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量子锚定·文明方程
林浩的指尖还沾着血,终端外壳上那行“此刻即锚点”已经干了。他没擦,也没再看一眼。他知道,那个灰眼的自己抬手不是回应,而是倒计时的开始。
“残片不能动。”夏蝉声音很轻,但每个人都听清了,“它现在是通道,也是锁。”
阿米尔的鼓声没停。四拍一组,稳得像心跳机。他的掌心发烫,鼓面微微震颤,每一次击打都精准踩在茶盏裂纹的脉动上。青光顺着螺旋沟槽爬升,在穹顶凝成的那个符号——圆中一点——正缓慢旋转,像是某种计时器被唤醒。
林浩低头看向鲁班-IV临时接口。模块外壳还在发热,上次重启留下的烧痕未消。他拍了下侧边卡槽,发出清脆响声。“接进来。”
夏蝉点头,双手捧起残片。月尘在她指缝间流动,仿佛有生命般避开伤口。她将碎瓷嵌入接口凹槽的瞬间,整个熔炉腔室的空气震了一下。监测屏闪出红字:**量子虹吸启动,阈值临界**。
“来了。”苏芸把音叉插回头盔,手指快速拨动旋钮。逆向波形再次生成,她按下输出键,骨传导装置嗡鸣作响。地底的吟唱压低了,但没有消失,反而变得更具节奏感,像是在回应什么。
“不是压制的问题。”她说,“它在等信号对齐。”
林浩盯着屏幕上的能量曲线。虹吸已经开始,月尘正以非自然方式向上汇聚,形成一条悬浮的微粒链。如果继续下去,整个地下晶脉都会被抽空。“冷却模块准备好了吗?”
“就位。”阿依古丽站在反物质引擎旁,手套连接着供能管线,“但接入后系统负荷会翻倍,我们只有一次机会校准相位差。”
“那就一次。”林浩走到控制台前,调出星阵图谱。二十八宿残骸的坐标闪烁不定,信号延迟高达十七秒。这不是距离问题,是时间褶皱造成的错位。
赵铁柱抱着地球仪蹲在一旁。投影光斑重新浮现,仍是那座悬浮的广寒宫,塔吊上的灰眼身影静止不动。他用袖子擦了擦镜片,忽然说:“北斗七星偏了三度。”
“手动校准。”林浩下令。
赵铁柱立刻打开底盖,拧动内部调节环。地球仪缓缓转动,投影随之偏移。当最后一颗星落入正确位置时,主控屏弹出提示:**星阵链接尝试建立**。
还没完。
陆九渊的日志窗口突然跳出一行朱批小字:“兵者,诡道也。今敌藏于时隙,宜以奇正相生破之。”
林浩一怔。这是《六韬》里的句子,但AI从不主动引用原文。他迅速调出最近运算日志,发现AI正在处理一个无限递归的时间变量模型——它试图同时计算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节点的能量分布,结果陷入了逻辑死循环。
“算不过来。”苏芸扫了一眼数据流,“它想当裁判,却被塞进了比赛。”
“那就给它规则。”林浩抓起钢笔,在图纸背面画出拓扑路径。他把《六韬》中的八阵图拆解成量子门电路结构,转化为一组路径指令,直接导入主控系统。
屏幕闪了两下,日志更新:
“正合者,守也;奇胜者,变也。——启用‘存天理’协议。”
苏芸立刻抽出发簪,在终端屏上写下六个字:**存天理,灭人欲**。
系统顿了一下,随即释放出大量冗余算力。能量分配模型开始重构,星阵与冷却模块之间的传输路径逐渐清晰。
“同步率提升至百分之六十二。”阿依古丽报告,“相位差缩小到可接受范围。”
“还不够。”陈锋一直守在东南角,匕首插在地上,刀身绿光忽明忽暗,“扰动指数还在涨,防线撑不了太久。”
他说完,伸手摸了摸战术背包。长城砖粉末还在密封袋里,但刚才自动浮起的“甲子”二字已不再出现。他没多言,只是把袋子放在匕首旁边,压实地铺边缘的一道裂缝。
林浩深吸一口气。“启动锚定程序。”
命令下达的刹那,阿米尔加重了鼓声。一声重击落下,茶盏残片青光暴涨,整条微粒链瞬间点亮,如同地下升起一道光柱。冷却模块接入成功,反物质场开始稳定释放负熵流。
主控屏显示:**量子锚定进程启动,参考系锁定“现在”**。
苏芸紧盯着波形图。逆向声波仍在输出,但她察觉到一丝异常——地底的吟唱不再是单纯的《胡笳十八拍》,其中混入了一段极低频的脉冲,间隔恰好是四拍一组,和阿米尔的鼓点完全一致。
“它在学。”她低声说,“它在模仿步频。”
没人接话。所有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望舒不是被动响应,而是在适应、学习、反向构建通道。
林浩的手悬在最终确认键上方,迟迟未按。
就在这时,通讯频道突然响起一阵杂音。
“……这里是唐薇……信号不稳定……冰火长城……彻底坍缩……”
声音断断续续,夹杂着电流干扰。但每个人都听清了关键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