣密鼓的仪式筹备。

牛金星仿佛被打了一针强心剂,整个人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项在他看来足以青史留名的“开国盛典”的准备工作之中。

他召集了一帮精通典章制度的降官和老学究,日夜翻阅《大明会典》和前朝礼仪记载,制定繁复的登基(称王)礼仪。

从祭天告地的流程,到接受百官朝拜的步骤,乃至李自成每一步的走位、每一句的祝词,都力求“合乎古制”,彰显新朝的威严与正统。

一时间,各种关于“卤簿”、“仪注”、“乐章”的讨论,充斥了天佑殿。

他下令工部(临时组建)最好的工匠,选用缴获的上等和田玉和黄金,铸造“新顺王”宝玺。

印文的设计反复推敲,既要体现权威,又要区别于明朝玉玺,以彰显新朝气象。

他亲自操刀,字斟句酌,拟定“新顺王”即位诏书。

诏书中极力宣扬明朝气数已尽、天命转移,歌颂李自成的“丰功伟绩”和“仁慈圣德”,宣告新朝的建立,并大赦天下(理论上),减免赋税(口号上),以收买人心。

他还规划了盛大的仪仗和阅兵。

要求全军披挂最新式的铠甲,手持擦得锃亮的兵器,在洛阳主要街道列队行进,展示军威,让全城百姓都感受到新王的赫赫武功。

整个文官体系如同上紧了发条的机器,围绕着“称王”这件头等大事高速运转起来。

牛金星忙得脚不沾地,却精神亢奋,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作为开国宰相,名垂青史的那一天。

而对于“称王”这件事,洛阳城内外的反应,绝大多数是盲目的兴奋与支持。

刘宗敏等武将们,单纯地为“大哥当了王爷”、“自己也能跟着升官发财”而欢欣鼓舞,整日议论着将来能封个什么爵位,丝毫没有意识到“称王”所蕴含的政治风险和历史重量。

他们沉浸在胜利的狂欢中,认为天下已唾手可得。

大部分的闯军士卒和底层军官,也被这巨大的胜利和即将到来的“封赏”冲昏了头脑。

他们觉得有了自己的“王”,就有了主心骨,就能过上好日子,更加死心塌地地追随。

至于为什么称王、称王意味着什么,他们并不关心,也无力思考。

洛阳城内的普通百姓和投降的士绅,则在一种复杂的心态下,默许甚至乐见其成。

经历了战乱的惶恐,他们渴望一个稳定的秩序,无论这个秩序由谁来建立。

李自成称王,至少意味着混乱的暂时结束和一个新权力中心的诞生,至于这个新政权能维持多久,是否比明朝更好,则是后话了。

章末,整个洛阳城仿佛都沉浸在一片“开国称王”的虚假繁荣与兴奋之中。

牛金星在灯下审阅着礼仪流程,脸上带着满足的微笑

刘宗敏在军营中畅饮,吹嘘着未来的荣华富贵

工匠们在赶制印玺仪仗

士兵们在擦拭兵器准备阅兵…

然而,在这片喧嚣之下,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似乎被所有人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在明朝尚未彻底灭亡,关外后金(清)政权虎视眈眈,天下大势依旧混沌未明的时刻,如此急切地称王建制,公然打出“新朝”旗号,其真正的意义和可能带来的后果,究竟是什么?

它固然可以凝聚内部人心,给追随者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

但与此同时,它是否也会彻底断绝与明朝残余势力任何形式的妥协余地(尽管可能性本就极小)?

是否会使李自成集团从“流寇”彻底转变为所有忠于明朝势力的首要公敌,吸引所有的仇恨与火力?

是否会让关外的皇太极、多尔衮更加明确地将他们视为必须消灭的、争夺中原天下的主要竞争对手,而非可以利用的“流寇”?

“称王”,犹如一枚信号弹,照亮了自己,也无疑于在黑暗中向所有敌人明确宣告了自己的位置和野心。

它将迫使李自成集团从一个相对灵活的军事集团,提前承担起一个“王朝”所必须面对的所有内外压力和责任。

这份沉重的代价,这份显而易见的风险,在这片被胜利和虚荣冲昏头脑的狂热中,似乎没有人去冷静思考,或者说,没有人愿意去思考。

历史的巨轮,在喧天的锣鼓和盲目的欢呼声中,被推向了一个更加复杂、也更加危险的十字路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