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穿越大明:我助闯王打天下 > 第162章 科技盯梢,顺藤摸瓜

离开城南流民收容点,苏俊朗的脚步看似平稳,心中却如同擂鼓,一股冰冷的寒意沿着脊柱蔓延,几乎要让他在这春日暖阳下打起寒颤。

那队“溃兵”身上种种不合常理的细节,如同鬼魅般在他脑海中反复闪现、拼接,勾勒出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轮廓——

一支训练有素、伪装精良、极可能来自关外的精锐探子小队,已然混入了洛阳城!

这个发现,其严重性远超与牛金星的内部倾轧。

牛金星再如何排挤打压,终究是内部权力之争,其目的在于争宠和固权,而非彻底毁灭。

但这支潜在的敌方探子,其目标很可能是颠覆、是破坏、是里应外合,是要将这座刚刚易主、根基未稳的雄城,连同城内的数十万军民,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必须查清他们的底细和目的!”

这个念头如同烧红的烙铁,灼烧着苏俊朗的神经。

然而,他面临的困境是空前的。

他手中并无实权,无法调动军队直接抓人审讯;牛金星一党正虎视眈眈,巴不得他出错,任何轻举妄动都可能被扣上“构陷忠良”、“扰乱治安”的帽子;直接向李自成或刘宗敏汇报?

仅凭一些“口音可疑”、“动作怪异”的推测,缺乏实证,在那两位更相信刀把子的枭雄面前,分量太轻,甚至可能被斥为“疑神疑鬼”。

常规路径走不通,那就用非常规的手段!

苏俊朗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的厉色。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没有返回喧嚣的王府区域,而是脚步一拐,径直走向了那座被高墙环绕、依旧发出低沉轰鸣的“闯字第一军工坊”。

此刻,这座他倾注心血打造的科技堡垒,不仅是他安身立命的根基,更成为了他应对这场突如其来危机的唯一依仗。

回到相对安全的实验室核心区域,他立刻屏退闲杂人等,只留下了以赵铁柱(二狗子)为首的、最早跟随他、绝对忠诚的几名技术小队核心成员。

“情况紧急,长话短说。”

苏俊朗面色凝重,压低声音,将自己发现的可疑迹象和惊人推测简要告知了几人。

赵铁柱等人闻言,无不色变,他们虽多是工匠出身,但也深知“鞑子探子”意味着什么,那是比官军更加凶残可怕的敌人。

“军师,您下令吧!

咱们该怎么办?

要不…俺带几个弟兄,趁夜摸进去,把那几个撮鸟捆了来严刑拷打!”

赵铁柱眼露凶光,捏紧了拳头。

“不可!”

苏俊朗立刻否决,

“对方绝非庸手,打草惊蛇反而坏事。

我们没有证据,贸然动手,牛金星那边立刻就会发难。

我们必须拿到真凭实据!”

他目光扫过实验室里琳琅满目却又显得杂乱的各种材料、半成品和工具,大脑飞速运转。

现代刑侦技术的碎片化知识,与这个时代有限的物资条件,在他脑海中激烈碰撞、组合。

“常规方法不行,我们就用我们的‘法子’来!”

苏俊朗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一种属于技术人员的偏执和创造力被危机彻底激发,

“他们没有见过的东西,就是我们的优势!”

他立刻开始下达指令,利用手头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紧急制作几样简陋却可能发挥奇效的“监控”装置。

第一项:土法“窃听器”。

“大锤,你手艺最巧!”

苏俊朗拉过铁匠鲁大锤,拿起一根打磨得极其光滑、内壁中空的细长紫铜管(原本是准备用于某种精密仪器的导流管),又找来一个肚大口小的陶罐。

“把这铜管一端小心嵌入陶罐底部,密封务必严实,不能漏气!

另一端留出足够长度,要能远远伸到墙根。”

他解释着原理:

“这铜管能将远处的细微声波传导至陶罐,罐子如同共鸣腔,能将声音放大。

虽不能清晰辨字,但足以捕捉到屋内人声的大致动静和异常响动!”

这是最原始的“听瓮”或“隔墙耳”的升级版,利用了声学传导和放大原理。

第二项:气味“追踪剂”。

他转向负责管理一些稀奇古怪材料的学徒:

“我记得上次提炼‘蒜精’时,得到一种副产品,气味极其浓烈刺鼻,且粘附性极强,不易挥发?”

学徒很快找来一个小瓷瓶,打开塞子,一股类似臭鼬混合了腐烂洋葱的恶臭瞬间弥漫开来,众人纷纷掩鼻。

“就是它!”

苏俊朗眼睛一亮,

“取少量,用蜂蜡和油脂混合,做成极小的蜡丸,要能轻易捏碎粘附。”

他又对赵铁柱吩咐:

“二狗子,你去寻一只嗅觉最灵敏的猎犬或土狗,要绝对听话的,这几日就用肉食伴着这气味喂它,让它牢牢记住这味道!”

第三项:简易“夜视”与潜行装备。

他让人找来最深色的粗布,浸泡在浓茶和某些树皮汁液中反复染色,制成近乎纯黑的夜行衣。

又让玻璃匠尝试打磨一些弧度较大的凸透镜片,虽然无法真正夜视,但能在微弱星光下汇聚更多光线,略微改善视野。

还准备了软底布鞋和包裹工具用的厚绒布,以最大限度减少行动时的声响。

一切准备都在高度保密和紧张中进行。

夜幕降临,洛阳城渐渐沉寂下来,只有更夫的打更声和远处军营隐约的刁斗声传来。

行动开始。

赵铁柱亲自带队,挑选了三名身手最敏捷、心思最细密的队员,换上黑衣,带上装备,如同鬼魅般融入了夜色。

他们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巧妙地避开了巡夜的闯军哨卡(牛金星的人主要监视白天工坊的物料往来,夜间警戒反而松懈),悄无声息地摸到了城东那座废弃的砖窑厂附近。

根据苏俊朗白天的安排,那队可疑的“溃兵”被暂时安置在砖窑厂旁一排破烂的窝棚里,外围只有两名闯军辅兵象征性地看守,早已抱着长矛打起了瞌睡。

一名队员如同灵猫般贴近窝棚,屏住呼吸,用匕首在土坯墙根下小心翼翼地挖开一个小洞,将那根连接着陶罐共鸣腔的紫铜管缓缓插入,然后将陶罐深埋入外侧的土中,做好伪装。

另一个队员则利用阴影,远远地用自制的、加了配重块的简易抛索,将一枚散发着微弱臭气的蜡丸,精准地弹到了其中一名疑似头目、白天被重点标记的汉子所住的窝棚门帘上,蜡丸碎裂,微量的恶臭油脂沾在了粗布上,气味虽极淡,人鼻难以察觉,却足以成为追踪犬的明确信标。

整个安装过程有惊无险,完成后,几人迅速撤离,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接下来的两日,监控悄然进行。

被偷偷喂食了特殊气味食物的土狗,被赵铁柱牵着,在远离砖窑厂的地方进行了几次辨认训练,效果出奇的好,那狗对那股恶臭表现得异常兴奋和专注。

而藏在窝棚外的“窃听陶罐”也传来了断续的信息。

赵铁柱轮流派人潜伏在附近,将耳朵贴在埋于地下的陶罐口,努力分辨着里面模糊的对话。

大部分时间是沉默,偶尔有几句汉语,内容多是抱怨伙食、装作打听出路,演技逼真。

但在一个深夜,窃听者听到了一段压得极低、却因情绪激动而略微提高的对话:

“…贝勒爷…已在…”

“…沈阳…消息…至…”

“…耐心…等信号…”

其中夹杂着几个短促、古怪的音节,窃听者学不来,但牢牢记住。

回来后学给苏俊朗听,苏俊朗虽不懂满语,但“贝勒”、“沈阳”这几个关键词的发音,结合前世零星的历史记忆,让他瞬间头皮发麻!

是满语!

他们来自沈阳(盛京)!

是清廷的探子!

几乎在同一时间,气味追踪也取得了突破。

在第二个深夜,那只经过特训的土狗突然变得极其躁动,向着城北方向低吠。

赵铁柱立刻带人跟上,远远尾随。

只见白天被标记的那个目标汉子,果然趁着夜色溜出窝棚,如同幽灵般在街巷中穿行,最终在城西北角一处因战乱而荒废、传闻闹鬼的豪绅宅院外停下脚步。

他警惕地四下张望后,迅速在门廊一角的一根柱子上,用匕首刻下了一个奇怪的符号(类似箭头与波浪的组合),随即迅速离去。

赵铁柱等人不敢靠得太近,记下位置和符号后,立刻撤回。

所有的信息碎片,迅速汇总到苏俊朗这里。

窃听到的满语关键词、深夜秘密联络、留下的诡异标记…这一切,如同散落的拼图,瞬间严丝合缝地组合在了一起!

苏俊朗站在实验室的油灯下,脸色苍白,额角渗出冷汗,手中那份画着奇怪符号的纸片仿佛有千钧之重。

他抬起头,看向窗外沉沉的夜色,一字一句地,对紧张等待的赵铁柱等人说道,声音因震惊和后怕而微微颤抖:

“基本可以确定了…不是明朝的细作…”

“是建奴!

是关外来的鞑子奸细!”

一股远比面对牛金星时更加冰冷、更加真实的寒意,如同一条毒蛇,瞬间缠绕了他的心脏,几乎让他窒息。

危机,远比他想象的更加迫近,更加凶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