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风雨过后,天刚蒙蒙亮,青溪村的鸡啼便穿透晨雾,清亮地回荡在山谷间。雨水洗过的天空蓝得透亮,几朵白云慢悠悠地飘着,山尖的青松挂着晶莹的水珠,风一吹,水珠滚落,砸在新抽芽的灌木丛上,溅起细碎的水花。村口的老槐树历经风雨洗礼,枝叶愈发苍翠,树下的青石板路被冲刷得干干净净,泛着温润的光泽。
老支书陈守义揣着个粗布口袋,踩着湿漉漉的田埂往村西头走。口袋里装着刚炒好的南瓜子,是昨晚老伴特意炒的,说给守在废弃工厂旧址的年轻人当零嘴。昨天下午,县执法队终于彻底清走了那家想违规建污染化工厂的企业设备,拉起了警示横幅,承诺一周内完成场地清理和土壤检测。这场持续了半个多月的风波,总算以村民们的胜利画上了句号。
田埂边,几畦油菜长势正旺,翠绿的菜薹顶着嫩黄的花苞,沾着雨水,看着格外水灵。陈守义弯腰拨开一片沾着泥点的菜叶,目光落在不远处的农田里——之前工厂为了平整场地,推土时压坏了几户村民的田埂,现在雨停了,得赶紧组织人修补,不然等春灌开始,水该跑光了。
“陈叔,早啊!”身后传来轻快的脚步声,返乡创业的林致远扛着一把铁锹跑了过来,裤脚卷到膝盖,沾着些泥点,“您这是往工厂那边去?”
陈守义点点头,掏出一把南瓜子塞进他手里:“给值守的小伙子们带点吃的。你这是要去修田埂?”
“可不是嘛,”林致远剥开一颗南瓜子扔进嘴里,“我家那两亩水田就在边上,田埂塌了半截,再不修,清明前后育的秧苗没法栽。再说了,昨晚跟几个年轻伙计约好,一起把压坏的田埂都拾掇好。”他指了指远处,几个穿着蓝色工装的年轻人正扛着工具往这边走,“您看,人都来了。”
陈守义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好小子,有担当。这场风波过后,我看咱村的年轻人都长大了,懂得护着家乡了。”
两人说着,就到了废弃工厂旧址。场地里还留着些零散的废料,执法队留下的警示横幅在晨风中猎猎作响。三个年轻人正坐在临时搭起的棚子下打盹,身上盖着薄毯,旁边放着矿泉水和方便面。听到脚步声,他们立刻醒了过来,看到陈守义和林致远,连忙站起身:“陈支书,林哥!”
“辛苦了辛苦了,”陈守义拍了拍领头的小伙子王磊的肩膀,“一晚上没合眼吧?快吃点南瓜子垫垫,家里都做好早饭了,轮换着回去吃。”
王磊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不辛苦,只要工厂不建了,咱村的山水保住了,守几晚算啥。”他拿起一颗南瓜子,“说实话,刚开始还有点怕,那工厂老板带着人来威胁我们,说要让我们没好日子过。现在好了,执法队来了,公道站在我们这边,心里踏实多了。”
林致远把铁锹往地上一插:“这就是邪不压正!咱村人团结一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等会儿吃完早饭,咱们先清理场地里的废料,再去修田埂,争取今天把能弄的都弄好。”
“好!”几个年轻人齐声应道。
说话间,村里的大喇叭响了起来,陈守义的声音透过喇叭传遍全村:“各位乡亲,注意了!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违规工厂已经被依法取缔了。今天上午九点,在村委会大院开村民大会,商量场地清理、田埂修复和村里后续发展的事,大家都来参加啊!”
喇叭声刚落,田埂上就陆续出现了村民的身影。有的扛着锄头,有的背着竹筐,还有的推着小推车,都是准备去工厂旧址帮忙的。年过七旬的张大爷拄着拐杖,领着小孙子也来了,小孙子手里拿着个小铲子,像模像样地跟在后面。
“张大爷,您这么大年纪了,来这儿干啥?快回去歇着!”陈守义连忙上前搀扶。
张大爷摆了摆手:“我身子骨硬朗着呢!这工厂害得咱寝食难安,现在被赶走了,我也得来出份力,清理清理废料,给咱村的土地除除害。”他指了指小孙子,“让孩子也来见识见识,咱村人是怎么护着家乡的,让他知道,团结起来才有力气。”
小孙子仰着小脸,用力点头:“爷爷说,坏人打不过好人,我们村的人都是好人!”
众人听了,都忍不住笑了起来,晨雾中的乡村,瞬间充满了欢声笑语。
上午九点,村委会大院里挤满了人。长条凳上坐满了村民,墙角、门口也站了不少人,连村里的孩子们都搬着小板凳,围在大人身边看热闹。大院中间的空地上,摆着一张长桌,陈守义坐在中间,旁边坐着村两委的干部和林致远等几个返乡青年代表。
“乡亲们,安静一下!”陈守义敲了敲桌子,“今天把大家召集过来,主要是说三件事。第一,清理工厂旧址的废料,修复被损坏的田埂;第二,请专业机构对场地土壤和村里的水源进行检测,确保大家的生产生活安全;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商量咱村以后的发展方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