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澈望着他的身影暗自感慨:正如赵敏所言,汝阳王确实不是当皇帝的料,但对元朝的赤胆忠心,确是一代名将风范。
怀中的赵敏即便在睡梦中仍紧攥双拳,泪痕未干。
苏澈轻抚她的发丝低语:别担心,我不会让你父亲有事。”心念一动,二人已回到洞天世界。
夫君?
刚出房门,就见一袭黄衫的杨怜依款款而来。
她笑盈盈地问道:芷若说你们去了大都,怎么突然回来了?
带敏敏见了她父亲。”苏澈解释道,老人家执意不肯归顺,敏敏伤心过度睡着了,我带她回来休息。”
杨怜依望向卧室,面露忧色:若汝阳王真有不测,敏敏该多难过啊。”
放心,我有办法。”苏澈胸有成竹,汝阳王的执念源于对元朝的忠诚和 ** 的心结。
只要让他过一次,心结自解,到时一切都会好起来。”
杨怜依微微一怔,这种通过假死来解开心结的说法,为何如此耳熟?她轻蹙秀眉思索片刻,突然眼睛一亮:夫君的意思是先用你的医术让汝阳王假死,待他体验过死亡滋味后,再将他救活,这样就能放下执念?
苏澈含笑点头:唯有此法能救他性命。
否则即便不在战场上捐躯,待元廷倾覆后他也绝不会苟活。”
......
光明顶议事堂中,苏澈环视众人道:江南蜀地已定,该是渡河北上终结元廷之时了。
想必那位元廷的对手也等候多时,传令徐达、常遇春即刻率军北上。
既然元廷想在大都决一死战,我们自当奉陪。”
谨遵教主之命!杨逍等人难掩激动之情。
数十年的夙愿,终将在此役得偿。
随着军令传达,蛰伏已久的明军迅速出击。
因汝阳王放弃大都外围防务,徐达与常遇春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掌控中原。
二人严格执行苏澈制定的安民政策,使新占之地得以休养生息。
虽不善兵事,但凭借后世见识,苏澈与众人商议后推行的新政,极大减轻了战乱对百姓的冲击。
短短一月间,明军已兵临大都城下。
徐达二人深知此战关乎天下归属,不敢擅专,只将城池团团围住,静候主帅到来。
......
皇宫大殿上,一名文官仓皇出列:陛下!徐达、常遇春率五十万大军围城,国都危在旦夕!
满朝文武闻讯色变。
面对浩荡军威,往日叫嚣的主战派将领皆默然垂首。
文官队列中更是人人自危,仅少数尚能保持镇定。
又一名文官突然跪地高呼:敌军势大难挡,恳请陛下开城纳降!
位列百官之首的 ** 眼底掠过一丝冷笑。
这不过是他的弃子,无论皇帝如何处置都无碍大局。
为首的那名文官快步上前,朗声道:陛下,如今明军已将大都团团围住,我军胜算渺茫。
微臣斗胆建议与明王议和,必要时可暂避锋芒退守漠北,待他日重整旗鼓再图南下!
这位率先发言的正是当朝右丞相。
见他开口,一众文官纷纷跪拜:臣等附议!
住口!龙椅上的汝阳王拍案而起,眼中寒芒闪烁:尔等贪生怕死之辈,简直是大元的耻辱!他强压怒火没有当场发作,但目光已锁定那个劝降的官员:来人!把御史中丞推出午门斩首!
陛下开恩!微臣知错了!被拖走的官员凄厉求饶,却只换来汝阳王铁青的面容。
其余文官见状噤若寒蝉,生怕祸及自身。
......
望着殿内战战兢兢的群臣,汝阳王既愤恨又心寒。
这些酒囊饭袋早已丧失先祖血性,但眼下还需他们维持都城运转。”再有妄议和谈者,立斩不赦!他转向武官队列:枢密使!
位列武将之首的统帅立即出列:臣在!
朕要亲征讨逆,你即刻整备三军待命。”
忠心耿耿的枢密使急忙劝阻:陛下万金之躯岂可犯险?末将愿代陛下出征,誓死扞卫都城!
这时枢密副使也进言:叛军虽众,我军据城固守方为上策。
三十万雄师坐镇,定教敌军有来无回!
枢密使连连称是:还请陛下坐镇城中!
汝阳王淡然一笑,摇头道:你们二人皆是朕的得力副将,难道不知明王之威?
若他率军攻城,大都必破。
届时叛军入城,百姓何辜?朕亲率大军出城迎敌,胜则解大都之危,败亦能保全城中百姓免遭战火。”
两位将领闻言顿悟,跪地高呼:臣等誓死效忠陛下!
汝阳王豪情顿生,朗声道:速去整军备战,朕要亲自领兵出征!
末将遵命!
众武将肃然领命,疾步赶往军营。
待武将退下,汝阳王冷眼扫过文臣:右丞相,大都治安交由你负责。
若有差池,定斩不赦!
诸位最好安分守己,若有人敢扰乱军心,诛灭三族!
右丞相战战兢兢:微臣...遵旨...
退朝!
汝阳王拂袖而去,内侍慌忙跟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