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直播考古:我的残玉能通古今 > 第190章 光明未来,根脉长存

晨光落在石阶边缘,罗令的脚掌还在渗血,碎石嵌进伤口,每走一步都像踩在旧日的钉子上。他没再跑,只是慢慢把鞋穿上,鞋帮早已磨出毛边,沾着泥和海腥味。脚底的痛是实的,不像昨夜那场疯雨,砸得人分不清天地。

他抬头,村口方向传来锣鼓声。文化站外的旗杆上,红旗刚挂稳,被风扯得哗啦响。几个孩子围着横幅蹦跳,红纸黑字写着“世界遗产申报成功”。有人在喊他的名字,声音远,听不清是谁。

罗令站在祭坛下,回头看了一眼。铜柱围成的困阵还在,赵崇俨的吼声已经没了,只有铃音残留的震感,顺着地脉传到脚底。他没再往上走,转身朝村委会去。

路上碰见王二狗,正抱着一筐山货往文化站搬。见了他,咧嘴一笑:“罗老师,专家组今早到的,八点整开的会。”他顿了顿,“赵崇俨的事……上面要走程序,但那炸药包引线烧不起来,证据确凿。”

罗令嗯了一声,没多问。

村委会前搭了个简易台子,专家组组长站在那儿,手里拿着红头文件。罗令走近时,那人抬头看了他一眼,伸手递出文件。动作很稳,像递还一件本该属于他的东西。

罗令没接。

他记得研究所那天下雨,所长把一纸除名通知放在桌上,连信封都没拆,只说了一句“你这种人,不适合搞考古”。那时他也没伸手,转身就走了。

一只手轻轻搭上他的腕子。

赵晓曼从旁边走来,接过文件,翻开第一页,声音不高:“青山村古越文化遗址群,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她念完,抬头看了他一眼,“他们说,这是近十年来,唯一靠村民自发守护、完整保存地脉走向的活态遗址。”

台下有人鼓掌,直播镜头缓缓推近。屏幕角落,弹幕一条条浮上来:“罗老师,我们一直信你。”“这不只是你的胜利,是所有小人物的光。”“原来根真的不能断。”

罗令终于开口:“根没断,人就在。”

话出口,他才发现自己声音哑得厉害。

赵晓曼没说话,只是把文件折好,塞进他手里。她的手腕上,玉镯还在,内侧有道细痕,是那晚系“守脉结”时磨的。她没摘下来,也没提。

人群散开后,李国栋拄着拐杖走过来,站在村委会门口,看了他很久。“你爹要是看见今天,”老人声音低,“会笑出声。”

罗令低头看着文件,封皮烫金的字在阳光下反着光。他忽然觉得累,不是身体的累,是心口那块压了十年的石头,终于松了缝。

他把文件放进背包,往文化站走。

赵晓曼没跟上来。他回头,看见她站在老槐树下,怀里抱着个襁褓。

他走过去。

孩子刚出生不久,脸皱着,睡得沉。李国栋站在一旁,声音有些抖:“冬至后第一日生的,古书上叫‘启新’,说这日子落地的孩子,能接住断了的线。”

罗令蹲下,手伸进防水袋,取出双玉。

玉面温润,没有光,也没有震。他轻轻把玉贴在婴儿掌心。小手本能地蜷了一下,像是抓住了什么。

赵晓曼低声说:“你梦见的不是过去,是未来。”

罗令点头,把双玉系进襁褓的带子里,打了个罗家祖传的结。阳光照下来,祭坛方向的铜环忽然泛起一道青光,一闪即逝。玉没响,也没热,只是安静地贴在孩子胸口,像终于找到了落脚的地方。

李国栋看了很久,最后说:“这玉,认主了。”

没人说话。

远处传来竹龙的嗡鸣,那是村民在清理主渠,准备春耕。王二狗带着巡逻队在巡山,狗叫和人声断断续续飘过来。文化站的喇叭开始放村谣,是赵晓曼录的,轻声细语,像在哄孩子睡觉。

罗令没回文化站,也没去校舍。他往老槐树深处走了一段,靠树坐下。

残玉又热了。

不是警兆那种急震,也不是入梦前的微颤,而是一种持续的温,像被晒透的石头,暖着皮肉,也暖着骨头。他把玉拿出来,放在掌心。

玉面映出的不再是古村图景。

是一片连绵的山,轮廓模糊,云雾绕在半腰,方向在西北。没有标记,没有符号,只有一道若隐若现的脉络,像地气在流动。

他盯着看了很久。

然后把玉收回胸前,拉好衣领。

抬头时,一只山鹰掠过天空,翅膀张开,划了道弧线,朝着群山飞去。

他嘴角动了动。

该歇会儿了。

喜欢直播考古:我的残玉能通古今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直播考古:我的残玉能通古今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