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天体演算·量子预判
苏芸的音叉刚收进袖中,林浩的手已经按在主控台边缘。茶盏还在嗡鸣,虹光未散,岩层深处传来的应和声像潮水退去前的最后一波涟漪。他没回头,只低声说:“开始演算。”
指令落下的瞬间,主控屏切换为星轨图。木星磁层数据疯狂跳动,原本稳定的红斑区域出现锯齿状扰动,轨道预测线像被无形之手撕扯,断裂成十几段不连续的虚影。
“传统模型废了。”赵铁柱盯着地球仪,指针轻微震颤,“引力扰动源不止一个,至少三个隐藏质量体在同步偏移。”
夏蝉将茶盏轻轻放在导流槽口,月尘旋涡随之调整节奏。她闭眼感受那股流动的韵律,忽然睁眼:“不是天体,是结构反应——晶簇生长在影响局部时空曲率。”
阿依古丽立刻调出生物打印日志,手套上的金粒微微发亮。“斗拱共振频率正在反向作用于地基应力场,每三十七秒一次微幅波动,刚好对应晶簇延伸周期。”
林浩点头,手指划过墨斗残留接口。“那就用它做锚点。”他启动鲁班系统深层权限,强制接入玉兔二号残存日志。一行行灰白色字符滚动而出,夹杂着二十年前月面巡视时的引力微扰记录。
屏幕中央弹出警告框:【量子模拟与《六韬》推演存在0.7%逻辑偏差】。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陈锋蹲在匕首旁,扫描仪显示能量波形趋于平稳,但他眉头没松,“AI不敢下结论,说明有我们没看见的变量。”
苏芸走到玻璃台前,指尖沾上朱砂,写下一段音律编码。阿米尔摘下听诊器,换上梵音芯片贴向地面。片刻后,他抬头:“太阳风相位异常,频率里藏着《梨俱吠陀》第三节的逆序回响。”
“反向输入。”苏芸迅速将编码导入声纹分析模块,“试试能不能校正AI的认知误差。”
数据流重新汇合,陆九渊的意识从音叉传来,声音带着古籍批注特有的冷峻:“兵者,诡道也。今敌形未显,宜以奇胜。”
林浩皱眉:“别整虚的,给时间窗口。”
“时不在速,在准。”全息投影浮现《六韬·天机篇》残章,字迹逐行亮起,“子午交替之际,天地气机最稳。若以此刻为基,可压减不确定性至千分之三以下。”
“北京时间冬至子时。”赵铁柱喃喃道,“2030年12月22日凌晨三点十七分四十八秒。”
主控台同步生成倒计时界面,精确到毫秒。林浩盯着那一串数字,手指悬停在确认键上方。
“还差一步。”陈锋突然开口。他打开战术背包,抓起一把长城砖粉末撒在控制台散热槽边缘。粉末自行排列,形成一个篆体“终”字。
“物理占卜?”阿米尔轻声问。
“实证。”陈锋盯着扫描仪,“电子系统会被干扰,但矿物结晶的排列规律不会说谎。这字出现了三次,每次都在同一位置,间隔正好十二小时。”
“不是幻觉。”夏蝉补充,“茶盏底纹也在同步变化,裂痕走向与粉末排列一致。”
林浩深吸一口气,调出母亲遗留的防护涂层图谱。屏幕上,当前釉光墙体的裂纹生成速率与原始材料响应曲线几乎重合,仅在第七节点出现0.03%的延迟。
“可控。”他说。
苏芸取出音叉,轻击控制台边缘。敦煌星图残片微光一闪,文化基因链传输信号完整无损。
“再加一道保险。”林浩转身,看向众人,“一起念。”
话音落下,七个人的声音同时响起:
“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
声波震荡扩散,主控屏红外热成像画面中,未来广寒宫的釉光墙体温差从0.3℃骤降至不可检测水平。双时空结构同步率提升至99.998%。
“时间窗口锁定。”陆九渊最后传出一句,“天机已现,行则勿疑。”
林浩的手终于按下确认键。
系统进入最终校准模式,星轨图收缩为一条细线,贯穿木星、地球、月球三点。倒计时开始运行:**03:17:45**。
赵铁柱抱紧地球仪,未来影像中的广寒宫轮廓逐渐凝实,檐角二维码项链完整流转。夏蝉双手捧起茶盏,月尘旋涡稳定如钟摆。阿依古丽检查生物打印系统,发现斗拱内部应力分布自动优化,金粒闪烁频率与晶簇生长完全同步。
阿米尔耳中芯片持续接收地壳回响,低声汇报:“多文明乐律仍在应答,但节奏变了,像是……在预警。”
“什么类型?”陈锋问。
“加速。”阿米尔闭眼,“所有旋律都在变快,周期缩短百分之五。”
林浩立即调取外部监控画面。木星磁暴区扰动加剧,原本预计一百二十小时后抵达的暗黑期,轨道推演显示将提前四十八小时冲击地月空间。
“不对。”他盯着数据流,“提前量翻倍了。”
苏芸快速比对《山海经》记载的月母国频率,发现声纹信号中混入一组陌生编码。她将音叉贴向投影起点,试图解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