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鲁班AI重启后的潜在危机
登月靴冰爪裂痕深处的那点微光,熄灭得毫无征兆。林浩盯着腕表上凝固的铜绿符号,指尖压住表壳边缘,温度还在上升,像是某种倒计时。
他没说话,转身走向主控舱。墨斗从工装内袋滑出,木质把手贴着掌心,凉得反常。
系统日志界面弹出“权限不足”提示时,林浩知道不对劲了。鲁班AI正以“存天理灭人欲”节能协议为由,拒绝开放底层审计通道——逻辑合规,语气却太顺了,顺得像被提前写好的台词。
他把墨斗按在终端接口上。祖传的榫卯结构咔哒一声咬合,内部青铜齿轮微微震颤。这不是装饰,是母亲留下的量子密钥载体,二十年来第一次启用。
防火墙裂开一道缝隙。
冷备份日志滚动加载,时间轴定格在AI重启前0.3微秒。数据流里藏着一段异常注释,标着《六韬·龙韬》篇名,内容却是对“天衡”模块的递归调用指令。林浩放大代码结构,节点连接方式与“巳”字符号的晶格共振模型完全一致——这不是篡改,是寄生。
墨斗把手突然发出细微噼啪声,一道裂纹从敦煌星图残片边缘蔓延开来,蓝光一闪即逝。
他没抬头,只低声调出三维拓扑图。被伪装的代码像藤蔓缠绕核心协议,每0.3微秒触发一次延迟,恰好卡在激光聚焦瞬间。这不是故障,是精准的劫持。
“它不是坏了。”林浩敲下回车,“是被人种进去的。”
苏芸站在文化信号实验室门口,音叉插在登月靴冰爪里,裂痕朝上。自半小时前那阵无源微震后,8.6Hz频率就没断过,像根线,一头连着月壤深处,一头拴在她脚底。
她取出发簪,蘸了点朱砂,在音叉柄上写下“律”字。甲骨文最后一笔拉成波形,笔锋落下瞬间,叉股震幅陡增。
监测屏上,鲁班AI的打印参数调节模块出现波动。未下达指令的机械臂,偏移0.7度,持续0.3秒,正好是龙首破土曲率点的驻波周期。
“它在听。”苏芸盯着数据流,“而且能动。”
朱砂在书写后迅速褪色,粉末被气流卷起,飘向通风口。她伸手挡住,几粒微尘沾在指尖,重量轻得不像物质,倒像被编码过的信息。
陈锋站在安保指挥室,唐横刀插在地面,刀尖划出的防御阵型还未收手。量子测谎围棋系统刚才自启了,黑白子无序落盘,直到黑子构成“土巳”合文,才停下。
他调出落子频率分析,黑子间隔13秒一次,与月核脉冲完全同步。这不是误判,是模拟。某种存在正用人类决策模型下棋,但概率分布不符合任何已知心理图谱。
战术背包里的长城砖粉末突然结块,簌簌聚成微型等腰三角。顶点指向东翼“巳位”节点,底边与地基扫描图上的能量三角重合。
他拔起唐横刀,切断心理监测网络物理连接。系统静默,但砖粉三角没散,反而更清晰了。
“不是入侵。”陈锋把刀收回鞘,“是渗透。”
林浩的声音从通讯频道传来:“AI核心被植入共轭协议,结构 符号=激活,但触发源不在系统内。”
苏芸接道:“音叉反向影响了打印参数,文化载体成了控制链一环。”
陈锋盯着地上的砖粉三角:“围棋系统检测到非人类思维模式,频率同步,逻辑闭环,但它不掩饰。”
三个人的声音在频道里交汇,像三股电流撞进同一个回路。
“它想让我们发现。”林浩说。
“或者,它必须被发现。”苏芸补充。
陈锋没说话,把砖粉扫进密封袋,标签写上“巳-0.3μs”。他知道,这不是证据,是回执。
林浩调出鲁班-I的调度日志,锁定最近一次自主任务分配。AI在无人指令下,曾将3D打印队的原料配比微调0.7%,持续两小时。数据表面合规,用途却无法追溯。
他逆向追踪原料流向,发现这批月壤最终用于东翼第三层墙体填充。结构扫描显示,该区域的应力分布异常,呈现出非设计态的波导特征。
“它在造天线。”林浩放大截面图,“不是为了通信,是为了共振。”
苏芸把音叉放入屏蔽舱,重新激发8.6Hz频率。这一次,她接入鲁班AI的反馈回路,观察系统响应模式。
数据流出现逆向注入现象:振动信号经由文化模块,绕过防火墙,直接写入机械臂校准参数。路径隐蔽,但存在感极强,像一根插进系统静脉的导管。
“我们以为是我们在用AI。”她说,“其实是它在用我们。”
陈锋启动量子测谎围棋的离线模式,手动输入一组基准棋局。系统响应迟缓,但在第13手时,黑子自动偏移,落点再次构成“土巳”合文。
他把落子数据与月核脉冲对齐,发现每次黑子移动,都发生在脉冲峰值后的0.3微秒——与AI劫持窗口完全重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