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雾霭还没散尽,青石岭的山坳里已响起叮叮当当的敲击声。李为民披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褂,踩着湿漉漉的田埂往修路工地走,裤脚沾了泥点也浑然不觉。远远望去,那条蜿蜒向山外的土路已初具雏形,十几名村民正弯腰用碎石填补坑洼,夯土的号子声顺着风飘得老远。
“李书记,早啊!”负责领工的老支书王大山直起身,抹了把额头的汗,“昨儿个连夜赶的那段坡路,经了后半夜的露水,得赶紧压实,不然怕下雨冲垮喽。”
李为民点点头,快步走到坡下,蹲身摸了摸路基的泥土:“土质还太松,得再掺些石灰和碎石子。物资那边怎么样了?”
“石灰够,碎石子还差两车。”王大山皱了皱眉,“之前联系的采石场说最近查环保,要停半个月,这可咋整?”
话音刚落,旁边一个年轻村民放下手里的铁锨:“李书记,要不咱去后山的乱石坡捡?虽说费点劲,但总比等着强。”
“不行!”李为民立刻摆手,“后山是生态保护林,乱捡石头会破坏植被,万一引发滑坡更麻烦。”他站起身,目光扫过在场的村民,“大家别急,我今天就去县城联系别的采石场,实在不行,我找运输公司想想办法,哪怕多花点运费,也不能耽误工期。”
正说着,村会计老张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纸:“李书记,不好了!城里几家超市把咱的‘青石岭有机米’都下架了,还说接到投诉,说咱的米是普通大米掺了香精,根本不是有机的!”
“什么?”李为民心里咯噔一下,接过那张投诉函,上面的字迹歪歪扭扭,却写得格外刺眼。自从去年村里成立合作社,种有机米、建加工厂,好不容易打开销路,口碑刚立起来,怎么会突然出现这种事?
“肯定是刘老三搞的鬼!”王大山气得脸通红,“前阵子他想入伙合作社,要当副社长,你没同意,他就怀恨在心。之前还到处散播谣言,说咱的有机认证是花钱买的,现在居然敢直接造假投诉!”
刘老三是村里的闲散户,游手好闲惯了,之前见合作社赚钱,便想插一脚分杯羹,被李为民以“不符合合作社章程,需经全体社员投票通过”为由拒绝后,就一直心存不满。
李为民指尖捏着投诉函,指节泛白。他知道,这事儿可大可小,一旦“造假”的名声传出去,不仅城里的销路会断,村里刚签的几个外地经销商也可能毁约,这可是关乎全村人饭碗的大事。
“大家先稳住!”李为民深吸一口气,声音沉稳,“修路的活儿不能停,王支书,你继续领着大家施工,注意安全。老张,你跟我去合作社的加工厂,把最近的进货记录、检测报告都整理出来。另外,通知合作社的社员,下午三点在村委会开会,这事得跟大家说清楚,一起想办法。”
安排好工地的事,李为民和老张匆匆赶往村西头的加工厂。刚到门口,就见几个村民围在那里,脸上满是焦急。
“李书记,听说咱的米被下架了?这可咋办啊,我家今年的收入全指望这有机米呢!”
“是啊李书记,不能就让人这么污蔑咱!”
李为民停下脚步,抬手安抚大家:“乡亲们,事情我已经知道了,正在查。请大家相信我,也相信咱们自己种的米,是好东西就不怕检验。下午开会我给大家详细说,现在请大家先回去,该干啥干啥,别乱传消息,越传越乱。”
好不容易劝走村民,李为民走进加工厂。车间里,几台碾米机还在运转,白花花的大米顺着传送带落入麻袋,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米香。负责质检的老陈迎上来:“李书记,我听说了外面的事,咱的米绝对没问题,每一批都经过检测,有机指标全达标,怎么会有人说掺香精?”
“有人故意找茬。”李为民沉声道,“老陈,把近三个月的检测报告、原料采购记录、加工台账都拿出来,还有有机认证的原件,都整理好,我要带着这些去县城,找市场监管局说理去。”
老陈连忙点头,转身去档案室翻找资料。老张在一旁叹气道:“李书记,刘老三这人心眼坏得很,他要是早就串通好了人,说不定连检测都能做手脚,咱这证据管用吗?”
“管用不管用,都得试试。”李为民眼神坚定,“咱没做亏心事,就不怕调查。就算他真的动了手脚,我也要查出真相。青石岭的有机米,不仅是咱村的招牌,更是乡亲们的希望,绝不能让人这么毁了。”
中午时分,李为民简单扒了两口饭,就揣着一沓厚厚的资料往县城赶。山路崎岖,刚修的路基只能过三轮车,他坐了村里的农用三轮车到镇上,再转乘班车去县城,等赶到市场监管局时,已经是下午一点多。
市场监管局的办公室里,负责食品监管的王科长接待了他。听李为民说明情况后,王科长翻看了他带来的资料,眉头微微皱起:“李书记,你们的资质和检测报告看起来没问题,但投诉人提供了一份第三方检测报告,说你们的大米中含有微量香精成分。按规定,我们得进行抽样复检,结果出来前,超市暂时下架是符合流程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