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逍等人不明就里,他却心知肚明——那圣火令分明是赵萱为保命才交出来的。
在他想来,让她担任天字门主已算合适,毕竟四门归杨逍统辖,既不算高位,也能加以约束。
这时范遥含笑进言:“教主,鹰王所言极是。
属下倒有个提议,不知辉月使是否愿意。”
见范遥胸有成竹的模样,苏澈也来了兴致:“范右使但说无妨。”
范遥淡然一笑,说道:教主,眼下教内确实没有合适的职位,但教外却可以安排。
属下建议让辉月使暂且担任教主贴身侍女,待天下平定后再另行封赏。”
杨逍等人闻言眼前一亮。
若赵萱成为教主侍女,若有异心必会被察觉;若无异念,待教主登基后,她这前朝宗室的身份也就无关紧要了。
见苏澈神色迟疑,杨逍连忙进言:属下认为范右使此议甚好。
让辉月使担任天字门主确实不妥,不知她本人意下如何?
赵萱眸中精光一闪,已然明白杨逍等人的顾虑。
她当即躬身道:属下愿侍奉教主左右,恳请教主成全!
见赵萱答应得如此爽快,范遥等人先是一怔,继而面露喜色。
韦一笑也附和道:属下附议,但凭教主定夺。”
苏澈起初不解其意,此刻才察觉众人另有考量。
他暗自好笑:即便有所顾忌,大可安排闲职,何必非要当侍女?更蹊跷的是赵萱竟一口应允。
沉吟片刻后,苏澈颔首道:那就暂委屈辉月使了。”随即话锋一转:近日天下形势如何?
杨逍正色禀报:南下义军已扫清江南元兵残部,残余逃往琼州。
中原元军退守黄河北岸,不出十日便可 ** 南方。”
黄河北岸?苏澈露出笑意。
大都方面,殷天正接着汇报:汝阳王已击败元顺帝诸弟,掌控大都称帝。”
元廷经历这场内斗后元气大伤,加上义军剿灭的部队,如今仅剩不足三成兵力。
据探子回报,大都驻军只剩二十万,汝阳王正全力收缩防线,似要集中精锐与义军决一死战。
属下推测,即便汝阳王调集全部兵力,大都守军至多三十万。
韦一笑点头道:正因汝阳王收缩兵力,我军才能在两个月内将元兵赶过黄河。”
苏澈轻笑:汝阳王身为元廷名将,称帝后竟出此昏招。
将所有兵力困守大都,岂非自寻死路?
众人心知肚明——实力锐减的元廷已无选择余地。
汝阳王何尝不知集中兵力是险棋,但与其分散被义军蚕食,不如背水一战,或有一线生机。
突然,杨逍等人齐跪:教主!元朝气数已尽,请顺应天命登基称帝!
苏澈愕然:鹰王,先前不是议定先称王吗?
殷天正激动道:时局剧变超出预料。
教主乃天命之人,臣等商议认为应当即刻称帝!
恭请教主登基称帝!杨逍率五散人高声附和,连刚返光明顶的谢逊与赵萱亦同声 ** 。
苏澈眉头紧锁。
虽知元廷覆灭在即,仍坚持道:天下未定,岂可贸然称帝?依原计划在光明顶称王,待四海归一再议帝位。”
教主!殷天正等人还要再劝。
此事不必再议。”苏澈转而问道:鹰王,此前命你们商议国号,可有结果?
众人见苏澈心意已决,只得暂缓称帝之事,纷纷起身而立。
殷天正上前一步道:教主,关于国号之事,属下等已有几个备选,还请教主定夺。”
苏澈饶有兴致地问道:说来听听。”
杨逍会意,拱手道:这两个月来,经众人商议,暂拟了秦、汉、明三个国号,不知教主属意哪个?
听到二字,苏澈略一沉吟。
他心知自己不会久留此界,后世君主难以预料,不宜沿用这两个古称,还是沿用原本的字最为妥当。
秦、汉二称不妥,就用字吧。”苏澈含笑说道。
谨遵教主圣谕!
众人齐声应诺,其实他们心中也更倾向于这个国号。
......
大都皇宫内,一名内侍战战兢兢地向新登基的汝阳王禀报:陛下,明教教主苏澈半月前在光明顶自立为明王,如今明军已尽占黄河以南,正调集大军北上。”
汝阳王神色平静,不见怒容,只问道:我军可都撤回大都了?
内侍慌忙答道:回陛下,各路兵马均已回防,但......只剩三十万之众了。”
三十万......汝阳王喃喃自语,百万雄师,数月间折损至此,朕此举究竟是对是错?
见君王似在自问,内侍吓得汗流浃背。
汝阳王瞥见他这副模样,虽心生不悦,却未发作,只淡淡道:都退下吧,朕要独自走走。”
遵旨。”
内侍如蒙大赦,连忙带着宫人退出殿外。
......
独坐庭院中,汝阳王长叹一声:早知如此,何必起兵谋逆。
若百万大军尚在,何惧明教宵小......
敏敏不知怎样了,但愿苏澈能善待于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