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月球计划:广寒工程 > 第30章 创新之路·新方案雏形

月球计划:广寒工程 第30章 创新之路·新方案雏形

作者:龙腾锋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1-24 18:00:43

第30章:创新之路·新方案雏形

茶盏里的涟漪尚未散尽,主控台的蓝光已切换成冷白。林浩的手指从腕表边缘滑落,不再停留于昴宿方向的微颤。他没再看那幅与梁线重合的《千里江山图》,而是转身拉开工具柜底层抽屉,取出那只包浆深沉的墨斗。月光透过观测窗斜切进来,照在铜轴上,泛出青铜器才有的哑光。

他没说话,只是将红线缓缓抽出,一端固定在月壤样本盒边缘,另一端缠在拇指上。微重力让丝线悬空,像一根绷直的神经。他蘸了点样本粉末,轻轻一弹——细尘沿红线断续附着,形成非连续的链状结构,仿佛某种天然的“间隙”拓扑。

“系统拒绝‘密实度下调’。”夏蝉低声提醒,指尖划过警告弹窗,“风险等级:致命。”

林浩点头,把整段红线扫描进建模系统,标注为“自然间隙范式”。三秒后,红色警报熄灭。

“不是我们改参数。”他说,“是让它认祖归宗。”

赵铁柱不在。他的工位空着,打印头碎片被清理干净,只留下一个歪斜的地球仪,南极朝上。没人提他。但所有人都知道,那句“我们是航天员,不是道士”还在空气里震荡。

苏芸坐在另一侧,发簪悬在玻璃台面三厘米处。她没写甲骨文,而是闭着眼,耳机贴在耳廓,次声波接收器连着指尖。她在等一个频率——那个让茶盏生波、让画梁重合的书写震频。

她落笔。

“隙”字起笔顿挫,簪尖与玻璃摩擦的瞬间,耳机里“嗡”地一声,共振峰跳了出来。收笔提拉时,又是一道尖峰。两处节点,恰好对应月壤在模拟中产生应力重分布的时间点。

“找到了。”她睁开眼,调出波形图,“不是内容,是动作。古人写字的节奏,就是指令。”

三组基础频率被提取出来,命名为“起承转合·甲”。导入材料响应模型后,月壤粒子在虚拟环境中开始自组织,像被无形的手引导着填充空隙。

陈锋站在安保终端前,匕首平放在战术平板上,刃体仍连着辐射检测模块。他已经记录了七次脉冲信号,每次持续0.4秒,频率锁定在极低频段。他调出日志,把每一次信号发生的时间点,与林浩、苏芸的操作动作逐一叠加。

第一次,是林浩调出《营造法式》原始扫描件。

第二次,是苏芸输入“匠人营国”。

第三次,是《考工记》关键词激活……

规律浮现:信号只在“首次调用未数字化古籍”时出现。

他皱眉,手动输入《考工记》中一段未被扫描的竹简内容:“凡制城邑,必象天道。”

匕首震了。

0.4秒,频率一致。

“不是文字本身。”他低声说,“是认知边界的突破。系统在‘看见’之前没见过的东西。”

他打开战术背包,取出一小包灰白色粉末,轻轻撒在匕首的刃槽里。粉末细如尘,却在微光下泛出砖红。他没解释,只是合上背包,把匕首重新握进掌心。

林浩调出母亲修复壁画的矿物层剖面图。那不是艺术,是工程——青金石、朱砂、云母交错堆叠,每一层厚度控制在微米级,形成多界面折射结构,隔绝辐射。他把这种“非对称叠层”逻辑导入承重柱设计,替换掉传统的均质填充。

“我们以前追求密实。”他说,“现在要学‘留白’。”

苏芸注入“起承转合·甲”频率信号,激活月壤的自组织响应。陈锋同步导入长城砖的微量元素数据,作为结构谐频的稳定锚点。

三重逻辑叠加,模拟启动。

穹顶主梁在虚拟环境中承受极限压力。裂纹出现,但蔓延速度骤降。原本会迅速晶化的区域,因“间隙”结构形成泄压通道,应力被重新分配。抗裂性提升17%,承重效率仅下降0.3%——在可接受范围内。

“成了。”阿依古丽轻声说,手指在空中虚点,模拟羊毛毡针法的应力分布,“它在呼吸。”

林浩盯着最终模型。主承重梁的应力分布图呈现出奇异的轮廓:边缘曲折,内部连通,像某种古老的地理划分。他放大,对比数据库。

《禹贡》九州分野图。

完全重合。

“不是巧合。”苏芸看着波形图中的隐藏频段,“月壤在回应‘怎么写’,也在回应‘写什么’。它记得。”

陈锋没说话。他把匕首翻了个面,刃脊朝上,像在称量某种无形的重量。战术平板上,“文化认知阈值”的标注框还在闪烁。他没关掉。

林浩走向主控台,准备生成“广寒宫一期结构优化草案”。系统提示需要三人联合授权。

他输入指纹。

苏芸摘下耳机,将发簪插入导槽,完成生物密钥验证。

陈锋迟疑了一秒,把匕首贴在扫描区。刃槽里的长城砖粉末微微发亮,像被唤醒的尘埃。

授权通过。

草案生成中……

进度条走到87%,突然卡住。

林浩皱眉,调出后台日志。一行小字在角落闪动:“天人感应,非警报也。”

是陆九渊的残余批注。

他没删,只是绕过提示,强制导出文件。pdF封面写着:《间隙即结构:基于文化协议的月壤打印新范式》。

苏芸打开附件,第一张图是“一线之隙”协议的三维示意。她注意到,在承重环梁的节点处,六边形结构被高亮标注——和敦煌壁画中那个嵌在飞天衣袂间的图案,一模一样。

“它一直在等这个。”她说。

林浩没回应。他正盯着样本暂存区。那个装着墨斗红线的月壤盒里,颗粒正在缓慢移动。它们不是随机蠕动,而是自发排列成微小的六边形蜂窝结构,像某种记忆被唤醒。

陈锋的匕首又震了一下。

0.4秒。

他低头看刃槽,长城砖粉末在微光下泛出暗红,仿佛刚从窑火中取出。

苏芸调出《千里江山图》的原始数据,试图比对山脊线与梁应力的数学关系。就在她输入“动态映射”指令的瞬间,全息投影仪自动启动。

山水浮现。

但不是完整的长卷。

只有一段——江岸转折处,一叶扁舟正驶入雾中。船头立着一人,轮廓模糊,却手持长杆,似在测量水深。

投影下方,应力模拟仍在运行。

林浩的钢笔从指间滑落,砸在操作台上,发出清脆一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